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型槽自动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0441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2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岩土工程设计领域的一种U型槽自动设计方法,步骤包括:A、从CAD图中提取出U型槽起止里程,并计算出整体U型槽尺寸;B、将U型槽整体尺寸进行分节,计算出每节U型槽的里程和每节U型槽的尺寸参数;C、对每节U型槽进行配筋计算并生成配筋表;D、绘制出每节U型槽的平面图,并根据每节U型槽的里程和绘图坐标,绘制整体U型槽的平面图;E、绘制整体U型槽的纵断面图;F、绘制U型槽的横断面图。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可一次性计算,省去了利用多个计算软件数十次计算分析的繁琐;自动绘制成果图,可以解放劳动力,省时省力,实现了U型槽的高效自动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U型槽自动设计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岩土工程设计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U型槽自动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U型槽是一种较新的U型槽状结构,主要由底板和边墙组成,一般用于连接公路或铁路的地面路基和地下隧道,作为过渡结构,U型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铁路或公路设计中,通常会遇到从地面路基过渡到地下隧道的情况,而U型槽常用于该情况下的过渡结构。其形状较为特殊,呈U型,计算设计均较为复杂。通常的做法是先根据设计线位数据、起止里程和地质横断面确定U型槽底板顶和边墙顶高程线;然后根据设计起止里程,将拟设U型槽划分为多个10m~20m长的小节,以起止断面及小节分界处断面作为计算剖面;接着计算出各个断面的边墙高度,采用土力学软件或手动计算各断面边墙所受土压力;进而将所算土压力作为荷载,采用某种结构计算软件,或直接手动计算,对U型槽的边墙、底板进行受力分析,计算出结构内力;再根据内力结果,拟定一个截面尺寸(边墙宽度、底板厚度等),进行结构配筋计算,试算出一个配筋合理的尺寸,既可作为U型槽的设计尺寸;最后根据计算尺寸、地质纵横断面和线位资料,手动绘制平面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U型槽自动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A、从CAD图中提取出U型槽起止里程,并计算出整体U型槽尺寸;/nB、将所述U型槽整体尺寸进行分节,计算出每节U型槽的里程和每节U型槽的尺寸参数;/nC、根据每节U型槽的截面和截面弯矩,对每节U型槽进行配筋计算并生成配筋表;/nD、根据每节U型槽的里程和每节U型槽的尺寸参数,绘制出每节U型槽的平面图,并根据每节U型槽的里程和绘图坐标,绘制整体U型槽的平面图;/nE、根据U型槽的边墙顶高程、每节U型槽的里程和每节U型槽的尺寸参数,绘制整体U型槽的纵断面图;/nF、在地质横断面图中选择中桩位置点作为绘制的基点,根据地面高程数据、每节U型槽的...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730 CN 20201074828861.一种U型槽自动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从CAD图中提取出U型槽起止里程,并计算出整体U型槽尺寸;
B、将所述U型槽整体尺寸进行分节,计算出每节U型槽的里程和每节U型槽的尺寸参数;
C、根据每节U型槽的截面和截面弯矩,对每节U型槽进行配筋计算并生成配筋表;
D、根据每节U型槽的里程和每节U型槽的尺寸参数,绘制出每节U型槽的平面图,并根据每节U型槽的里程和绘图坐标,绘制整体U型槽的平面图;
E、根据U型槽的边墙顶高程、每节U型槽的里程和每节U型槽的尺寸参数,绘制整体U型槽的纵断面图;
F、在地质横断面图中选择中桩位置点作为绘制的基点,根据地面高程数据、每节U型槽的里程和每节U型槽的尺寸参数,绘制U型槽的横断面图;
所述每节U型槽的平面图是将关键点坐标连线构成的,所述关键点坐标是根据预设的公式计算得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型槽自动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U型槽尺寸包括:底板顶高程、边墙高程、原地面高程和地层分界线高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U型槽自动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包括以下步骤:
S11,拾取autoCAD平面图中的线位图元,选取所述线位图元上的一点作为U型槽平面图的起点;
S12,根据所述U型槽平面图的起点,建立里程坐标系,确定里程走向;
S13,根据所述每节U型槽的里程,从所述U型槽平面图的起点开始,沿着所述里程走向,确定所述每节U型槽的分界处坐标;
S14,以所述每节U型槽的分界处坐标为基准,根据所述每节U型槽的尺寸参数,分别计算出每节U型槽平面图各关键点的坐标;
S15,分别连接每节U型槽平面图的关键点的坐标,构成所述整体U型槽的平面图。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U型槽自动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每节U型槽平面图关键点的坐标为16个,
8个线路左侧关键点计算公式为:
p1=[x01+wside·cos(θ+π/2),y01+wside·sin(θ+π/2)]
p2=[x02+wside·cos(θ+π/2),y02+wside·sin(θ+π/2)]
p5=[p1x+btop·cos(θ+π/2),p1y+btop·sin(θ+π/2)]
p6=[p2x+btop·cos(θ+π/2),p2y+btop·sin(θ+π/2)]
p7=[p1x+bbot·cos(θ+π/2),p1y+bbot·sin(θ+π/2)]
p8=[p2x+bbot·cos(θ+π/2),p2y+bbot·sin(θ+π/2)]
p9=[p1x+(bbot+btoe)·cos(θ+π/2),p1y+(bbot+btoe)·sin(θ+π/2)]
p10=[p2x+(bbot+btoe)·cos(θ+π/2),p2y+(bbot+btoe)·sin(θ+π/2)]
8个线路右侧关键点计算公式为:
p3=[x01+(win+wside)·cos(θ-π/2),y01+(win+wside)·sin(θ-π/2)]
p4=[x02+(win+wside)·cos(θ-π/2),y02+(win+wside)·sin(θ-π/2)]
p11=[p3x+btop·cos(θ-π/2),p3y+btop·sin(θ-π/2)]
p12=[p4x+btop·cos(θ-π/2),p4y+btop·sin(θ-π/2)]
p13=[p3x+bbot·cos(θ-π/2),p3y+bbot·sin(θ-π/2)]
p14=[p4x+bbot·cos(θ-π/2),p4y+bbot·sin(θ-π/2)]
p15=[p3x+(bbot+btoe)·cos(θ-π/2),p3y+(bbot+btoe)·sin(θ-π/2)]
p16=[p4x+(bbot+btoe)·cos(θ-π/2),p4y+(bbot+btoe)·sin(θ-π/2)]
其中,wside是线边距,win是线间距,btop、bbot、btoe分别为边墙顶宽、边墙底宽和趾板宽度,θ是线路方向与水平X轴的平均夹角,(x01,y01)是左分界点p01的坐标,(x02,y02)是右分界点p02的坐标,(p1x,p1y),(p2x,p2y),(p3x,p3y),(p4x,p4y)分别是p1、p2、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猛李伯根李宁魏炜庄颖茜周川滨唐第甲胡会星周和祥肖昌睿张显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