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通道计时器控温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9404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通道计时器控温仪,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壳体,壳体包括面板、背板、底板、顶板以及两个侧板,顶板包括有内顶板以及外顶板,内顶板与外顶板之间留有散热间隙,外顶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一散热孔,内顶板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凹槽,凹槽的长度方向与侧板的内侧面垂直,第一散热孔位于凹槽正上方,内顶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二散热孔,第二散热孔位于凹槽外,侧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三散热孔,侧板上还设置有排出通孔,排出通孔与凹槽导通;控温仪还包括有上盖板和两个侧盖板,上盖板与两个侧盖板铰连接,侧盖板与侧板之间设置有用于使得侧盖板与侧板贴合的贴合组件。该控温仪具有能够快速散热,且防尘、防水性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通道计时器控温仪
本技术涉及温控设备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双通道计时器控温仪。
技术介绍
控温仪是用来自动控温的仪器。当温度高于设定的温度时自动断电,低于设定的温度时自动通电,从而达到最适宜的设定温度。双通道计时器控温仪是指具有两个独立的温度控制器线路可以用来控制两个独立的化学反应,操作人员可以根据所需要的反应时间,用控温仪自带的定时器将控温时间确定在特定的范围内。控温仪需要具有快速的散热性能,从而使得温度高于设定的温度时能够快速散热,并且控温仪需要具有良好的防尘和防水性能,避免灰尘和水进入控温仪内部从而导致控温仪的控温精度降低或者内部电路短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通道计时器控温仪,该控温仪具有能够快速散热,且防尘、防水性好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通道计时器控温仪,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有相互连接的面板、背板、底板、顶板以及两个侧板,所述面板上设置有若干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用于控制所述壳体内元器件工作;所述顶板包括有内顶板以及外顶板,所述内顶板位于所述外顶板下方,所述内顶板以及所述外顶板均与所述侧板固定连接,所述内顶板与所述外顶板之间留有散热间隙,所述外顶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一散热孔,所述内顶板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与侧板的内侧面垂直,所述第一散热孔位于所述凹槽正上方,所述内顶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二散热孔,所述第二散热孔位于所述凹槽外,所述壳体内部通过所述第二散热孔、所述散热间隙以及所述第一散热孔与壳体外导通;所述侧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三散热孔,所述侧板上还设置有排出通孔,所述排出通孔与所述凹槽导通;所述控温仪还包括有上盖板和两个侧盖板,所述上盖板与两个侧盖板铰连接,所述侧盖板与侧板之间设置有用于使得侧盖板与侧板贴合的贴合组件,所述上盖板以及所述侧盖板分别用于遮盖所述顶板和所述侧板。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贴合组件包括有嵌于侧盖板上的第一磁性件以及嵌于侧板上的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相互吸引。通过这样设置,实现了侧盖板与侧板之间的可拆卸连接,连接方式为磁性相互吸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散热孔的孔径由面向内顶板的一侧向远离内顶板的一侧逐渐增大,所述上盖板下表面设置有若干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外轮廓与所述第一散热孔的内轮廓相适配,所述定位柱分别插入到对应的所述第一散热孔内从而实现上盖板的定位。通过这样设置,定位柱与第一散热孔配合能够实现上盖板于水平方向上的定位,避免上盖板于水平方向上移动,且第一散热孔的孔径由面向内顶板的一侧向远离内顶板的一侧逐渐增大的设计对定位柱具有导向作用,便于定位柱进入到第一散热孔内,降低操作难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的槽底高度由靠近侧板处向远离侧板处逐渐升高。通过这样设置,使得凹槽底部对凹槽中堆积的水和灰尘具有令其向排出通孔移动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凹槽内的水和灰尘的排出。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散热孔倾斜设置,倾斜方向为朝向壳体外一端向下倾斜。通过这样设置,第三散热孔的孔壁对第三散热孔内的水和灰尘具有向壳体外滑出的导向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水和灰尘进入壳体内的难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第一散热孔、第二散热孔以及第三散热孔的设置,提高了散热效率。2、第一散热孔正对凹槽的设置,使得经过第一散热孔进入的水和灰尘于重力作用下直接进入到凹槽内,水还会从排出通孔排出,从而能够使得该控温仪使用过程中,水和灰尘不易进入壳体内。3、上盖板和侧盖板的设置,使得该控温仪不使用时,可用上盖板和侧盖板遮盖于顶板和侧板上,从而遮盖住第一散热孔和第三散热孔,使得水和灰尘不会进入到壳体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截面图;图3为顶板的截面图。附图标记:1、壳体;11、控制按钮;2、内顶板;21、凹槽;22、第二散热孔;3、外顶板;31、第一散热孔;4、散热间隙;5、第三散热孔;6、排出通孔;7、上盖板;71、定位柱;8、侧盖板;9、贴合组件;91、第一磁性件;92、第二磁性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参照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双通道计时器控温仪,包括壳体1,壳体1包括有相互连接的面板、背板、底板、顶板以及两个侧板,顶板与底板平行,面板与背板平行、两个侧板相互平行。面板上设置有若干控制按钮11,操作人员可听过控制按钮11来控制壳体1内的元器件工作。参照图2、图3所示,顶板包括有内顶板2以及外顶板3,内顶板2位于外顶板3下方,内顶板2以及外顶板3均与侧板固定连接,内顶板2与外顶板3之间留有散热间隙4,外顶板3上设置有若干第一散热孔31,第一散热孔31贯穿外顶板3的上下两侧。参照图2、图3所示,内顶板2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凹槽21,凹槽21的长度方向与侧板的内侧面垂直,凹槽21的槽底高度由靠近侧板处向远离侧板处逐渐升高,侧板上设置有排出通孔6,排出通孔6与凹槽21导通,第一散热孔31位于凹槽21正上方。第一散热孔31的孔径由面向内顶板2的一侧向远离内顶板2的一侧逐渐增大。水和灰尘通过第一散热孔31进入到散热间隙4后于重力作用下进入到凹槽21内,最终能够从凹槽21两端的排出通孔6排出。参照图2、图3所示,内顶板2上设置有若干第二散热孔22,第二散热孔22贯穿内顶板2的上下两侧,第二散热孔22位于凹槽21外,即第二散热孔22的上端开口位于内顶板2的上表面,而不是凹槽21内。壳体1内部通过第二散热孔22、散热间隙4以及第一散热孔31与壳体1外导通。参照图2所示,侧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三散热孔5,第三散热孔5倾斜设置,倾斜方向为朝向壳体1外一端向下倾斜。参照图1、图2所示,控温仪还包括有上盖板7和两个侧盖板8,上盖板7与两个侧盖板8铰连接,该铰连接方式为合页连接、销连接或者通过折痕转动连接这三种中的一种。参照图2所示,侧盖板8与侧板之间设置有用于使得侧盖板8与侧板贴合的贴合组件9。贴合组件9包括有嵌于侧盖板8上的第一磁性件91以及嵌于侧板上的第二磁性件92,第一磁性件91与第二磁性件92相互吸引,第一磁性件91与第二磁性件92都为磁铁,或者两者之中一个为磁铁,另一个为由能够被磁铁吸引的材料制成,例如铁、钴、镍。参照图2所示,上盖板7下表面设置有若干定位柱71,定位柱71的外轮廓与第一散热孔31的内轮廓相适配,定位柱71分别插入到对应的第一散热孔31内从而实现上盖板7的定位。工作原理:...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通道计时器控温仪,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包括有相互连接的面板、背板、底板、顶板以及两个侧板,所述面板上设置有若干控制按钮(11),所述控制按钮(11)用于控制所述壳体(1)内元器件工作,其特征在于:/n所述顶板包括有内顶板(2)以及外顶板(3),所述内顶板(2)位于所述外顶板(3)下方,所述内顶板(2)以及所述外顶板(3)均与所述侧板固定连接,所述内顶板(2)与所述外顶板(3)之间留有散热间隙(4),所述外顶板(3)上设置有若干第一散热孔(31),所述内顶板(2)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凹槽(21),所述凹槽(21)的长度方向与侧板的内侧面垂直,所述第一散热孔(31)位于所述凹槽(21)正上方,所述内顶板(2)上设置有若干第二散热孔(22),所述第二散热孔(22)位于所述凹槽(21)外,所述壳体(1)内部通过所述第二散热孔(22)、所述散热间隙(4)以及所述第一散热孔(31)与壳体(1)外导通;/n所述侧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三散热孔(5),所述侧板上还设置有排出通孔(6),所述排出通孔(6)与所述凹槽(21)导通;/n所述控温仪还包括有上盖板(7)和两个侧盖板(8),所述上盖板(7)与两个侧盖板(8)铰连接,所述侧盖板(8)与侧板之间设置有用于使得侧盖板(8)与侧板贴合的贴合组件(9),所述上盖板(7)以及所述侧盖板(8)分别用于遮盖所述顶板和所述侧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通道计时器控温仪,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包括有相互连接的面板、背板、底板、顶板以及两个侧板,所述面板上设置有若干控制按钮(11),所述控制按钮(11)用于控制所述壳体(1)内元器件工作,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板包括有内顶板(2)以及外顶板(3),所述内顶板(2)位于所述外顶板(3)下方,所述内顶板(2)以及所述外顶板(3)均与所述侧板固定连接,所述内顶板(2)与所述外顶板(3)之间留有散热间隙(4),所述外顶板(3)上设置有若干第一散热孔(31),所述内顶板(2)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凹槽(21),所述凹槽(21)的长度方向与侧板的内侧面垂直,所述第一散热孔(31)位于所述凹槽(21)正上方,所述内顶板(2)上设置有若干第二散热孔(22),所述第二散热孔(22)位于所述凹槽(21)外,所述壳体(1)内部通过所述第二散热孔(22)、所述散热间隙(4)以及所述第一散热孔(31)与壳体(1)外导通;
所述侧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三散热孔(5),所述侧板上还设置有排出通孔(6),所述排出通孔(6)与所述凹槽(21)导通;
所述控温仪还包括有上盖板(7)和两个侧盖板(8),所述上盖板(7)与两个侧盖板(8)铰连接,所述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香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振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