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星任务调度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30382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星任务调度方法和系统,涉及卫星调度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将卫星和卫星任务进行匹配,并进行编码,得到组基因;基于预先构建的多星任务模型和组基因求取初始解;将初始解作为卫星任务种群,基于预设的两代竞争取优算法对卫星任务种群进行交叉操作处理;基于多轮迭代两点变异方法对交叉操作处理后的卫星任务种群进行变异操作处理;根据变异操作处理后的卫星任务种群获取卫星任务调度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卫星观测任务时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星任务调度方法和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卫星调度
,具体涉及一种多星任务调度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航空航天领域不断的进行探索和开发,各种飞行器和卫星被制造并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例如通过卫星对地面进行监测。用户向地面站提出观测任务需求,地面站将任务上注给卫星,围绕地面,并对任务目标进行观测,从而得到用户需要的信息。因此利用卫星实现任务观测是当前的一大研究热点。随着卫星技术不断地发展,现有技术一般采用多星任务调度方法进行观测。现有的多星任务调度,是将用户要求的一个或多个任务分配给一个或多个卫星来进行观测,分配的结果是得到卫星对任务观测的序列,然后按照生成的序列对待观测任务进行成像。然而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发现,多星任务调度时会利用到多颗卫星在多个圈次上对多个任务进行观测,正是由于这种多星、多圈次、多任务复杂的观测方法导致卫星的观测方案数量多且过程复杂,往往无法实现对卫星资源的最优利用,导致多星观测任务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星任务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方法由计算机执行,包括:/nS1、将卫星和卫星任务进行匹配,并进行编码,得到组基因;/nS2、基于预先构建的多星任务模型和所述组基因求取初始解;/nS3、将所述初始解作为卫星任务种群,基于预设的两代竞争取优算法对所述卫星任务种群进行交叉操作处理;/nS4、基于多轮迭代两点变异方法对交叉操作处理后的卫星任务种群进行变异操作处理;/nS5、根据变异操作处理后的卫星任务种群获取卫星任务调度方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星任务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方法由计算机执行,包括:
S1、将卫星和卫星任务进行匹配,并进行编码,得到组基因;
S2、基于预先构建的多星任务模型和所述组基因求取初始解;
S3、将所述初始解作为卫星任务种群,基于预设的两代竞争取优算法对所述卫星任务种群进行交叉操作处理;
S4、基于多轮迭代两点变异方法对交叉操作处理后的卫星任务种群进行变异操作处理;
S5、根据变异操作处理后的卫星任务种群获取卫星任务调度方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所述将卫星和卫星任务进行匹配并进行编码,包括:
将卫星任务按照优先级从大到小排序并标号,用卫星将卫星任务分隔开,并采用0/1编码方式对卫星任务进行编码,其中:对于卫星任务T,0表示T不被观测,1表示被T后面的第一颗卫星观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中,所述预先构建的多星任务模型,包括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所述目标函数为:



其中:

表示第i个任务被执行的收益;

为0/1变量,当取1时,表示第i个任务在第j颗卫星的第k条轨道上被执行;当取0时,表示第i个任务不被执行;
n表示卫星数量;m表示卫星任务的数量;
βij表示第j颗卫星执行第i个任务时的损失值;
所述约束条件包括:


















其中:

表示第i个任务在第j颗卫星的第k条轨道上执行时的观测时间窗的结束时间;

表示第i个任务在第j颗卫星的第k条轨道上执行时的观测时间窗的开始时间;
peri表示第i个任务的观测时长;

表示第j颗卫星对第i个任务在第k条轨道上的可见时间窗的开始时间;

表示第j颗卫星对第i个任务在第k条轨道上的可见时间窗的结束时间;

表示在第j颗卫星的第k条轨道上被执行的两连续任务i和i’之间的姿态转换时间;
Capacityj表示第j颗卫星每条轨道的最大存储容量;

表示第j颗卫星在第k条轨道上对第i个任务观测所得图像所需的储存容量;
Resj表示第j颗卫星每条轨道的最大能量限制;

表示第j颗卫星在第k条轨道上对第i个任务观测成像需要的能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中,基于预设的两代竞争取优算法对所述卫星任务种群进行交叉操作处理,包括:
S301、依次选择任意两条染色体A、B作为父代染色体;
S302、随机产生两颗卫星C、D,作为父代染色体的交叉点;
获取父代染色体A中交叉点C、D中间的序列A1,和父代染色体B中交叉点C、D中间的序列B1;
将序列A1和序列B1进行交叉互换,得到两条预备染色体;
S303、当预备染色体中交叉互换的序列和父代染色体中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鹏唐晓茜胡笑旋罗贺王国强马华伟夏维张歆悦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