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膜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9961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节能膜结构,节能膜结构包括一透明的氟碳隔热层、一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材层、一紫外线吸收胶层及一离型膜层,氟碳隔热层与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材层接合,紫外线吸收胶层的其中一面与离型膜层贴附,紫外线吸收胶层的另一面则是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材层接合。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节能膜结构,可以补强普通玻璃隔热效果不佳缺点,且有容易施工,成本低廉的产品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节能膜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节能膜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兼具自洁及阻燃功能的节能膜结构。
技术介绍
玻璃已经成为了目前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尤其在建筑行业中,对于玻璃的功能要求也越来越多,除去目前原有的玻璃功能外,还需要玻璃隔热、遮阳、滤紫外线等环保节能健康时尚的功能。目前对于隔热玻璃一般有中空、真空的玻璃进行隔热,遮阳的玻璃有低辐射(Low-Emissivity,LOWE)玻璃,这些玻璃一般功能都比较的单一,并且如LOWE玻璃较容易氧化,造成遮阳隔热的效果差,使用寿命低。另外,目前的这些玻璃易碎,如考虑安全性能,实用上并不理想。欲达到隔热、遮阳、滤紫外线等机能,往往需要昂贵的建置费用,对于多数旧有建筑物,如欲改建也工程浩大。藉由本专利技术可以贴附方式,赋予一般玻璃具有节能、隔热、遮阳、滤紫外线及防爆功能,且施工便利,成本低廉,耐用时间长。现有隔热功能材料基本上多选用掺杂有锑的氧化锡(ATO)或掺杂有锡的氧化铟(ITO)近红外短波阻隔纳米材料分散液,但是这两种材料均只能阻隔近红外的长波部分,也就是说只能阻隔太阳热辐射的一部分,隔热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节能膜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含有氟碳树脂户外膜。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隔热效果好的氟碳透明隔热涂料,直接涂布于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ET)基材表面。节能膜结构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其中,所述第一层为透明的氟碳隔热层,第二层为PET基材层,第三层为紫外线吸收胶层,第四层为与紫外线吸收胶层贴附的离型膜层。更进一步地,所述氟碳隔热层其按重量百分比包括:氟碳树脂25~55%、红外线阻隔纳米材料分散液30~65%、纳米抗刮材料分散液1~15%、流平剂0.01~1.2%以及混合溶剂15~40%。更进一步地,所述氟碳树脂是聚氟乙烯。通过采用氟碳树脂层具有良好的耐污性、耐高温性、耐氧化性、耐候性、耐射线辐射性能外,可以保证PET基材层不会分解脆裂,且使产品无刺激性气味,户外长时间使用不黄变。更进一步地,所述红外线阻隔纳米材料分散液的固型份为20~40wt%,以铯(Cs)或锡(Sn)或锑(Sb)或铋(Bi)等金属元素以适当比率共掺杂的复合金属钨氧氯化物的分散液。红外线阻隔纳米材料分散液的平均粒径为30纳米至100纳米。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纳米抗刮材料分散液是硅氧烷丙烯酸酯改性的纳米氧化硅。纳米抗刮材料分散液的平均粒径为20纳米至120纳米。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流平剂是聚氟碳改性有机硅化合物。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混合溶剂是丙二醇甲醚醋酸酯、甲乙酮、甲苯、二甲苯、乙酸丁酯、正丁醇、乙酰乙酸甲酯、乙二醇丁醚、Ν,Ν-二甲基甲酰胺(DMF),γ-丁内酯,Ν,Ν-二甲基乙酸胺(DMAC),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六甲基磷酞胺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隔热膜存在着隔热效果不佳,对红外线的阻隔效率仅达50%;加以经不起长时间户外日晒雨淋,仅能于室内使用。更遑论自洁、紫外线和红外线高阻隔的目的。此四层结构,其从外到内依次为由氟碳隔热层(聚氟乙烯与纳米红外线阻隔材料共组的膜层)、PET基材层、紫外线吸收胶层以及离型膜层。聚氟乙烯与纳米红外线阻隔材料掺混成涂液后,直接涂布于PET基材上一侧,紫外线吸收胶则贴覆于PET基材相对于红外线阻隔层的另外一侧,然后于紫外线吸收胶层上覆以离型膜层来保护胶层。在上述组合中,由聚氟乙烯与纳米红外线阻隔材料共组的膜层具有可见光透明性。而聚氟乙烯树脂本身优越的耐候性及纳米红外线阻隔材料贡献的红外光阻隔功能,充分阻隔了紫外线与红外线对PET基材层的破坏,提供PET基材层最佳的保护。紫外线吸收胶层除保护胶粘结层,更近乎100%的阻隔了紫外线照射至室内,确保室内的器物都免于紫外线破坏。当然,胶粘结层同时提供与无机玻璃或被贴附物牢固黏结的功能。此一复合膜具有良好隔热、保温效果,且能户外长时间使用,具有良好的节能效能和容易施工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节能膜结构由于清澈透明,外表面光洁如镜、外形美观;此外,氟碳材料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和耐划伤性,从而使所述节能膜结构兼具自洁及阻燃功能。而本专利技术所选用的无机纳米隔热微粒,则赋予优良的红外线遮蔽功能,从而使所述节能膜结构适用于对材料要求具有较高隔热要求的场合;因而能够适用于对耐紫外线具有较高要求的场所,如夏天太阳直射的地方,甚至海上、空中运输工具等场所。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节能膜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所公开有关“节能膜结构”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效果。本专利技术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专利技术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更。另外,本专利技术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事先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相关
技术实现思路
,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应视实际情况可能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实施例一]参见图1,实施例一为四层复合结构,其从外到内依次为由氟碳隔热层(聚氟乙烯与纳米红外线阻隔材料共组的膜层)、PET基材层、紫外线吸收胶层以及离型膜层。聚氟乙烯与纳米红外线阻隔材料掺混成涂液后,直接涂布于PET基材上一侧,紫外线吸收胶层则贴覆于PET基材层相对于红外线阻隔层的另外一侧,然后于紫外线吸收胶层上覆以离型膜来保护胶层。实施例一中,聚氟乙烯与纳米红外线阻隔材料共组的膜层,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氟碳树脂30%;红外线阻隔纳米材料分散液30%,红外线阻隔纳米材料分散液的平均粒径为30纳米至100纳米;纳米抗刮材料分散液10%,其中,纳米抗刮材料分散液的平均粒径为20纳米至120纳米;流平剂0.5%;以及混合溶剂29.5%。[实施例二]参见图1,实施例二为四层复合结构,其从外到内依次为由聚氟乙烯与纳米红外线阻隔材料共组的膜层、PET基材层、紫外线吸收胶层以及离型膜层。聚氟乙烯与纳米红外线阻隔材料掺混成涂液后,直接涂布于PET基材上一侧,紫外线吸收胶则贴覆于PET基材相对于红外线阻隔层的另外一侧,然后于紫外线吸收胶层上覆以离型膜来保护胶层。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增加红外线阻隔纳米材料分散液的重量百分比。实施例二中,聚氟乙烯与纳米红外线阻隔材料共组的膜层,按重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氟碳树脂35%;红外线阻隔纳米材料分散液50%,红外线阻隔纳米材料分散液的平均粒径为30纳米至100纳米;纳米抗刮材料分散液10%;流平剂0.5%,其中,纳米抗刮材料分散液的平均粒径为20纳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膜结构包括一透明的氟碳隔热层、一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材层、一紫外线吸收胶层及一离型膜层,所述氟碳隔热层与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材层接合,所述紫外线吸收胶层的其中一面与所述离型膜层贴附,所述紫外线吸收胶层的另一面则是与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材层接合。/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510 TW 1081161481.一种节能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膜结构包括一透明的氟碳隔热层、一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材层、一紫外线吸收胶层及一离型膜层,所述氟碳隔热层与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材层接合,所述紫外线吸收胶层的其中一面与所述离型膜层贴附,所述紫外线吸收胶层的另一面则是与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材层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氟碳隔热层其按重量百分比包括:氟碳树脂25~55%、红外线阻隔纳米材料分散液30~65%、纳米抗刮材料分散液1~15%、流平剂0.01~1.2%以及混合溶剂15~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德超曹俊哲程嘉和
申请(专利权)人:南亚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