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子双面直蚀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9399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板子双面直蚀机构,包括蚀刻箱及分别设置在左右两侧的进料箱和出料箱;蚀刻箱,其内部前壁上和后壁上均设置有上辊筒组和对应的下辊筒组,前壁和后壁的上辊筒组之间具有间距,前壁和后壁的下辊筒组之间具有间距;前壁的上辊筒组和下辊筒组将装夹框的前侧边缘上下夹持;后壁的上辊筒组和下辊筒组将装夹框的后侧边缘上下夹持;上滚筒组和下辊筒组夹持装夹框的边驱动前进,装夹框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装有一个PCB板;蚀刻箱内,在上滚筒组的上方水平面位置设置有多个朝下的蚀刻喷头,在下辊筒组的下方水平面位置设置有多个朝上的蚀刻喷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板子位置不会乱动、蚀刻充分、装夹方便、一次性蚀刻两个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子双面直蚀机构
本技术涉及电路板蚀刻
,特别是一种板子双面直蚀机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方式都是对PCB板单面蚀刻,工作效率低下。要实现双面蚀刻,有的公司采用滚轴传动,板子随着辊轴转动而前进,通过滚轴的间隙从上下方向对PCB板进行喷淋溶液。但是由于辊轴之间有间隙,对于一些尺寸较小的板或者比较柔软的板并不能采用滚轴的方式。并且对于一些比较薄的板,在进行喷淋时,当喷淋压力较大时,容易导致板在辊轴上位置发生移动,从而使得一些位置不容易腐蚀到,腐蚀不够均匀。为此,本方式设计一种双面直蚀工装,能一次性装夹两个PCB板,在进行蚀刻工序时,两个PCB板一起被蚀刻,提高蚀刻效率,并且适用于尺寸小或者柔性的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板子位置不会乱动、蚀刻充分、装夹方便、一次性蚀刻两个板的板子双面直蚀机构。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板子双面直蚀机构,包括蚀刻箱及分别设置在左右两侧的进料箱和出料箱;所述的蚀刻箱,其内部前壁上和后壁上均设置有上辊筒组和对应的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子双面直蚀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蚀刻箱(1)及分别设置在左右两侧的进料箱(2)和出料箱(3);/n所述的蚀刻箱(1),其内部前壁上和后壁上均设置有上辊筒组(4)和对应的下辊筒组(5),前壁和后壁的上辊筒组(4)之间具有间距,前壁和后壁的下辊筒组(5)之间具有间距;/n所述前壁的上辊筒组(4)和下辊筒组(5)将装夹框(16)的前侧边缘上下夹持;/n所述后壁的上辊筒组(4)和下辊筒组(5)将装夹框(16)的后侧边缘上下夹持;/n上辊筒组(4)和下辊筒组(5)夹持装夹框(16)的边驱动前进,装夹框(16)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装有一个PCB板;/n所述的蚀刻箱(1)内,在上辊筒组(4)的上方水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子双面直蚀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蚀刻箱(1)及分别设置在左右两侧的进料箱(2)和出料箱(3);
所述的蚀刻箱(1),其内部前壁上和后壁上均设置有上辊筒组(4)和对应的下辊筒组(5),前壁和后壁的上辊筒组(4)之间具有间距,前壁和后壁的下辊筒组(5)之间具有间距;
所述前壁的上辊筒组(4)和下辊筒组(5)将装夹框(16)的前侧边缘上下夹持;
所述后壁的上辊筒组(4)和下辊筒组(5)将装夹框(16)的后侧边缘上下夹持;
上辊筒组(4)和下辊筒组(5)夹持装夹框(16)的边驱动前进,装夹框(16)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装有一个PCB板;
所述的蚀刻箱(1)内,在上辊筒组(4)的上方水平面位置设置有多个朝下的蚀刻喷头(7),在下辊筒组(5)的下方水平面位置设置有多个朝上的蚀刻喷头(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子双面直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料箱(2)和出料箱(3)中均设置有下辊筒组(5),该下辊筒组(5)与蚀刻箱(1)中的下辊筒组(5)水平;
且进料箱(2)和出料箱(3)中的下辊筒组(5)与蚀刻箱(1)中的下辊筒组(5)通过同一电机驱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板子双面直蚀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辊筒组(4)和下辊筒组(5)中均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辊筒;
所述辊筒包括筒柱(8)、转轴(9)和齿轮(10),筒柱(8)位于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绍智罗献军张勇王韦罗家兵郑海军罗伟杰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锐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