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SiCp/Al复合材料表面镀厚Ni-P膜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0022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SiCp/Al复合材料表面镀厚Ni‑P膜的方法,具体包括下述步骤:SiCp/Al复合材料常规打磨→超声清洗→除油、碱蚀→出光→一次浸锌→硝酸退锌→二次浸锌→碱性预镀→酸性镀镍→清洗→烘干。本发明专利技术旨于在SiCp/Al复合材料表面镀出厚的非晶态Ni‑P膜,以获得高的表面光洁度,改善其抛光性。经过预处理后,将基体在较小浓度的浸锌液中经过二次浸锌处理,使SiCp/Al基体材料与镀层之间能够更好的结合,而且没有用到P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在SiCp/Al复合材料表面镀厚Ni-P膜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复合材料镀膜的制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在SiCp/Al复合材料表面镀厚Ni-P膜的方法。
技术介绍
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SiCp/Al)复合材料具有高致密度、高导电导热性、低膨胀性、质量轻、热膨胀系数低等优异的性能,在空间轻质反射镜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铝基复合材料具有多晶结构,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晶体的各向异性、晶界及杂质的存在会影响其获得高的表面光洁度,从而使镜面反射能力下降。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在SiCp/Al复合材料的表面形成一层非晶态结构的物质,非晶态结构的形成可以消除上述关于多晶结构的影响,获得高的表面光洁度,改善其抛光性,为下一步完成反光镜镀银或铜膜奠定了基础。目前镀Ni-P膜的方法有多种,包括电镀法、磁控溅射法、化学镀法等。电镀法是指在电解槽中,利用电化学原理,阴阳两极发生电化学反应使金属镍在阴极沉积到基体材料上的过程。在阳极,次磷酸根被氧化释放出电子,生成次亚磷酸根和氢离子:H2PO2-+H2O→H2PO3-+2H++2eEa0=-0.5V在阴极,镍离子得到电子被还原成金属镍,氢离子和次磷酸根得到电子被还原为氢气和磷:Ni2++2e→NiEa0=-0.25V2H++2e→H2Ea0=0VH2PO2-+2H++e→2H2O+PEa0=-0.25V电镀工艺有瓦特镍、柠檬酸盐镀镍、氨基磺酸镀镍、镀全光镍、镀高硫镍等。电镀法反应速度快,但其缺点是镀镍层属于阴极性镀层,孔隙率较高,而且电镀液的pH,温度、电流密度、电解液成分、电流效率等都会对镀层的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此外,镀层均匀性较差,且内应力不稳定,变化大从而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磁控溅射法属于物理气相沉积法的一种,是指将预沉积的材料制成板材-靶,固定在阴极上,基片材料放置于正对靶面的阳极上,距靶材有一定的距离,系统在高真空环境下充入1~10Pa的惰性气体氩气,作为气体放电的载体,在阴极和阳极间加几千伏电压,两极间即产生等离子辉光放电,放电使氩气电离为氩离子,在强电场的作用下,氩离子飞向阴极,并轰击靶表面原子,靶材表面原子受碰撞从靶面溅射出来沉积在基片表面上形成薄膜,其能量在一至几十电子伏范围内。磁控溅射法溅射率高、膜-基结合力好,镀层均匀、致密。但其成本较高、只适合薄膜沉积和表面覆盖层的制备,不适合制备厚的镀层。化学镀镍法又称无电解镀镍,是利用强还原剂(次亚磷酸盐、肼、硼氢化物及其衍生物等),将镍盐(硫酸镍、乙酸镍、氯化镍)溶液中的镍离子还原成金属镍的过程,与此同时,强还原剂中的磷、氮、硼等与镍同时析出,从而获得镍-磷、镍-氮、镍-硼等合金镀层。其中镍离子的还原反应式如下:Ni·Cm2++R→Ni+mC+O反应式中C为络合物,m为络合剂的量,R为还原剂,O为氧化体。化学镀镍法设备要求简单,成本低,无需电源设备,镀层组织均匀。但化学镀往往导致基体与镀层的结合力较差,镀液不稳定,镀液中的S、Pb+、Hg2+、Ti+、Cd+等重金属离子,给污水处理带来了困难。随着21世纪工业化程度的提高,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制约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种背景之下,减小化工生产的污染源是当今绿色化学最主要的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SiCp/Al复合材料表面镀厚Ni-P膜的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镀液成分多,浓度大、不稳定、重金属离子易污染环境、结合力不好的问题。为了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在SiCp/Al复合材料表面镀厚Ni-P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SiCp/Al基体材料进行预处理:包括砂纸打磨、超声清洗、除油和碱蚀处理。步骤二、将SiCp/Al基体材料用HNO3、HF、H2O配成的溶液进行出光处理。步骤三、将SiCp/Al基体材料进行一次浸锌处理,一次浸锌溶液配比为:20~30g/L的ZnO、100~120g/L的NaOH、50~60g/L的KNaC4H4O6·4H2O、1~2g/L的FeCl3。步骤四、将SiCp/Al基体材料用HNO3、H2O配成的溶液进行退锌处理。步骤五、将SiCp/Al基体材料用ZnO、NaOH、KNaC4H4O6·4H2O、FeCl3溶液进行二次浸锌处理。步骤六、将SiCp/Al基体材料进行碱性预镀镍处理,碱性预镀镍的溶液配比:NiSO4为25~30g/L,NaH2PO2为25~30g/L,Na4P2O7·10H2O为50~60g/L,用NH3·H2O调节pH为9-11,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5min。步骤七、将SiCp/Al基体材料进行酸性预镀镍处理,酸性镀镍的溶液配比:NiSO4为20~30g/L,还原剂NaH2PO2为25~35g/L,络合剂C3H6O3为10-~20mL/L,络合剂C6H8O7·H2O为10~20g/L,缓冲剂CH3COONa为10~20g/L,加速剂NaF为1~2g/L,用NH3·H2O调节pH=4.5~4.6,装载量约为1dm2/L,反应温度为88℃,反应时间为6h~12h,每隔1h换一次镀液,合金镍-磷沉积在镀件表面,随着时间的延长,镀层逐渐加厚从而得到80μm~140μm之间符合光学精密加工要求的厚Ni-P合金镀层。上述步骤一中,所用的砂纸型号为:120#、240#、600#、1000#、1500#;超声清洗的溶剂为:无水乙醇,清洗时间为10min;除油、碱蚀的溶液配比:碳酸钠为20g/L,磷酸钠为30g/L,氢氧化钠为5g/L,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3~5min。上述步骤二中,所用的出光液为HNO3:HF:H2O=3:1:1,反应时间为3~5s。上述步骤三中,一次浸锌液是在室温下进行,反应时间为50~60s。上述步骤四中,所用的退锌液为HNO3:H2O=1:1,反应时间为3~5s。上述步骤五中,二次浸锌液和一次浸锌液浓度相同,室温下反应时间为20-~30s。所述步骤之间均增加清洗步骤,所述清洗步骤是采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SiCp/Al基体材料后再进行下一步骤操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旨于在SiCp/Al复合材料表面镀出厚的非晶态Ni-P膜,以获得高的表面光洁度,改善其抛光性,为下一步完成反光镜镀银或铜膜打下基础。经过预处理后,将基体在较小浓度的浸锌液中经过二次浸锌处理,使SiCp/Al基体材料与镀层之间能够更好的结合,而且没有用到Pb+、Hg2+、Ti+、Cd+等含有重金属离子的活化工艺,减少了废水处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本专利技术所用浸锌液、碱性预镀镍液和酸性镀镍液跟其它镀液相比,所用的试剂少、浓度低、对环境污染小、但镀速较快、镀层均匀、致密度好、可以达到理想的厚度。附图说明图1是电镀法示意图。图2是磁控溅射法示意图。图3是化学酸性镀镍法示意图。图4是通过浸锌预处理后化学酸性镀镍12h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在SiCp/Al复合材料表面镀厚Ni-P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将SiCp/Al基体材料进行预处理:包括砂纸打磨、超声清洗、除油和碱蚀处理;/n步骤二、将SiCp/Al基体材料用HNO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SiCp/Al复合材料表面镀厚Ni-P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SiCp/Al基体材料进行预处理:包括砂纸打磨、超声清洗、除油和碱蚀处理;
步骤二、将SiCp/Al基体材料用HNO3、HF、H2O配成的溶液进行出光处理;
步骤三、将SiCp/Al基体材料进行一次浸锌处理,一次浸锌溶液配比为:20~30g/L的ZnO、100~120g/L的NaOH、50~60g/L的KNaC4H4O6·4H2O、1~2g/L的FeCl3;
步骤四、将SiCp/Al基体材料用HNO3、H2O配成的溶液进行退锌处理;
步骤五、将SiCp/Al基体材料用ZnO、NaOH、KNaC4H4O6·4H2O、FeCl3溶液进行二次浸锌处理;
步骤六、将SiCp/Al基体材料进行碱性预镀镍处理,碱性预镀镍的溶液配比:NiSO4为25~30g/L,NaH2PO2为25~30g/L,Na4P2O7·10H2O为50~60g/L,用NH3·H2O调节pH为9-11,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5min;
步骤七、将SiCp/Al基体材料进行酸性预镀镍处理,酸性镀镍的溶液配比:NiSO4为20~30g/L,还原剂NaH2PO2为25~35g/L,络合剂C3H6O3为10-~20mL/L,络合剂C6H8O7·H2O为10~20g/L,缓冲剂CH3COONa为10~20g/L,加速剂NaF为1~2g/L,用NH3·H2O调节pH=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坚增运田梅娟龙伟徐涛李卓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