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注射装置,具有持针单元、转盘连接单元,所述持针单元包括用于夹持注射器管体的针管夹持部和位于针管夹持部下方的推杆滑台,所述推杆滑台用于移动注射器推杆;所述转盘连接单元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持针单元的针组件支撑部,所述针组件支撑部上端设有转盘连接部,所述针组件支撑部的侧壁具有推杆滑槽,所述推杆滑台沿所述推杆滑槽移动;所述转盘连接单元上设有多组所述持针单元,所述持针单元位于所述针组件支撑部不同朝向的侧壁上。上述组件可以大大提升注射器的加载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和人体辐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注射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领域,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有效提升注射器加载效率的自动注射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放射性药液的配制多采用人工配制的方式来完成。通常会先用一个空注射器抽取5-7ml新鲜99mTc液,穿刺西林瓶上面的橡胶帽,推注入西林瓶内。推注完成后,把注射器拔出。整个过程中,需要操作者逐步完成取样、配制、加样、注射等等步骤,一方面人工配制药液消耗大量人力,而且操作人员长时间暴露于放射性环境中,损害人体健康;另一方面,人工操作效率较低,无法大量、高效的完成取样过程,造成检测的时间长,无法满足目前对快速检测的需求。为了改善上述操作方式,现有技术提出了改进的自动注射装置,然而现有技术中由于自动注射装置内部空间限制,注射器加载位置非常有限,例如图1中所示的转台型自动注射装置中,将多个注射器加载位设置在转台上部的上转盘上,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带动上转盘转动,实现利用不同注射器吸取、注射药液的目的。而现有技术中在转台内可加载的注射器最多为5-6个,可一次性加载的注射器数量有限,导致重新放置新的注射器的次数增加,而每次回收被放射性污染的注射器的过程均会增加对环境污染和对人体辐射的风险。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一种可以有效提升注射器加载效率的注射组件。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注射装置,具有持针单元、转盘连接单元,所述持针单元包括用于夹持注射器管体的针管夹持部和位于针管夹持部下方的推杆滑台,所述推杆滑台用于移动注射器推杆;所述转盘连接单元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持针单元的针组件支撑部,所述针组件支撑部上端设有转盘连接部,所述针组件支撑部的侧壁具有推杆滑槽,所述推杆滑台沿所述推杆滑槽移动;其中,所述转盘连接单元上设有多组所述持针单元,所述持针单元位于所述针组件支撑部不同朝向的侧壁上。优选的,转盘连接单元通过其针组件支撑部上端的转盘连接部与注射转台中的上转盘转动连接,并通过控制部控制所述转盘连接部带动转盘连接单元相对于所述上转盘转动。优选的,所述注射转台包括垂直设置的支撑柱,以及位于支撑柱上端的上转盘和位于支撑柱下端的下转盘,所述下转盘在驱动部的驱动下转动并带动支撑柱和上转盘整体转动,所述转盘连接单元沿所述上转盘外周边缘间隔设置。优选的,针组件支撑部截面为多边形或圆形,所述持针单元布置于所述针组件支撑部至少两个不同朝向的侧壁上。优选的,所述针组件支撑部具有纵向延伸的固定板,以及纵向间隔设置于固定板侧壁上的至少两个持针块,每个持针块朝向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开口并由所述开口向固定板一侧内凹形成用于夹持注射器的夹持槽。优选的,每个持针块的夹持槽具有匹配相同或不同型号针管直径的夹持尺寸,且与针管接触面具有摩擦力增强结构。优选的,所述针管夹持部位于所述针组件支撑部的侧壁的推杆滑槽内,并可以在所述推杆滑槽内上下移动。优选的,所述针组件支撑部的侧壁上开设有周向延伸的针组件转动滑槽,多组所述持针单元沿所述针组件转动滑槽周向转动。优选的,所述针组件转动滑槽为沿所述针组件支撑部的侧壁开设的闭合环形槽。优选的,自动注射装置中所述持针单元和所述转盘连接单元中的至少一个上具有位置感测元件,用于监控所述持针单元的转动位置。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在单个注射器支撑柱的多个侧面上设置多个持针位,相对于现有技术,极大地增加了可预先加载药液的位置,使得在配制、装载放射性药液的过程中,有效降低由于多次取换注射器可能带来的对人体辐射和环境污染的风险。同时这个持针位的移动、选择均能够通过控制系统自动控制,与现有的药液注射、吸取过程有效自动衔接,大大提升了药液装载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转台型自动注射装置;图2为本专利技术自动注射装置立体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自动注射装置正视图;图4a,4b,4c分别为本专利技术自动注射装置可替换方式的俯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针组件支撑部可替换方式的立体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1-针管夹持部,111-固定板,112-持针块,113-夹持槽,12-推杆滑台,21-转盘连接部,22-针组件支撑部,23-推杆滑槽,24-针组件转动滑槽。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详细说明。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视为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自动注射装置具有持针单元、转盘连接单元,其中持针单元包括用于夹持注射器管体的针管夹持部11和位于针管夹持部11下方的推杆滑台12,该推杆滑台12用于移动注射器推杆;转盘连接单元包括用于支撑持针单元的针组件支撑部22,针组件支撑部上端设有转盘连接部21,针组件支撑部22侧壁具有推杆滑槽24,推杆滑台12沿该推杆滑槽23移动。作为优选的方式,针管夹持部11位于所述针组件支撑部的侧壁的推杆滑槽内,并可以在所述推杆滑槽内上下移动。根据不同规格的注射器,可以匹配相适配的的针管夹持部11并将其固定设置在针组件支撑部22的侧壁上。转盘连接单元通过其针组件支撑部22上端的转盘连接部21与注射转台中的上转盘转动连接,并通过外部的控制部控制转盘连接部21带动转盘连接单元相对于上转盘转动。其中,如图1所述,注射转台包括垂直设置的支撑柱,以及位于支撑柱上端的上转盘和位于支撑柱下端的下转盘,所述下转盘在驱动部的驱动下转动并带动支撑柱和上转盘整体转动,所述转盘连接单元沿所述上转盘外周边缘间隔设置。其中,本实施例中,转盘连接单元的针组件支撑部22为横截面呈四边形的支撑柱结构,在支撑柱的三个侧壁上分别设有一组持针单元。每组持针单元适配不同型号的注射器,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使各组持针单元适配相同型号的注射器。为了提升夹持注射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实施例中优选在针管夹持部11与注射器管体接触表面上设置摩擦力增强结构,该摩擦力增强结构可以为胶垫层、绒垫层等并通过胶粘附在针管夹持部11的夹持表面上,或者直接在针管夹持部11的夹持表面上加工出具有磨砂、凹凸纹路的粗糙结构,从而增加针管与针管夹持部11间的摩擦力,避免针头在移动、注射、拔出等过程中不期望的移动,导致操作的失误。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结构,如图2所示,针组件支撑部11具有纵向延伸的固定板111,以及纵向间隔设置于固定板111侧壁上下两端侧的两个持针块112,本实施例中,两个持针块112与固定板111一体成型,而根据实际制造需要,两者也可以通过铆接、焊接等方式固定。每个持针块112朝向远离固定板111的一侧设置用于放入注射器的开口,并且由开口向固定板111一侧向内凹以形成用于夹持注射器的夹持槽113,从而实现将注射器针管卡入夹持槽113并夹持固定的目的。其中,单个针组件支撑部11中的持针块112的夹持槽113具有匹配相同型号针管直径的夹持尺寸,而不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注射装置,具有持针单元、转盘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n所述持针单元包括用于夹持注射器管体的针管夹持部和位于针管夹持部下方的推杆滑台,所述推杆滑台用于移动注射器推杆;/n所述转盘连接单元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持针单元的针组件支撑部,所述针组件支撑部上端设有转盘连接部,所述针组件支撑部的侧壁具有推杆滑槽,所述推杆滑台沿所述推杆滑槽移动;/n其中,所述转盘连接单元上设有多组所述持针单元,所述持针单元分布于所述针组件支撑部的侧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注射装置,具有持针单元、转盘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持针单元包括用于夹持注射器管体的针管夹持部和位于针管夹持部下方的推杆滑台,所述推杆滑台用于移动注射器推杆;
所述转盘连接单元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持针单元的针组件支撑部,所述针组件支撑部上端设有转盘连接部,所述针组件支撑部的侧壁具有推杆滑槽,所述推杆滑台沿所述推杆滑槽移动;
其中,所述转盘连接单元上设有多组所述持针单元,所述持针单元分布于所述针组件支撑部的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转盘连接单元通过其针组件支撑部上端的转盘连接部与注射转台中的上转盘转动连接,并通过控制部控制所述转盘连接部带动转盘连接单元相对于所述上转盘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射转台包括垂直设置的支撑柱,以及位于支撑柱上端的上转盘和位于支撑柱下端的下转盘,所述下转盘在驱动部的驱动下转动并带动支撑柱和上转盘整体转动,所述转盘连接单元沿所述上转盘外周边缘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注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针组件支撑部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或圆形,所述持针单元布置于所述针组件支撑部至少两个不同朝向的侧壁上。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思进,刘海燕,武志芳,王红亮,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