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成本的打印机热敏片加热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电路、控制器和保护电路,所述电源电路为所述控制器和保护电路提供用电电源,所述控制器与保护电路连接,用于为保护电路提供控制信号,控制保护电路的通电电压及通电时间,所述保护电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输出保护电压,该保护电压在通电时间内不高于打印机热敏片的阈值电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电源电路为各模块提供工作的稳定的电压,限制热敏片的加热时间,从而避免热敏片过度加热而烧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成本的打印机热敏片加热保护电路
本技术涉及标签打印机加热保护
,具体涉及一种低成本的打印机热敏片加热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现有的标签打印机部分热敏片打印头直接连接主控IC,并没有进行保护,或者通过昂贵的逻辑芯片,进行有限度的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低成本的打印机热敏片加热保护电路,对打印机热敏片进行加热保护。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低成本的打印机热敏片加热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电路、控制器和保护电路,所述电源电路为所述控制器和保护电路提供用电电源,所述控制器与保护电路连接,用于为保护电路提供控制信号,控制保护电路的通电电压及通电时间,所述保护电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输出保护电压,该保护电压在通电时间内不高于打印机热敏片的阈值电压。控制器采用型号为NUC123LD4AN0的控制芯片。所述保护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47、第二电阻R46、第一二极管D9和第一电容C42,所述第一电阻R47的第一端、第二电阻R46的第一端和第一二极管D9的负极分别连接电源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电阻R47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容C42的第一端,第二电阻R46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容C42的第二端,第一电阻R47的第二端与控制芯片的一IO口连接,用于接收控制芯片的高低电平信号,第二电阻R46的第二端及第一二极管D9的正向端分别与热敏片连接。所述电源电路包括型号为MP2359的电源管理芯片,还包括第三电阻R17、第二电容C27、第三电容C22、第一电感L3、第四电阻R19、第五电阻R21、第四电容C25、第五电容C26和稳压二极管D7,所述第三电阻R17的第一端连接供电电源,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4脚,所述供电电源还通过串联的第二电容C27接地,所述供电电源还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5脚,所述第三电容C2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1脚,所述第三电容C22的第二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7的负极,所述稳压二极管D7的正极接地,所述第一电感L3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6脚和稳压二极管D7的负极,所述第四电阻R19的第一端和第五电阻R21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3脚,所述第五电阻R21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第四电容C25的第一端和第五电容C26的第一端分别为电源电路的输出端,第四电容C25的第二端和第五电容C26的第二端接地。电源电路的输出端的输出电压为3.3V。电源电路的供电电源采用8.4V锂电池供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电源电路为各模块提供工作的稳定的电压,限制热敏片的加热时间,从而避免热敏片过度加热而烧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主控芯片的结构图;图2为本实施例的电源管理电路原理图;图3为本实施例的保护电路电路原理图;图4为打印头热敏片接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相互组合。一种低成本的打印机热敏片加热保护电路,包括电源电路、控制器和保护电路,所述电源电路为所述控制器和保护电路提供用电电源,所述控制器与保护电路连接,用于为保护电路提供控制信号,控制保护电路的通电电压及通电时间,所述保护电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输出保护电压,该保护电压在通电时间内不高于打印机热敏片的阈值电压。如图1所示,控制器采用型号为NUC123LD4AN0的控制芯片。如图2所示,所述保护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47、第二电阻R46、第一二极管D9和第一电容C42,所述第一电阻R47的第一端、第二电阻R46的第一端和第一二极管D9的负极分别连接3.3V电压端,所述第一电阻R47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容C42的第一端,第二电阻R46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容C42的第二端,第一电阻R47的第二端与控制芯片的一个IO口(mST端)连接,用于接收控制芯片的高低电平信号,第二电阻R46的第二端及第一二极管D9的正向端分别与热敏片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电源电路包括型号为MP2359的电源管理芯片,还包括第三电阻R17、第二电容C27、第三电容C22、第一电感L3、第四电阻R19、第五电阻R21、第四电容C25、第五电容C26和稳压二极管D7,所述第三电阻R17的第一端连接供电电源,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4脚,所述供电电源还通过串联的第二电容C27接地,所述供电电源还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5脚,所述第三电容C2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1脚,所述第三电容C22的第二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7的负极,所述稳压二极管D7的正极接地,所述第一电感L3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6脚和稳压二极管D7的负极,所述第四电阻R19的第一端和第五电阻R21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3脚,所述第五电阻R21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第四电容C25的第一端和第五电容C26的第一端分别为电源电路的输出端,第四电容C25的第二端和第五电容C26的第二端接地。电源电路的输出端的输出电压为3.3V。电源电路的供电电源采用8.4V锂电池供电。电源电路将8.4V锂电池转换为3.3V,为本打印热敏片加热保护电路提供稳定的电压。本实施例电源管理芯片MP2359通过降压输出3.3V电压,给NUC123LD4AN0控制芯片以及分立器件电路提供电源能量。控制芯片NUC123LD4AN0为最小系统,在上电后,系统进行复位,晶体谐振产生时钟给控制芯片,控制芯片进行初始化,上电复位后,然后通过I/O输出高低电平进行控制,限制热敏片的加热时间,具体来说,当控制芯片为保护电路提供高电平信号时,例如提供3.3V高电平信号,第一电容C42两端的电压均为3.3V,电路不导通,第一电容C42没有充放电,当控制芯片提供低电平时,第二电阻与热敏片组成的电路开始通电导通,热敏片开始加热,例如本实施例中热敏片的工作电压为不超过2.64V,若要在低电平延时时间内输入至热敏片的最大电压为2.64V,则控制芯片输出的低电平信号需要维持49ms。根据热敏片的不同,可以控制控制芯片的低电平持续时间,来限制对热敏片的加热时间,从而避免热敏片过度加热而烧坏。以上所属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集中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成本的打印机热敏片加热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电路、控制器和保护电路,所述电源电路为所述控制器和保护电路提供用电电源,所述控制器与保护电路连接,用于为保护电路提供控制信号,控制保护电路的通电电压及通电时间,所述保护电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输出保护电压,该保护电压在通电时间内不高于打印机热敏片的阈值电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成本的打印机热敏片加热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电路、控制器和保护电路,所述电源电路为所述控制器和保护电路提供用电电源,所述控制器与保护电路连接,用于为保护电路提供控制信号,控制保护电路的通电电压及通电时间,所述保护电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输出保护电压,该保护电压在通电时间内不高于打印机热敏片的阈值电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成本的打印机热敏片加热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控制器采用型号为NUC123LD4AN0的控制芯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成本的打印机热敏片加热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47、第二电阻R46、第一二极管D9和第一电容C42,所述第一电阻R47的第一端、第二电阻R46的第一端和第一二极管D9的负极分别连接电源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电阻R47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容C42的第一端,第二电阻R46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容C42的第二端,第一电阻R47的第二端与控制芯片的一IO口连接,用于接收控制芯片的高低电平信号,第二电阻R46的第二端及第一二极管D9的正向端分别与热敏片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成本的打印机热敏片加热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瑞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趣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