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餐余垃圾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餐余垃圾
,具体为一种餐余垃圾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餐余垃圾是厨房中常见的垃圾,一般在餐馆酒店等场所,其量之大,更是不容小觑,因此餐余垃圾的处理,成为人们要解决的问题。现有技术中的餐余垃圾处理装置,作业过程中,一般将其整体进行统一处理,不会将固体与液体进行分离,因此在后续运输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便,并且液体垃圾内部的油污会沾染在设备的内部,不易清理,会造成细菌滋生,给作业人员带来不便,固体垃圾占用空间较大,不方便运输,所以现有技术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餐余垃圾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技术中的餐余垃圾处理装置,作业过程中,一般将其整体进行统一处理,不会将固体与液体进行分离,因此在后续运输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餐余垃圾处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处理装置;所述处理装置包括第一伺服电机、第一槽轮、第一皮带、第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餐余垃圾处理装置,包括壳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的内部设有处理装置(1);所述处理装置(1)包括第一伺服电机(101)、第一槽轮(102)、第一皮带(103)、第一圆杆(104)、钢辊(105)、第二槽轮(106)、第二皮带(107)、第二圆杆(108)、粗杆(109)、第一橡胶管(110)、第一支座(111)、第二支座(112)、斜板(113)、钢网(114)、套筒(115)、支杆(116)、第一弹簧(117)、挡圈(118)、滚轮(119)和第二橡胶管(120);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01)的外壁与壳体(4)的顶部右侧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餐余垃圾处理装置,包括壳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的内部设有处理装置(1);所述处理装置(1)包括第一伺服电机(101)、第一槽轮(102)、第一皮带(103)、第一圆杆(104)、钢辊(105)、第二槽轮(106)、第二皮带(107)、第二圆杆(108)、粗杆(109)、第一橡胶管(110)、第一支座(111)、第二支座(112)、斜板(113)、钢网(114)、套筒(115)、支杆(116)、第一弹簧(117)、挡圈(118)、滚轮(119)和第二橡胶管(120);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01)的外壁与壳体(4)的顶部右侧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0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槽轮(102),所述第一槽轮(102)的左侧设有第一圆杆(104),所述第一圆杆(104)的外壁通过密封轴承与壳体(4)的内壁转动相连,且第一圆杆(104)的背面通过密封轴承贯穿壳体(4)的背面,所述第一圆杆(104)通过第一皮带(103)与第一槽轮(102)转动相连,所述第一圆杆(104)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钢辊(105),所述第一槽轮(10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槽轮(106),所述第二槽轮(106)的下方设有第二圆杆(108),所述第二圆杆(108)的外壁通过密封轴承与壳体(4)的内壁转动相连,所述第二圆杆(108)的背面通过密封轴承贯穿壳体(4)的背面,所述第二圆杆(108)通过第二皮带(107)与第二槽轮(106)转动相连,所述第二圆杆(108)的外壁固定连接粗杆(109),所述粗杆(109)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管(110),所述第一橡胶管(110)的外壁底部与钢网(114)的顶部相贴合,所述钢网(114)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斜板(113),所述斜板(113)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座(112),所述第二支座(112)的顶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第一支座(111),所述第一支座(111)的顶部与壳体(4)的内壁顶部固定在一起,所述斜板(113)的底部右侧设有滚轮(119),所述滚轮(119)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管(120),所述第二橡胶管(120)的外壁顶部与斜板(113)的底部相贴合,所述滚轮(119)的下方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支杆(116),所述支杆(116)的外壁下方间隙配合有套筒(115),所述支杆(116)的外壁上方固定连接有挡圈(118),所述支杆(116)的外壁套接有第一弹簧(117),所述第一弹簧(117)的两端分别与挡圈(118)和套筒(115)相抵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餐余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116)的截面呈矩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餐余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网(114)的下方设有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光金,郭凌,王文兵,苗军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商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