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伟忠专利>正文

一种罐装流水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9779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罐装流水线,其结构包括:罐装机架、数控台、进液罐、注液管、消泡管机构、轮转带,所述罐装机架侧边分别设有数控台与进液罐,进液罐连接注液管,注液管底部末端设有消泡管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采用振切板产生高速穿刺并扎破气泡的效果配合消泡网通过密齿锥表面均匀分布的锯齿将气泡打破,避免罐装生产过程中气泡大量生成导致生产要求无法达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罐装流水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罐装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罐装流水线。
技术介绍
罐装流水线作为单一进行各类铝质罐饮料的生产加工流水线设备,虽然在常规的普通饮料的罐装加工中并不存在明显的技术缺点,但是对于碳酸饮料的罐装技术中,由于二氧化碳溶解度高,饮料含气量较足,在灌装过程中容易起沫且且产生反沫现象,在进行罐装的瞬间会造成罐内泡沫量过多而无法达到标准的生产要求,基于以上前提,本案研发了一种罐装流水线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罐装流水线,其结构包括:罐装机架、数控台、进液罐、注液管、消泡管机构、轮转带,所述罐装机架侧边分别设有数控台与进液罐,进液罐连接注液管,注液管底部末端设有消泡管机构,轮转带位于罐装机架内两侧,罐装机架为流水线设备的基础框架结构,同时也是用于负责输送空罐至碳酸饮料液体原材料位置接受罐装的输送结构,其结构呈现顶部未封闭的矩形箱体结构,两侧的输送构件采用轮转带构成,数控台位用于控制流水线设备运行命令和参数动作的电子机箱结构,进液罐储存并输送碳酸饮料液体原料同时在运转的过程中向下方的注液管进行灌输,注液管用于对准饮料空罐并通过消泡管机构同步进行液体灌输和罐装工作。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补充,所述消泡管机构由管体、分叉管套、立轴、振切板、消泡网组成,所述管体顶端位置设有分叉管套,分叉管套下方位置对应设有振切板,振切板底部间隔设有消泡网,管体为消泡管机构的主体结构,用于承载其他构件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罐装消泡结构,当碳酸饮料液体在进入管体后会从位于分叉管套的位置实现液体分流,从而将液体从垂直输送的状态转化为双侧合并直流的三股分流模式,减少液体高速垂直灌输对空罐产生的强冲击力,立轴用于为振切板提供原始动力使其转化为振切板在运转时所需的振动力。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补充,所述管体顶端位置设有筛网,筛网为采用食品级硅胶材料所制成的高密度小孔径过滤网,用于过滤饮料原料中本身含有的大颗粒气泡,同时采用硅胶成分可避免采用金属材料被碳酸饮料成分所侵蚀,充分保障饮料原料的食品安全问题。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补充,所述分叉管套由弯头管壁、气柱塞、气孔、封闭囊、止流块组成,所述弯头管壁之间设有气柱塞,气柱塞通过所设有的气孔连通封闭囊,封闭囊侧边位置分布排列有止流块,弯头管壁为分叉管套的主体结构,其共由两两相对设立的弧形管体结构组合而成,弯头管壁具有一定厚度,截面呈现斜向上弧形构造,该结构可有助于实现液体向外排出的同时构成一个斜坡角度,增大饮料倒流的几率,可防止液体持续向下滴落,气柱塞用于输送气流向其内两侧的微小孔洞即是气孔灌输,利用气孔向封闭囊充气使其充分膨胀,封闭囊利用其自身可在两个相互对立的结构之间形成一个用于容纳碳酸饮料液体流经的通道,同时根据其膨胀状态可实现调整通道宽度大小的作用,膨胀值与宽度成反比,在膨胀值最低的情况下液体的流经速度最快,随着膨胀值的增大宽度随之减小,在膨胀值达到最大值的状态下,封闭囊之间形成一个闭合结构,用于阻断液体流出,避免在灌装的过程中液体不断渗出滴落在流水线设备上,止流块为呈现水滴状的几何体结构,在贴合弯头管壁内侧表面的同时其较粗的一端向封闭囊位置垂落,其采用防水材料制成,可利用自身结构中类似纺锤体的截面将残留在弯头管壁上的液体截留,防止液体滴落在设备外部。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补充,所述立轴两侧均设有扭力杆并与其相连,扭力杆为立轴与振切板之间的动力传导结构,主要勇于负责将立轴输送而来的动力转化为振切板运转所需的振动力,并平均分配至两侧的振切板使其产生震颤效果。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补充,所述振切板由半轴、振动板、穿透齿构成,所述半轴两侧均与振动板相连,振动板一侧边缘位置设有穿透齿,半轴为振切板的中心支座结构,用于联结振动板与扭力杆,同时将两者之间转化之后的动力均分至振动板上,振动板在产生振动的同时会带动其侧边的穿透齿在流经的碳酸饮料液体中对其内含的微小气泡进行穿刺,穿透齿采用细而密的锋利陶瓷锯齿制成,在振动力的作用下会联动产生高速穿刺并扎破气泡的效果,从而大幅度减少气泡在灌装过程中的产生。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补充,所述消泡网由渗透球、杆节、吸泡球、密齿锥组成,所述渗透球通过杆节连接吸泡球,吸泡球底部末端设有密齿锥,渗透球采用可使得液体通过的疏水材料制成,其整体为椭圆球形结构,结构中分布的孔洞组织能够在液体穿透的同时有效吸附部分气泡,在一定程度范围内减少气泡的通过性,杆节作为吸泡球与渗透球之间的连接载体,其采用高强度柔软材料制成,用于保障连接的可靠性,吸泡球采用大孔组织结构的食品级棉质材料将其制成球体,主要用于在液体流经过程中捕捉并吸附液体中的气泡,减少气泡在罐装过程中大量生成,同时依靠底部的密齿锥构成一张类似网的结构体来承接液体,并且在其向下流动的过程中通过密齿锥表面均匀分布的锯齿将气泡打破。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补充,所述轮转带由旋转轴、气环、接座、膜包组成,所述旋转轴侧边呈环形连接气环,气环通过接座连通膜包,旋转轴为轮转带的动力驱动结构,依靠旋转轴所带来的旋转动力来带动其他构件实现联动,气环内流经的气流通过接座点对点输送至膜包结构中,由膜包的中空结构得到气流补充发生轻微膨胀与饮料罐产生接触并与其紧密贴合,减少饮料罐在输送过程中的空转现象。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应用于罐装流水线技术方面,主要是为了解决碳酸饮料类的流水线在灌装过程中容易起沫且且产生反沫现象,在进行罐装的瞬间会造成罐内泡沫量过多而无法达到标准的生产要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结构上设有消泡管机构来解决这个问题,利用分叉管套可在两个相互对立的结构之间形成一个用于容纳碳酸饮料液体流经的通道用于阻断液体流出,避免在灌装的过程中液体不断渗出滴落在流水线设备上,同时采用振切板产生高速穿刺并扎破气泡的效果配合消泡网通过密齿锥表面均匀分布的锯齿将气泡打破,避免罐装生产过程中气泡大量生成导致生产要求无法达标。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罐装流水线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罐装流水线的消泡管机构结构侧剖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罐装流水线的消泡管机构的分叉管套结构侧剖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罐装流水线的消泡管机构的振切板结构侧剖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罐装流水线的消泡管机构的消泡网结构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罐装流水线的轮转带结构俯视图。图中:罐装机架-1、数控台-2、进液罐-3、注液管-4、消泡管机构-5、轮转带-6、管体-50、分叉管套-51、立轴-52、振切板-53、消泡网-54、筛网-50a、弯头管壁-510、气柱塞-511、气孔-512、封闭囊-513、止流块-514、扭力杆-52a、半轴-530、振动板-531、穿透齿-532、渗透球-540、杆节-541、吸泡球-542、密齿锥-543、旋转轴-60、气环-61、接座-62、膜包-63。具体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罐装流水线,其结构包括:罐装机架(1)、数控台(2)、进液罐(3)、注液管(4)、消泡管机构(5)、轮转带(6),其特征在于:/n所述罐装机架(1)侧边分别设有数控台(2)与进液罐(3),进液罐(3)连接注液管(4),注液管(4)底部末端设有消泡管机构(5),轮转带(6)位于罐装机架(1)内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罐装流水线,其结构包括:罐装机架(1)、数控台(2)、进液罐(3)、注液管(4)、消泡管机构(5)、轮转带(6),其特征在于:
所述罐装机架(1)侧边分别设有数控台(2)与进液罐(3),进液罐(3)连接注液管(4),注液管(4)底部末端设有消泡管机构(5),轮转带(6)位于罐装机架(1)内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罐装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泡管机构(5)由管体(50)、分叉管套(51)、立轴(52)、振切板(53)、消泡网(54)组成,所述管体(50)顶端位置设有分叉管套(51),分叉管套(51)下方位置对应设有振切板(53),振切板(53)底部间隔设有消泡网(5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罐装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50)顶端位置设有筛网(50a)。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罐装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叉管套(51)由弯头管壁(510)、气柱塞(511)、气孔(512)、封闭囊(513)、止流块(514)组成,所述弯头管壁(510)之间设有气柱塞(511),气柱塞(5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伟忠
申请(专利权)人:许伟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