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导体微波发生器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9386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半导体微波发生器连接结构,包括发生器主体、盖体、第二安装板、固定装置、半导体外框、固定吊板、第二连接器、连接板、第一连接器、第一安装板以及外壳体;第一连接器的左侧面与第一安装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固定安装在发生器主体的右侧面上端,所述连接板固定安装在发生器主体的右侧面下端,所述盖体的上端面中部嵌入安装有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结构上设有固定装置,通过转轴、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第一螺纹杆、第一移动杆、第二移动杆以及第二螺纹杆的配合,使得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固定安装在发生器主体内侧,改变安装方式,防止在安装时损坏内部零件,提高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导体微波发生器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微波发生器
,具体涉及一种半导体微波发生器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采用半导体代替磁控管产生微波的半导体微波炉,其采用半导体微波发生器取代磁控管并产生满足烹调要求幅度的微波信号,半导体微波发生器包括微波信号产生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通过微波天线将微波信号传输到炉腔,该半导体微波炉采用低压电为控制电路和半导体微波发生器提供工作电源。申请号为CN201220348551.3的专利提供一种半导体微波发生器连接结构,其包括半导体微波发生器以及天线,该半导体微波发生器通过微波传送部件连接天线,微波再通过天线接入波导盒。该半导体微波发生器与天线之间连接有微波传送部件,半导体微波发生器和波导盒的设置在结构上不受腔体空间限制,使得半导体微波发生器以及波导盒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位置,在结构上解决了设置半导体微波发生器以及波导盒的位置和组合的限制,使结构更简单灵活,且微波功率高,并且可以实现微波的一定距离的传输,传输损耗低,满足微波传输需求。但是在该专利中,半导体与发生器的结构一般为焊接结构,容易因温度过高而破坏连接器内的零件,减少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半导体微波发生器连接结构,本技术在结构上设有固定装置,改变安装方式,防止在安装时损坏内部零件,提高使用寿命。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半导体微波发生器连接结构,包括发生器主体、盖体、第二安装板、固定装置、半导体外框、固定吊板、第二连接器、连接板、第一连接器、第一安装板以及外壳体;所述第一连接器的左侧面与第一安装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固定安装在发生器主体的右侧面上端,所述连接板固定安装在发生器主体的右侧面下端,所述第二连接器位于第一连接器的正前方,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左侧面与第一安装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右侧面与发生器主体正前面的底部相连接,所述盖体的下表面与发生器主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盖体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设置有固定吊板,所述盖体的上端面中部嵌入安装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的顶部与半导体外框的底部相贴合;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转轴、第一螺纹杆以及第二螺纹杆,所述外壳体与盖体的内侧相贴合,所述外壳体的内腔中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外壳体的内顶壁和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中部设置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一侧设置有第一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主动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啮合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另一端与第一固定套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套固定安装在外壳体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内部开设有与第一移动杆相适配的第一容纳槽,第一移动杆与第一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杆的右端安装有第一卡块;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套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套固定安装在外壳体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内部开设有与第二移动杆相适配的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移动杆与第二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移动杆的左端安装有第二卡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解决了一般半导体与发生器的结构一般为焊接结构,容易因温度过高而破坏连接器内的零件,减少连接器的使用寿命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在结构上设有固定装置,转动外壳体,带动转轴转动,从而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啮合连接,主动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啮合连接,从而带动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转动;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转动分别带动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转动,第一移动杆与第一螺纹杆螺纹连接,第二移动杆与第二螺纹杆螺纹连接,从而第一移动杆和第二移动杆向外移动,然后第一移动杆和第二移动杆带动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固定安装在发生器主体内侧,改变安装方式,防止在安装时损坏内部零件,提高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半导体微波发生器连接结构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半导体微波发生器连接结构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半导体微波发生器连接结构中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发生器主体、2-盖体、3-第二安装板、4-固定装置、5-半导体外框、6-固定吊板、7-第二连接器、8-连接板、9-第一连接器、10-第一安装板、11-转轴、12-主动齿轮、13-第一从动齿轮、14-第二从动齿轮、15-第一螺纹杆、16-第一容纳槽、17-第一固定套、18-第一移动杆、19-第一卡块、22-第二螺纹杆、23-第二容纳槽、24-第二移动杆、25-第二卡块、26-第二固定套、29-外壳体。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一种半导体微波发生器连接结构,包括发生器主体1、盖体2、第二安装板3、固定装置4、半导体外框5、固定吊板6、第二连接器7、连接板8、第一连接器9、第一安装板10以及外壳体29;第一连接器9的左侧面与第一安装板10的右侧面固定连接,第一安装板10固定安装在发生器主体1的右侧面上端,连接板8固定安装在发生器主体1的右侧面下端,第二连接器7位于第一连接器9的正前方,第二连接器7的左侧面与第一安装板10的右侧面固定连接,第二安装板3的右侧面与发生器主体1正前面的底部相连接,盖体2的下表面与发生器主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盖体2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设置有固定吊板6,盖体2的上端面中部嵌入安装有固定装置4,固定装置4的顶部与半导体外框5的底部相贴合,半导体外框5为圆柱体结构并且直径为10cm,外壳体29与盖体2的内侧相贴合,连接板8由不锈钢制成,具有防锈作用,半导体外框5的表面由聚苯乙烯制成;所述固定装置4还包括转轴11、第一螺纹杆15以及第二螺纹杆22,外壳体29的内腔中部设置有转轴11,转轴11的两端分别与外壳体29的内顶壁和内底壁固定连接,转轴11的中部设置有主动齿轮12,主动齿轮1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从动齿轮13,主动齿轮12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从动齿轮14,主动齿轮12与第一从动齿轮13啮合连接,主动齿轮12与第二从动齿轮14啮合连接;第一螺纹杆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从动齿轮13,第一螺纹杆15的另一端与第一固定套17转动连接,第一固定套17固定安装在外壳体29的内侧壁上,第一螺纹杆15的内部开设有与第一移动杆18相适配的第一容纳槽16,第一移动杆18与第一螺纹杆15螺纹连接,第一移动杆18的右端安装有第一卡块19;第二螺纹杆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从动齿轮14,第二螺纹杆22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套26转动连接,第二固定套26固定安装在外壳体29的内侧壁上,第二螺纹杆22的内部开设有与第二移动杆24相适配的第二容纳槽23,第二移动杆24与第二螺纹杆22螺纹连接,第二移动杆24的左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导体微波发生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生器主体(1)、盖体(2)、第二安装板(3)、固定装置(4)、半导体外框(5)、固定吊板(6)、第二连接器(7)、连接板(8)、第一连接器(9)、第一安装板(10)以及外壳体(29);/n所述第一连接器(9)的左侧面与第一安装板(10)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10)固定安装在发生器主体(1)的右侧面上端,所述连接板(8)固定安装在发生器主体(1)的右侧面下端,所述第二连接器(7)位于第一连接器(9)的正前方,所述第二连接器(7)的左侧面与第一安装板(10)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3)的右侧面与发生器主体(1)正前面的底部相连接,所述盖体(2)的下表面与发生器主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盖体(2)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设置有固定吊板(6),所述盖体(2)的上端面中部嵌入安装有固定装置(4),所述固定装置(4)的顶部与半导体外框(5)的底部相贴合;/n所述固定装置(4)还包括转轴(11)、第一螺纹杆(15)以及第二螺纹杆(22),所述外壳体(29)与盖体(2)的内侧相贴合,所述外壳体(29)的内腔中部设置有转轴(11),所述转轴(11)的两端分别与外壳体(29)的内顶壁和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转轴(11)的中部设置有主动齿轮(12),所述主动齿轮(1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从动齿轮(13),所述主动齿轮(12)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从动齿轮(14),所述主动齿轮(12)与第一从动齿轮(13)啮合连接,所述主动齿轮(12)与第二从动齿轮(14)啮合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导体微波发生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生器主体(1)、盖体(2)、第二安装板(3)、固定装置(4)、半导体外框(5)、固定吊板(6)、第二连接器(7)、连接板(8)、第一连接器(9)、第一安装板(10)以及外壳体(29);
所述第一连接器(9)的左侧面与第一安装板(10)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10)固定安装在发生器主体(1)的右侧面上端,所述连接板(8)固定安装在发生器主体(1)的右侧面下端,所述第二连接器(7)位于第一连接器(9)的正前方,所述第二连接器(7)的左侧面与第一安装板(10)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3)的右侧面与发生器主体(1)正前面的底部相连接,所述盖体(2)的下表面与发生器主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盖体(2)的左侧面和右侧面均设置有固定吊板(6),所述盖体(2)的上端面中部嵌入安装有固定装置(4),所述固定装置(4)的顶部与半导体外框(5)的底部相贴合;
所述固定装置(4)还包括转轴(11)、第一螺纹杆(15)以及第二螺纹杆(22),所述外壳体(29)与盖体(2)的内侧相贴合,所述外壳体(29)的内腔中部设置有转轴(11),所述转轴(11)的两端分别与外壳体(29)的内顶壁和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转轴(11)的中部设置有主动齿轮(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廉鹏闫静陈晓琴孔笑天廖伟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太时芯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