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包电池支架及软包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9194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包电池支架及软包电池模组,涉及软包电池技术领域。该软包电池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连接片,支架本体内设置有容置槽,容置槽内可容纳软包电池的主体,容置槽至少具有位于支架本体顶部的槽口,软包电池可通过槽口安装于容置槽内;支架本体内设置有换热通道,换热通道内流通有换热介质;连接片至少具有设置在支架本体的顶面的第一连接部和抵接在支架本体的外侧壁上的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软包电池的极耳电连接。该软包电池支架能够有效起到保护软包电池的作用,避免软包电池的移动,防止软包电池划伤、刮伤等;此外,还具有良好的散热能力,有利于提高软包电池工作效率及安全性;尤其适用于极耳较短的软包电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包电池支架及软包电池模组
本技术涉及软包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软包电池支架及软包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软包电池模组由多块软包电池的单体串联或并联而成,现有软包电池模组是将多块软包电池装入同一箱体内部,各软包电池之间紧密排列,从而导致散热差,热量不能及时传导出,进而影响电池的工作效率及安全性。此外,软包电池是由铝塑膜包裹电芯制成,其主体强度低,由于模组箱体对放置于其内部的软包电池的保护不到位,加之其极耳的片状结构,在成组过程中,软包电池容易滑动,很容易出现划伤、变形等质量问题。因此,如何对现有的软包电池和模组进行改进,使其克服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包电池支架,能够有效起到保护软包电池的作用,避免软包电池的移动,防止软包电池划伤、刮伤等;此外,还具有良好的散热能力,有利于提高软包电池工作效率及安全性,尤其适用于极耳较短的软包电池。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软包电池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连接片,所述支架本体内设置有容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包电池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1)和连接片(2),所述支架本体(1)内设置有容置槽(11),所述容置槽(11)内可容纳软包电池的主体(101),所述容置槽(11)至少具有位于所述支架本体(1)顶部的槽口,所述软包电池可通过所述槽口安装于所述容置槽(11)内;/n所述支架本体(1)内设置有换热通道,所述换热通道内流通有换热介质;/n所述连接片(2)至少具有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1)的顶面的第一连接部和抵接在所述支架本体(1)的外侧壁上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软包电池的极耳(102)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包电池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1)和连接片(2),所述支架本体(1)内设置有容置槽(11),所述容置槽(11)内可容纳软包电池的主体(101),所述容置槽(11)至少具有位于所述支架本体(1)顶部的槽口,所述软包电池可通过所述槽口安装于所述容置槽(11)内;
所述支架本体(1)内设置有换热通道,所述换热通道内流通有换热介质;
所述连接片(2)至少具有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1)的顶面的第一连接部和抵接在所述支架本体(1)的外侧壁上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软包电池的极耳(102)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电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11)为沿所述支架本体(1)厚度方向贯穿设置的通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电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2)和所述支架本体(1)两者中的一个上设置的定位柱,所述连接片(2)和所述支架本体(1)两者中的另一个设置有限位孔,所述定位柱与所述限位孔插接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电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的顶面凹设有第一凹槽(12),所述极耳(102)及第一连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巍舒宽金李开波黄利明刘金成袁中直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