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93820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体化照明装置,主要包括LED光源、照明控制单元和基站单元三个功能部分,照明控制单元具有照明控制板、电源模块和输出驱动模块,基站单元用于无线信号的收发和处理,具有基站主板和天线,基站主板主要部分包括基站主处理器和射频模块,基站主板同时使用电源模块的输出作为电源,基站单元与照明控制单元相结合以实现一体化,为了最大化利用照明部内部空间,天线的可以设置在照明装置的左部空间或右部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照明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照明系统,具体为一种具有无线电收发信功能的一体化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壮大,建筑物越来越密集,在建筑物内部保持清晰高效的通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无线通信基站是指在有限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运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是整个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感知智能化、便捷化、高效化时代的来临,在运营商部署微基站站点获取较难的情况下,鼓励公共设施管理者、大型建筑业主、网络集成商、企业等都能成为微基站建设和运营的参与者,共同建立以微基站为核心的智能通讯网络。在这种模式下,仅仅依靠在外部建设宏基站已经不能满足实现通信无死角的需求,因此在建筑的内部放置无线通信基站来构建无线通信网络来解决上述问题。但是,随着现代人民群众健康环保的意识日益提高,对于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等问题日益重视。现有的微基站往往都是裸露放置的,虽然现有产品的辐射影响符合国家标准,但是在建筑内裸露放置无线通信基站难免会造成部分群众的疑虑,进而会产生抵触的情绪。因此,如何利用建筑物内部物品将微基站融合设置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照明装置和微基站的一体化设置,以保障建筑物内部的通信畅通。因此,提供一种一体化照明装置,在所述照明装置的内部具有至少一组LED光源、照明控制单元和基站单元,其中,所述LED光源用于照明;所述照明控制单元用于对LED光源进行控制,其具有电源模块、控制模块和输出驱动模块;所述基站单元用于无线信号的收发和处理,其具有基站主板和至少一个天线模块;所述照明控制单元和所述基站单元一体化设置。所述天线模块用于收发无线通讯信号,所述基站主板用于处理无线通讯信号;所述基站主板通过跳线与所述天线模块连接,所述天线模块位于所述LED光源的左端或右端,所述天线模块的放置方向所述与LED光源的左端或右端平行。所述天线模块采用敷铜PCB的双极化定向天线。所述双极化定向天线包括,下层反射板、上层介质层基板、敷铜PCB双极化振子单元、PCB馈电线路、同轴馈线,以及支撑上层介质层基板的非金属支撑柱。所述照明控制单元与所述基站单元设置在所述照明部的后端,所述照明控制单元和所述基站单元形成在一块电路板上,所述照明控制单元的所述电源模块经分路计量模块后同时为所述基站单元进行供电,所述照明控制单元的所述控制模块同时控制和处理基站单元的上下行信号。所述基站主板内部包含有基站主处理器、射频模块、存储模块、以太网物理层接口、SIM卡接口板、晶体振荡器以及电源。所述基站单元可以采用4G/5G/NB-IOT/Rola等通信制式。在所述基站单元的射频模块上覆盖屏蔽罩,以防止LED工作时对其的电磁干扰,屏蔽罩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基站单元的覆盖面积为50-200m2,输出功率为250mW;所述天线的增益为24±2dBm。所述照明装置可以是吊灯、吸顶灯、挂灯、地灯、射灯等。电源分路计量模块,包括数据处理单元、通信单元、直流电压/电流测量单元、电量测量单元和霍尔传感器。霍尔传感器采用直流霍尔器件。定义电源总功率为A,电源线1为第一路、电源线2为二路,B为第一路实际功率、C为第二路实际功率,其中B和C的实际功率包括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第一路和第二路的输出的直流功率分别为b和c,则本技术的一体化照明装置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不仅提供了一种稳定可靠的照明装置,同时还将基站功能集成到照明装置内部,使得照明装置既具有了通信功能,同时使得在照明装置外部安装部件较少,美观大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照明装置的整体结构框图;图2为本技术照明装置的天线布置图;图3为本技术照明装置的天线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照明装置的基站主板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照明装置的电源计量模块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一体化照明装置,主要包括LED光源1、照明控制单元2和基站单元3三个功能部分,LED光源可以包括一组或多组,LED光源1的数量可以根据照明部的实际大小来进行增减。照明控制单元2具有图1中所示的照明控制板4、电源模块5和输出驱动模块(图中未示出)。电源模块用来为整个照明部进行供电,其从外部输入110V-380V电源,而后对输入的电源进行转换和控制,以达到LED光源或其它部分所需的电压,其输出电压为5V-48V不等。电源的输出经过分路计量模块6后连接基站主板8和照明控制板4等各个功能模块单元,用以对各个功能单元所需要的电源用量进行分别计量。照明控制板4是照明控制单元的核心部分,用以生成控制命令以对LED光源进行开关或调光。输出驱动模块与照明控制板4相连接,根据照明控制板4生成的控制命令来对LED光源进行驱动,以使LED光源发光。基站单元用于无线信号的收发和处理,具有图1中所示的基站主板5和天线6。基站主板主要部分包括基站主处理器和射频模块,基站主板同时使用电源模块的输出作为电源。照明装置可以是吊灯、吸顶灯、挂灯、地灯、射灯等所有涉及到的照明载体。将基站单元与照明控制单元相结合以实现一体化,便于日后的安装和维护。基站单元与照明控制单元的所有部件可以均设计到同一块印刷电路板,并将其安装在照明装置内部;也可以将基站单元与照明控制单元分别设置在两块电路板上,电路板之间通过固定装置进行连接,以适应照明部内部的空间设置。基站主板的输出经功率放大模块后输出到功分器而后连接天线。根据实际通讯状况的需要,可以在照明部设置1-2个天线,如图2所示。为了最大化利用照明部内部空间,天线的可以设置在照明装置的左部空间或右部空间。天线采用敷铜PCB的双极化定向天线,如图3所示,包括下层反射板21、上层介质层基板22、敷铜PCB双极化振子单元23、PCB馈电线路24、同轴馈线25,以及支撑上层介质层基板的非金属支撑柱26。敷铜PCB双极化振子单元敷设在上层介质层基板上,由若干个振子组成,上层介质层基板为FR4材质环氧板,通过支撑柱固定在下层反射板上,若干个振子单元通过PCB馈电线路连接,PCB馈电线路连接同轴馈线,同轴馈线通过射频接头连接基站主板。进一步地,上层介质层基板支撑板与下层反射板呈上下分布,两者之间连接有非金属支撑柱,并通过非金属支撑柱将上层介质层基板悬置于下层反射板之上。进一步地,双极化振子单元的形式为PCB印刷电路板结构,印刷在FR4环氧板材质的上层介质层基板上。馈电线路的形式也为PCB印刷电路板结构,印刷在FR4环氧板材质的上层介质层基板上,与PCB双极化振子单元直接连接。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化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照明装置的内部具有至少一组LED光源、照明控制单元和基站单元,其中,/n所述LED光源用于照明;/n所述照明控制单元用于对LED光源进行控制,其具有电源模块、控制模块和输出驱动模块;/n所述基站单元用于无线信号的收发和处理,其具有基站主板和至少一个天线模块;/n所述照明控制单元和所述基站单元一体化设置;/n所述天线模块用于收发无线通讯信号,所述基站主板用于处理无线通讯信号;所述天线模块采用敷铜PCB的双极化定向天线;所述双极化定向天线包括,下层反射板、上层介质层基板、敷铜PCB双极化振子单元、PCB馈电线路、同轴馈线,以及支撑上层介质层基板的非金属支撑柱;所述上层介质层基板为FR4材质环氧板,通过所述非金属支撑柱固定在下层反射板上;/n所述基站主板通过跳线与所述天线模块连接,所述天线模块位于所述LED光源的左端或右端,所述天线模块的放置方向与所述LED光源的左端或右端平行;/n所述基站主板内部包含有基站主处理器、射频模块、存储模块、以太网物理层接口、SIM卡接口板、晶体振荡器以及电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照明装置的内部具有至少一组LED光源、照明控制单元和基站单元,其中,
所述LED光源用于照明;
所述照明控制单元用于对LED光源进行控制,其具有电源模块、控制模块和输出驱动模块;
所述基站单元用于无线信号的收发和处理,其具有基站主板和至少一个天线模块;
所述照明控制单元和所述基站单元一体化设置;
所述天线模块用于收发无线通讯信号,所述基站主板用于处理无线通讯信号;所述天线模块采用敷铜PCB的双极化定向天线;所述双极化定向天线包括,下层反射板、上层介质层基板、敷铜PCB双极化振子单元、PCB馈电线路、同轴馈线,以及支撑上层介质层基板的非金属支撑柱;所述上层介质层基板为FR4材质环氧板,通过所述非金属支撑柱固定在下层反射板上;
所述基站主板通过跳线与所述天线模块连接,所述天线模块位于所述LED光源的左端或右端,所述天线模块的放置方向与所述LED光源的左端或右端平行;
所述基站主板内部包含有基站主处理器、射频模块、存储模块、以太网物理层接口、SIM卡接口板、晶体振荡器以及电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明控制单元与所述基站单元设置在照明部的后端,所述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传炎
申请(专利权)人:雷士北京光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