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砂骨料温控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温控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砂骨料温控系统。
技术介绍
骨料,亦称“集料”,混凝土及砂浆中起骨架和填充作用的粒状材料。一般采用天然砂,如河砂、海砂及山谷砂等,当缺乏天然砂时,也可用坚硬岩石磨碎的人工砂。骨料在使用前,以骨料用于混凝土为例,需根据实际施工环境进行适当的加热或者制冷,以降低骨料与混凝土中其他原料之间的温差,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质量。现有的骨料预冷常用以下方式:风冷式,将骨料存放在大型冷库的存料堆内,进行库内冷风循环降温,再通过皮带机把降温后的骨料输送到拌合楼进行拌合;或者水冷式,设置螺旋槽,骨料流经螺旋槽实现骨料的输送,螺旋槽上设有夹层,夹层内通入预冷液体,以使骨料在输送的同时进行预冷。对于风冷式骨料预冷,投入费用高,运行成本大,还受到了场地局限,故基本上没有投入实际生产。对于水冷式骨料预冷,所需要的螺旋槽长度过长,所需要的生产场地过大,同时为了保证骨料的预冷效果,骨料需要在螺旋槽内输送很长的时间,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砂骨料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预冷件(1),预冷件(1)内设有换热结构(6);/n输料件(2),输料件(2)输送骨料至预冷件(1)内;/n制冷件(3),制冷件(3)用于制冷或加热预冷液;以及/n输液件(4),制冷件(3)通过输液件(4)与预冷件(1)相连;/n其中,输液件(4)输送预冷液至预冷件(1)内,以使预冷液与换热结构(6)接触并热交换;预冷液排出预冷件(1),输料件(2)输送骨料至预冷件(1),以使骨料与换热结构(6)接触并热交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砂骨料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冷件(1),预冷件(1)内设有换热结构(6);
输料件(2),输料件(2)输送骨料至预冷件(1)内;
制冷件(3),制冷件(3)用于制冷或加热预冷液;以及
输液件(4),制冷件(3)通过输液件(4)与预冷件(1)相连;
其中,输液件(4)输送预冷液至预冷件(1)内,以使预冷液与换热结构(6)接触并热交换;预冷液排出预冷件(1),输料件(2)输送骨料至预冷件(1),以使骨料与换热结构(6)接触并热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骨料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换热结构(6)包括:
进液管(61);
出液管(62);以及
若干个换热板(63),相邻换热板(63)之间设有第一间隙(601),换热板(63)上设有第二间隙(602);
其中,换热板(63)的进液口与进液管(61)连通,换热板(63)的出液口与出液管(62)连通;
第二间隙(602)有若干个并分别与第一间隙(60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砂骨料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换热板(63)包括:
板体(7),板体(7)内设有流体通道(9);以及
隔板(8),隔板(8)设置于板体(7)内并将流体通道(9)分隔为单向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砂骨料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板体(7)由第一板体(71)、第二板体(72)、第三板体(73)和第四板体(74)围成,且第一板体(71)和第三板体(73)相对设置,第二板体(72)和第四板体(74)相对设置;
隔板(8)包括第一隔板(81)、第二隔板(82)和第三隔板(83);
第一隔板(81)一端与第一板体(71)相连,第一隔板(81)另一端向第三板体(73)方向延伸,且第一隔板(81)与第三板体(73)之间设有第一缝隙;
第二隔板(82)一端与第二板体(72)相连,第二隔板(82)另一端向第四板体(74)方向延伸,且第二隔板(82)与第一隔板(81)之间设有第二缝隙;
第三隔板(83)一端与第一隔板(81)相连,第三隔板(83)另一端向第二板体(72)方向延伸,且第三隔板(83)与第二板体(72)之间设有第三缝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骨料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进液管(61)包括主管和若干个分管,分管与换热板(63)一一对应设置,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岩,
申请(专利权)人: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