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叠衣收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9428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叠衣收纳装置,包括:架体、三轴龙门丝杆、衣架机构、叠衣机构以及存衣盒;三轴龙门丝杆固定在架体上端,衣架机构设置在三轴龙门丝杆的横杆中部上,叠衣机构设置在三轴龙门丝杆的正下方,存衣盒通过滑杆设置在架体上,且能够沿着滑杆滑动以运动至叠衣机构上的敞口的正下方;叠衣机构包括:左叠衣板、右叠衣板、上叠衣板、下叠衣板、支撑底板、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以及第四转轴。克服现有技术中除了手动叠衣服外就是使用折衣板进行,但是还是需要人工将衣物从晾衣杆上取下并铺平,并不满足自动叠衣服的需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叠衣收纳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叠衣服
,具体地,涉及一种智能叠衣收纳装置。
技术介绍
如今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更愿意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工作和娱乐,面对繁琐的家务劳动,则更希望使用智能机器来完成。通过调查发现,在所有“令人困恼的家务劳动”排行榜中,对衣物的处理,即洗衣、晾衣、折衣和收衣等位居第3名。而对衣物折叠和收纳劳动繁琐的抱怨又占到了衣物处理这一项的47.4%,希望能够设计一款智能装置能够代替他们去整理洗干的衣物,节省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现有技术中除了手动叠衣服外就是使用折衣板进行,但是还是需要人工将衣物从晾衣杆上取下并铺平,并不满足自动叠衣服的需求。因此,提供一种工作性能可靠,体积较小,适用于家居环境,可以实现自动叠衣收纳功能以满足人们日常需求的智能叠衣收纳装置是本专利技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除了手动叠衣服外就是使用折衣板进行,但是还是需要人工将衣物从晾衣杆上取下并铺平,并不满足自动叠衣服的需求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工作性能可靠,体积较小,适用于家居环境,可以实现自动叠衣收纳功能以满足人们日常需求的智能叠衣收纳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叠衣收纳装置,所述智能叠衣收纳装置包括:架体、三轴龙门丝杆、衣架机构、叠衣机构以及存衣盒;所述三轴龙门丝杆固定在所述架体上端,所述衣架机构设置在所述三轴龙门丝杆的横杆中部上,所述叠衣机构设置在所述三轴龙门丝杆的正下方,所述存衣盒通过滑杆设置在所述架体上,且能够沿着所述滑杆滑动以运动至所述叠衣机构上的敞口的正下方;其中,所述叠衣机构包括:左叠衣板、右叠衣板、上叠衣板、下叠衣板、支撑底板、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以及第四转轴;所述左叠衣板的右侧通过所述第一转轴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板上,所述右叠衣板的左侧通过所述第二转轴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板上,所述上叠衣板的下侧通过所述第三转轴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板上,所述下叠衣板的上侧所述第四转轴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板上;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平行设置,所述第三转轴和所述第四转轴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三转轴相垂直,所述上叠衣板和所述下叠衣板位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之间,所述支撑底板上位于所述下叠衣板的正下方设置有敞口,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以及所述第四转轴上分别设置有步进电机,每个所述步进电机都通过驱动皮带与四根转轴的端部相连,以驱动四根转轴的转动。优选地,所述衣架机构包括:固定块、挂钩、钩体、连接座、第一撑杆以及第二撑杆;所述固定块上设置有所述挂钩,所述钩体设置在所述连接座的顶部,所述第一撑杆和所述第二撑杆分别可铰接地设置在所述连接座上相对的两侧,所以固定块固定在所述三轴龙门丝杆的横杆中部,所述钩体挂在所述挂钩上。优选地,所述第一撑杆和所述第二撑杆的端部与所述连接座的铰接处分别设置有微型电机,以驱动所述第一撑杆和所述第二撑杆以铰接处为中心向内侧转动。优选地,所述三轴龙门丝杆的横杆中部设置有液压泵,所述液压泵上的活塞杆竖直设置,所述固定块固定在所述活塞杆的端部,所述液压泵能够驱动所述固定块沿着竖直方向升降。优选地,所述左叠衣板、所述右叠衣板、所述上叠衣板以及所述下叠衣板上分别设置有多个通孔。优选地,所述下叠衣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不锈钢层。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叠衣收纳装置在使用时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所述三轴龙门丝杆驱动所述衣架机构将待折叠的衣服运送至所述叠衣机构上方,然后调节所述衣架机构以使得衣服平铺在所述叠衣机构上,然后所述叠衣机构上的左叠衣板、右叠衣板和依次上叠衣板翻折,以将衣服自动折叠好,然后所述下叠衣板向下方转动,折叠好的衣服会自动滑落至所述存衣盒中,以完成对一件衣服的自动折叠工作。该智能叠衣收纳装置工作性能可靠,体积较小,适用于家居环境,可以实现自动叠衣收纳功能以满足人们日常需求。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智能叠衣收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智能叠衣收纳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叠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叠衣机构上左叠衣板叠衣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衣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架体2三轴龙门丝杆3存衣盒4衣架机构5叠衣机构6滑杆7液压泵41第一撑杆42连接座43挂钩44固定块45钩体46第二撑杆47微型电机501左叠衣板502右叠衣板503上叠衣板504下叠衣板505支撑底板506敞口507第一转轴508第二转轴509第三转轴510第四转轴511步进电机512驱动皮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左、右”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俯视图状态下的方位,即如图2状态下的方位。如图1-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叠衣收纳装置,所述智能叠衣收纳装置包括:架体1、三轴龙门丝杆2、衣架机构4、叠衣机构5以及存衣盒3;所述三轴龙门丝杆2固定在所述架体1上端,所述衣架机构4设置在所述三轴龙门丝杆2的横杆中部上,所述叠衣机构5设置在所述三轴龙门丝杆2的正下方,所述存衣盒3通过滑杆6设置在所述架体1上,且能够沿着所述滑杆6滑动以运动至所述叠衣机构5上的敞口506的正下方;其中,所述叠衣机构5包括:左叠衣板501、右叠衣板502、上叠衣板503、下叠衣板504、支撑底板505、第一转轴507、第二转轴508、第三转轴509以及第四转轴510;所述左叠衣板501的右侧通过所述第一转轴507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板505上,所述右叠衣板502的左侧通过所述第二转轴508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板505上,所述上叠衣板503的下侧通过所述第三转轴509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板505上,所述下叠衣板504的上侧所述第四转轴510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板505上;所述第一转轴507和所述第二转轴508平行设置,所述第三转轴509和所述第四转轴510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转轴507与所述第三转轴509相垂直,所述上叠衣板503和所述下叠衣板504位于所述第一转轴507和所述第二转轴508之间,所述支撑底板505上位于所述下叠衣板504的正下方设置有敞口506,所述第一转轴507、所述第二转轴508、所述第三转轴509以及所述第四转轴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叠衣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叠衣收纳装置包括:架体(1)、三轴龙门丝杆(2)、衣架机构(4)、叠衣机构(5)以及存衣盒(3);/n所述三轴龙门丝杆(2)固定在所述架体(1)上端,所述衣架机构(4)设置在所述三轴龙门丝杆(2)的横杆中部上,所述叠衣机构(5)设置在所述三轴龙门丝杆(2)的正下方,所述存衣盒(3)通过滑杆(6)设置在所述架体(1)上,且能够沿着所述滑杆(6)滑动以运动至所述叠衣机构(5)上的敞口(506)的正下方;其中,/n所述叠衣机构(5)包括:左叠衣板(501)、右叠衣板(502)、上叠衣板(503)、下叠衣板(504)、支撑底板(505)、第一转轴(507)、第二转轴(508)、第三转轴(509)以及第四转轴(510);所述左叠衣板(501)的右侧通过所述第一转轴(507)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板(505)上,所述右叠衣板(502)的左侧通过所述第二转轴(508)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板(505)上,所述上叠衣板(503)的下侧通过所述第三转轴(509)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板(505)上,所述下叠衣板(504)的上侧所述第四转轴(510)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板(505)上;所述第一转轴(507)和所述第二转轴(508)平行设置,所述第三转轴(509)和所述第四转轴(510)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转轴(507)与所述第三转轴(509)相垂直,所述上叠衣板(503)和所述下叠衣板(504)位于所述第一转轴(507)和所述第二转轴(508)之间,所述支撑底板(505)上位于所述下叠衣板(504)的正下方设置有敞口(506),所述第一转轴(507)、所述第二转轴(508)、所述第三转轴(509)以及所述第四转轴(510)上分别设置有步进电机(511),每个所述步进电机(511)都通过驱动皮带(512)与四根转轴的端部相连,以驱动四根转轴的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叠衣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叠衣收纳装置包括:架体(1)、三轴龙门丝杆(2)、衣架机构(4)、叠衣机构(5)以及存衣盒(3);
所述三轴龙门丝杆(2)固定在所述架体(1)上端,所述衣架机构(4)设置在所述三轴龙门丝杆(2)的横杆中部上,所述叠衣机构(5)设置在所述三轴龙门丝杆(2)的正下方,所述存衣盒(3)通过滑杆(6)设置在所述架体(1)上,且能够沿着所述滑杆(6)滑动以运动至所述叠衣机构(5)上的敞口(506)的正下方;其中,
所述叠衣机构(5)包括:左叠衣板(501)、右叠衣板(502)、上叠衣板(503)、下叠衣板(504)、支撑底板(505)、第一转轴(507)、第二转轴(508)、第三转轴(509)以及第四转轴(510);所述左叠衣板(501)的右侧通过所述第一转轴(507)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板(505)上,所述右叠衣板(502)的左侧通过所述第二转轴(508)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板(505)上,所述上叠衣板(503)的下侧通过所述第三转轴(509)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板(505)上,所述下叠衣板(504)的上侧所述第四转轴(510)设置在所述支撑底板(505)上;所述第一转轴(507)和所述第二转轴(508)平行设置,所述第三转轴(509)和所述第四转轴(510)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转轴(507)与所述第三转轴(509)相垂直,所述上叠衣板(503)和所述下叠衣板(504)位于所述第一转轴(507)和所述第二转轴(508)之间,所述支撑底板(505)上位于所述下叠衣板(504)的正下方设置有敞口(506),所述第一转轴(507)、所述第二转轴(508)、所述第三转轴(509)以及所述第四转轴(5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文哲王清清毛徐徐武忧刘思豪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