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碳化硼纳米片增强吡啶钌电致化学发光效应的汞离子检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碳化硼纳米片增强吡啶钌电致化学发光效应的汞离子检测方法,属于电致化学发光
技术介绍
目前,汞被广泛认为是环境污染中最危险的污染物和毒性最大的元素之一。环境中的汞以多种形式存在,如汞离子(Hg2+)、硫化汞(HgS)、甲基汞(CH3Hg+)、乙基汞(C2H5Hg+)、苯汞(C6H5Hg+)等。Hg2+是汞污染中最稳定的形式之一,因此对Hg2+的研究和检测尤为重要。进入人体内的汞可能导致脑损伤和肾功能衰竭,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为了防止汞中毒事件发生,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所制定的生活饮用水和农田灌溉水的水质标准,规定汞含量不得超过0.001mg/L(即5nM)。目前,常用的检测Hg2+的方法主要有冷蒸汽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荧光光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这些技术虽然在测定Hg2+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大多需要昂贵笨重的仪器、样品制备复杂。因此,迫切需要建立简单、快速、廉价的方法监测汞残留和污染。与 ...
【技术保护点】
1.基于碳化硼纳米片增强吡啶钌电致化学发光效应的汞离子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nS1碳化硼纳米片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nS2以碳化硼纳米片修饰玻碳电极作为工作电极,将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对电极一起置于含有Ru(bpy)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碳化硼纳米片增强吡啶钌电致化学发光效应的汞离子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S1碳化硼纳米片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
S2以碳化硼纳米片修饰玻碳电极作为工作电极,将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对电极一起置于含有Ru(bpy)32+和不同浓度Hg2+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构成以碳化硼纳米片为Ru(bpy)32+电致化学发光共反应剂的碳化硼-Ru(bpy)32+电致化学发光体系,采用MPI-E型电致化学发光检测仪测量+0.5~+1.2V电位范围内的电致化学发光信号;
S3将Hg2+加入到含Ru(bpy)32+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时,Ru(bpy)32+的阳极电致化学发光信号减弱,该信号减弱的程度与Hg2+浓度的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构建基于碳化硼纳米片增强Ru(bpy)32+电致化学发光效应的Hg2+检测方法,并用于对环境水体中Hg2+的灵敏检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碳化硼纳米片增强吡啶钌电致化学发光效应的汞离子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碳化硼纳米片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步骤如下:
S101碳化硼纳米片的制备:将4mg块状碳化硼溶于8mL超纯水中,在细胞破壁机中冰浴条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汝萍,李雅捷,邱建丁,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