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离开关接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9167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10
一种隔离开关接触系统,它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触头支架、若干组相互对应的静触头和动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组件包括长动触头和短动触头,所述长动触头和短动触头通过凸台结构搭接拼装在一起,所述静触头包括静触头片,所述静触头片与所述动触头组件接触和分离的一侧从头部到尾部依次分为接触部一和接触部二,通过长短两个动触头的拼接,使长动触头的端部成为弧触头,保证在分闸过程中与静触头的弧触点产生电弧,而动触头组件其它位置不会起弧,动触头组件形成并联电路,降低内阻,提升开关分断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离开关接触系统
本技术属于隔离开关
,具体讲就是涉及一种隔离开关接触系统。
技术介绍
隔离开关主主要是在配电系统中起到安全隔离作用,在少数情况下也承担着带载分闸的功能。当开关带载分闸时,触头间会产生电弧,目前市场上的开关在考虑此种带载分闸的情况时,往往采用灭弧室等手段,使电弧迅速熄灭。但是无论电弧熄灭速度有多快,其对产生电弧的触头来说,都会有较大的烧蚀和损伤。而传统常见的隔离开关往往不会配备银合金触点,导致其耐烧蚀能力不足,此时一般都会在通过触头上设计专门供烧蚀的弧触头区域,使其触头受到烧蚀后,也能保持更好的性能。但是这种解决方案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由于电气开关因为自身内阻原因,正常工作时通电产生热量,对电气开关自身和与其连接的线缆、柜体都会有较大的热效应,导致零部件寿命减低,严重时可能引发火灾等严重事故。另外隔离开关在短路时承载电流的指标也是考量开关优劣的重要指标,电气开关的内阻产生的热量会导致线缆等金属导体融化,一般采取增大触头有效接触面积和触头压力来降低动静触头的接触电阻从而达到降低发热的目标,但是触头有效接触面积和触头压力增大幅度有限,难以完全避免电气开关的内阻产生的热量导致线缆等金属导体融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隔离开关触头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隔离开关接触系统,通过长短两个动触头的拼接,利用长短尺寸差值,使长动触头的端部成为弧触头,保证在分闸过程中与静触头的弧触点产生电弧,而动触头组件其它位置不会起弧,从而提高了开距、优化接触系统的电气性能。也更有利于分断时电弧的熄灭;另外,通过长短两个动触头的拼接,使由此产生的动触头组件形成并联电路,降低内阻,使开关通电后的发热量降低,提升开关分断性能。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隔离开关接触系统,它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触头支架、若干组相互对应的静触头和动触头组件,所述动触头组件装在所述触头支架上,所述触头支架能够在所述壳体内来回滑动,所述动触头组件随着所述触头支架在所述壳体内来回滑动过程中能够与相应的静触头接触和分离,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组件包括长动触头和短动触头,所述长动触头和短动触头通过凸台结构搭接拼装在一起,弹性元件压住所述长动触头和短动触头使其限位装在所述触头支架上;所述静触头包括静触头片,所述静触头片与所述动触头组件接触和分离的一侧从头部到尾部依次分为接触部一和接触部二,所述动触头组件随着所述触头支架在所述壳体内来回滑动过程中与相应的静触头接触和分离的过程中,所述接触部一与所述短动触头相应的接触或分离,所述接触部二与所述长动触头相应的接触或分离。进一步地,所述动触头组件随着所述触头支架在所述壳体内来回滑动过程中与相应的静触头接触和分离的过程中,所述静触头的接触部二与所述长动触头之间最短直线距离始终小于所述静触头的接触部一与所述短动触头之间最短直线距离。采用此结构能够保证长动触头的端部成为弧触头被烧蚀,而动触头组件其它位置不会起弧,从而提高了开距、优化接触系统的电气性能。进一步地,所述静触头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上。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元件上表面抵住所述触头支架上的动触头安装孔的孔壁,所述弹性元件的两端压住所述长动触头和短动触头的两端使其限位装在所述触头支架上的动触头安装孔内。进一步地,所述触头支架在竖直方向上下对称布置的2个动触头安装孔所述2个动触头安装孔内装有动触头组件,所述2个动触头组件在随着所述触头支架在所述壳体内来回滑动过程中与插入其间的静触头接触和分离。进一步地,所述触头支架安装在所述壳体中部的凹槽内,并可在凹槽内滑动。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片。进一步地,所述长动触头和短动触头与相应的静触头接触的部位设置有接触凸台。进一步地,所述凸台结构包括所述长动触头一侧设置的长凸台和所述短动触头一侧设置的短凸台,所述长凸台和短凸台搭接拼装,所述长凸台两端伸出所述短凸台两端。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隔离开关接触系统,通过长短两个动触头的拼接,利用长短尺寸差值,使长动触头的端部成为弧触头,保证在分闸过程中与静触头的弧触点产生电弧,而动触头组件其它位置不会起弧,从而提高了开距、优化接触系统的电气性能。也更有利于分断时电弧的熄灭;另外,通过长短两个动触头的拼接,使由此产生的动触头组件形成并联电路,降低内阻,使开关通电后的发热量降低,提升开关分断性能。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动触头组件、静触头和触头支架位置关系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动触头组件和静触头位置关系示意图;附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静触头的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动触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接触凸台的结构示意图;附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触头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附图1,2和3所示,一种隔离开关接触系统,它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触头支架2、若干组相互对应的静触头3和动触头组件4,所述动触头组件4装在所述触头支架2上,所述触头支架2能够在所述壳体1内来回滑动,所述动触头组件4随着所述触头支架2在所述壳体1内来回滑动过程中能够与相应的静触头3接触和分离,所述静触头3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1上。本实施例中,所述触头支架2安装在所述壳体1中部的凹槽101内,并可在凹槽101内滑动。如附图5所示,所述动触头组件4包括长动触头401和短动触头402,所述长动触头401和短动触头402通过凸台结构搭接拼装在一起,所述凸台结构包括所述长动触头401一侧设置的长凸台401b和所述短动触头一侧设置的短凸台402b,所述长凸台401b和短凸台402b搭接拼装,所述长凸台401b两端伸出所述短凸台402b两端。弹性元件5压住所述长动触头401和短动触头402使其限位装在所述触头支架2上;如附图所示,所述弹性元件5为弹簧片,所述弹性元件5上表面抵住所述触头支架2上的动触头安装孔201的孔壁,所述弹性元件5的两端压住所述长动触头401和短动触头402的两端使其限位装在所述触头支架2上的动触头安装孔201内。如附图6所示,所述长动触头401和短动触头402与相应的静触头3接触的部位设置有接触凸台401a,402a。如附图7所示,所述触头支架2在竖直方向上下对称布置的2个动触头安装孔201,所述2个动触头安装孔201内装有动触头组件4,所述2个动触头组件4在随着所述触头支架2在所述壳体1内来回滑动过程中与插入其间的静触头3接触和分离。如附图4所示,所述静触头3包括静触头片301,所述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离开关接触系统,它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触头支架(2)、若干组相互对应的静触头(3)和动触头组件(4),所述动触头组件(4)装在所述触头支架(2)上,所述触头支架(2)能够在所述壳体(1)内来回滑动,所述动触头组件(4)随着所述触头支架(2)在所述壳体(1)内来回滑动过程中能够与相应的静触头(3)接触和分离,其特征在于:/n所述动触头组件(4)包括长动触头(401)和短动触头(402),所述长动触头(401)和短动触头(402)通过凸台结构搭接拼装在一起,弹性元件(5)压住所述长动触头(401)和短动触头(402)使其限位装在所述触头支架(2)上;/n所述静触头(3)包括静触头片(301),所述静触头片(301)与所述动触头组件(4)接触和分离的一侧从头部到尾部依次分为接触部一(301a)和接触部二(301b),所述动触头组件(4)随着所述触头支架(2)在所述壳体(1)内来回滑动过程中与相应的静触头(3)接触和分离的过程中,所述接触部一(301a)与所述短动触头(402)相应的接触或分离,所述接触部二(301b)与所述长动触头(401)相应的接触或分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离开关接触系统,它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触头支架(2)、若干组相互对应的静触头(3)和动触头组件(4),所述动触头组件(4)装在所述触头支架(2)上,所述触头支架(2)能够在所述壳体(1)内来回滑动,所述动触头组件(4)随着所述触头支架(2)在所述壳体(1)内来回滑动过程中能够与相应的静触头(3)接触和分离,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触头组件(4)包括长动触头(401)和短动触头(402),所述长动触头(401)和短动触头(402)通过凸台结构搭接拼装在一起,弹性元件(5)压住所述长动触头(401)和短动触头(402)使其限位装在所述触头支架(2)上;
所述静触头(3)包括静触头片(301),所述静触头片(301)与所述动触头组件(4)接触和分离的一侧从头部到尾部依次分为接触部一(301a)和接触部二(301b),所述动触头组件(4)随着所述触头支架(2)在所述壳体(1)内来回滑动过程中与相应的静触头(3)接触和分离的过程中,所述接触部一(301a)与所述短动触头(402)相应的接触或分离,所述接触部二(301b)与所述长动触头(401)相应的接触或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离开关接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组件(4)随着所述触头支架(2)在所述壳体(1)内来回滑动过程中与相应的静触头(3)接触和分离的过程中,所述静触头(3)的接触部二(301b)与所述长动触头(401)之间最短直线距离(L1)始终小于所述静触头(3)的接触部一(301a)与所述短动触头(402)之间最短直线距离(L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离开关接触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恒阳周文广施健任山波李菲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