一种区域地下水适宜回补区分区与等级划分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05243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2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地下水回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区域回补适宜性评价方法,包括:步骤(1),对目标区域的地下水回补潜力进行评价,得到可调蓄量;步骤(2),对目标区域进行基于水文地质条件的评价与等级划分;步骤(3),对目标区域进行基于环境约束条件的评价与等级划分;步骤(4),基于可调蓄量、水文地质条件、环境约束条件,对目标区域地下水回补区适宜性等级划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区域地下水适宜回补区分区与等级划分评价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水回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区域回补适宜性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全国地下水开采总量已逾1100亿m3,北方部分地区供水总量中逾七成为地下水;21省(自治区、直辖市)平原区分布有地下水超采区,其中19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布有严重超采区。地下水超采区在我国平原区的分布面积总共约30万平方公里。地下水超采造成的地下水水位连续降低、含水层疏干、地面沉降、水质变差、海(咸)水入侵等一系列生态与环境问题,危及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其中华北平原地下水长期超采问题最为显著,20多年来已累计超采900多亿m3,开发利用率达140%。集中开采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流场急剧改变,区域地下水漏斗区个数不断新增、面积不断增大,成为连片之势,其中浅层地下水35亿m3、超采面积达4.4万km2,1959-2003年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位下降显著,部分区域水位差接近30m,诱发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如地面沉陷、地裂缝、海水倒灌等。2006年大于200mm的地面沉降区面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区域地下水适宜回补区分区与等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步骤(1),对目标区域的地下水回补潜力进行评价,得到可调蓄量;/n步骤(2),对目标区域进行基于水文地质条件的评价与等级划分;/n步骤(3),对目标区域进行基于环境约束条件的评价与等级划分;/n步骤(4),基于可调蓄量、水文地质条件、环境约束条件,对目标区域地下水回补区适宜性等级划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区域地下水适宜回补区分区与等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对目标区域的地下水回补潜力进行评价,得到可调蓄量;
步骤(2),对目标区域进行基于水文地质条件的评价与等级划分;
步骤(3),对目标区域进行基于环境约束条件的评价与等级划分;
步骤(4),基于可调蓄量、水文地质条件、环境约束条件,对目标区域地下水回补区适宜性等级划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包括:
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分区,分为有效调蓄小区和无效调蓄小区;
所述无效调蓄小区为砂层累计厚度小于15m或储水系数小于1.2的地段,以及虽然砂层累计厚度大于15m或储水系数大于1.2,但是最上层砂层到地表之间存在大于5m厚的粘性土层;
所述储水系数=∑mili,其中mi为各砂层给水度、li为可调蓄砂层厚度;
除无效调蓄小区外均为有效调蓄小区;
根据构建的回补潜力评价模型对所述有效调蓄小区进行分区叠加计算,得到所述可调蓄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补潜力评价模型为:



其中,Q:可调蓄量;Fi:有效调蓄小区的可调蓄面积;ui:有效调蓄小区的给水度值;himin:有效调蓄小区的地下水水位最大上升阈值,为hi1、hi2、hi3、hi4中的最小值;hi1:有效调蓄小区的工程限制水位标高;hi2:有效调蓄小区的生态水位标高;hi3:有效调蓄小区的回补水水量最小流失限定水位标高;hi4:可调蓄砂层标高;hit:效调蓄小区的含水层当前水位标高。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包括:
综合考虑地下水埋深、可调蓄砂层岩性、土壤厚度、砂层水力传导系数、可调蓄量,构建基于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因素的地下水适宜回补区等级划分评价模型,通过综合计算得到基于水文地质条件的地下水回补区适宜性指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因素的地下水适宜回补区等级划分评价模型为:
GI=r(D)×ω(D)+r(A)×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庆崔向向张兆吉费宇红孟素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