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温传热电热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93838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均温传热电热板,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热板加热不均、体感差且安全性能不佳等问题,该均温传热电热板包括壳体、贴合在壳体内侧的均温层以及与均温层导热连接的线状发热体,均温层被配置为将至少部分线状发热体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壳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均温传热电热板
本技术属于电加热
,具体涉及一种均温传热电热板。
技术介绍
近年来,环境保护问题日趋紧迫,电采暖器逐渐成为家家户户必备产品。电热板作为一种低功耗、方便快捷的取暖设备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其发热体通常是金属发热电缆或者碳纤维发热电缆,贴合于金属板面内侧。由于发热面积小,单位面积功率密度较高,通电后发热体表面温度可以达到60℃以上,长时间局部覆盖,区域温度可达130℃,局部高温轻则引起人体烫伤等安全隐患,重则导致覆盖物如丝织物或棉被等物品起火引发火灾,甚至人体触电等严重事故。有鉴于此,安全舒服的家用电热板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舒适的均温传热电热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均温传热电热板,包括壳体、贴合在所述壳体内侧的均温层以及与所述均温层导热连接的线状发热体,所述均温层被配置为将至少部分所述线状发热体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壳体。一实施例中,所述均温层包括若干并列排布的均温体,所述线状发热体在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均温传热电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贴合在所述壳体内侧的均温层以及与所述均温层导热连接的线状发热体,所述均温层被配置为将至少部分所述线状发热体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壳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均温传热电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贴合在所述壳体内侧的均温层以及与所述均温层导热连接的线状发热体,所述均温层被配置为将至少部分所述线状发热体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传热电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层包括若干并列排布的均温体,所述线状发热体在延伸方向上串联所述均温层的若干均温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传热电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状发热体为碳纤维发热线缆或金属电阻丝。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均温传热电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状发热体贴合于所述均温层背离所述壳体一侧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均温传热电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状发热体位于所述均温层和所述壳体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传热电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层选自导热石墨纸、碳纳米管导热膜、石墨烯导热膜、炭黑导热膜、氧化铝薄板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传热电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层的厚度为0.05~1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传热电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层的导热系数为100~2000W/(m﹒K)。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传热电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选自镀锌钢板、纯铝板、铝合金板、304不锈钢板中的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传热电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厚度为0.25~1mm。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传热电热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侧的保温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均温传热电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为有机保温材料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均温传热电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为无机保温材料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均温传热电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的厚度为10~30mm。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均温传热电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的阻燃等级≥B1级。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均温传热电热板,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新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汉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