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压器及电子设备,包括底座以及固定在底座上的传输线变压器和阻抗变换器;底座上设有输入端脚、输入接地端脚、第一输出端脚、第二输出端脚及输出接地端脚;阻抗变换器包括第一磁芯以及缠绕在第一磁芯上的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第四线圈;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的输入端与第五线圈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二线圈的输出端与第一输出端脚相连接;第三线圈及第四线圈的输入端与第六线圈的输出端相连接;第四线圈的输出端与第二输出端脚相连接;第一线圈的输出端及第三线圈输出端与输出接地端脚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变压器增加了频宽且阻抗比不再局限于1: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压器及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电子
,尤其涉及一种变压器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变压器(Transformer)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构件是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铁芯(磁芯)。主要功能有:电压变换、电流变换、阻抗变换、隔离、稳压(磁饱和变压器)等。按用途可以分为:电力变压器和特殊变压器(电炉变、整流变、工频试验变压器、调压器、矿用变、音频变压器、中频变压器、高频变压器、冲击变压器、仪用变压器、电子变压器、电抗器、互感器等)。而射频变压器,指用于射频范围的变压器,其是无线通讯设备的基础性零部件。随着5G的商业化,构建万物互联,5G将带动整个产业链数以万亿计的效应。隔离式变压器的传输速率难以达到4.5-3000MHz的5G传输速率的要求。另外传统的变压器中信号以电磁能转换的形式传输,磁芯损耗影响较大,因而频宽无法达到5G通信3dB带宽的要求。传统的变压器的阻抗比为1:1,随着运用范围的扩展,阻抗比为1:1的变压器已经不能满足使用的需求,逐渐需要其他阻抗比的变压器,比如阻抗比为1:2的变压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使变压器达到5G通信中的3dB带宽的要求,应用于5G通讯设备上,本技术提供一种变压器及电子设备。本技术提供的变压器,包括底座以及固定在底座上的传输线变压器和阻抗变换器;底座上设有输入端脚、输入接地端脚、第一输出端脚、第二输出端脚及输出接地端脚;阻抗变换器包括第一磁芯以及缠绕在第一磁芯上的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第四线圈;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的输入端与传输线变压器的第五线圈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二线圈的输出端与第一输出端脚相连接;第三线圈及第四线圈的输入端与传输线变压器的第六线圈的输出端相连接;第四线圈的输出端与第二输出端脚相连接;第一线圈的输出端及第三线圈输出端与输出接地端脚相连接;第五线圈的输入端与输入端脚连接,第六线圈的输入端与输入接地端脚连接。进一步的,第一线圈的圈数为7TS,第二线圈的圈数为3TS,第三线圈的圈数为7TS,第四线圈的圈数为3TS。进一步的,第一磁芯为双孔磁芯。进一步的,传输线变压器包括第二磁芯,第五线圈以及第六线圈缠绕在第二磁芯上。进一步的,第二磁芯为双孔磁芯。进一步的,第一磁芯及第二磁芯为铁氧体磁芯。进一步的,第一磁芯及第二磁芯通过环氧树脂胶粘接在底座上。进一步的,底座上还设有第一端脚、第二端脚,其中: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的输入端与第五线圈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一端脚;第三线圈、第四线圈的输入端与第六线圈的输出端连接于第二端脚。进一步的,第一端脚、第二端脚及输出接地端脚设置在底座的顶层焊盘上。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信号输入模块、第一信号输出模块、第二信号输出模块以及上述的变压器;其中,信号输入模块与变压器的输入端脚连接,第一信号输出模块与变压器的第一输出端脚连接,第二信号输出模块与变压器的第二输出端脚连接。本技术提供的变压器及电子设备至少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变压器包括传输线变压器,在传输线变压器中电磁波主要是在导线间介质中传播的,对于磁芯损耗影响较小,而且传输线双绞线进出抵消,可以实现抗干扰,从而可以将频宽做的更宽。使射频变压器满足5G通讯的需求。另外本技术提供的变压器还包括阻抗变换器,其可以调节变压器的阻抗比,使变压器的阻抗比不再局限于1:1,满足当前变压器的运用需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变压器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变压器电路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变压器外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现有技术中的传输线工作原理示意图一;图5为现有技术中的传输线工作原理示意图二;图6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的传输线变压器的电路原理图;图7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的阻抗变换器的电路原理图;图8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P1-输入端脚、P2-输入接地端脚、P3-第一输出端脚、P4-第二输出端脚、P5-输出接地端脚、P6-第一端脚、P7-第二端脚、8-阻抗变换器、801第一线圈、802-第二线圈、803-第三线圈、804-第四线圈、9-传输线变压器、901-第五线圈、902-第六线圈、1000-电子设备、1001-信号输入模块、1002-第一信号输出模块、1003-第二信号输出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图2、图3中的标号1、2、3、4分别对应图1中的P1、P2、P3、P4),提供一种射频变压器,包括底座以及固定在底座上的传输线变压器9和阻抗变换器8;底座上设有输入端脚P1、输入接地端脚P2、第一输出端脚P3、第二输出端脚P4及输出接地端脚P5。阻抗变换器8包括第一磁芯以及缠绕在第一磁芯上的第一线圈801、第二线圈802、第三线圈803、第四线圈804;第一线圈801及第二线圈802的输入端与传输线变压器9的第五线圈901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二线圈802的输出端与第一输出端脚P3相连接;第三线圈803及第四线圈804的输入端与传输线变压器的第六线圈902的输出端相连接;第四线圈804的输出端与第二输出端脚P4相连接;第一线圈801的输出端及第三线圈803的输出端与输出接地端脚P5相连接;第五线圈901的输入端与输入端脚P1连接,第六线圈902的输入端与输入接地端脚P2连接。本实施例提供的射频变压器,包括一个传输线变压器,第五线圈901、第六线圈902为两根导线,信号在这两根导线间的介质之中传播,从第五线圈901、第六线圈902的输出端输出。传输线变压器,以传输线绕制在磁芯上而得名,采用双绞线绕线方式。传输线变压器采用传输线工作原理,为了使技术人员理解本方案中提及的传输线工作原理,下面结合图4-5,对传输线工作原理进行简单介绍:如图4所示,信号电压由A,C端把能量加到传输线变压器,在B、D端将能量馈给负载。能量在两导线间的介质中传播,自输入端到达输出端的负载上。此时的传输线,看成是由电感、电容组成的耦合链。电感为导线ΔL的电感量,电容为两导线间的分布电容ΔC。如图5所示,当信号源加入A、C端时,传输线间电容的存在,信号源对电容充电,使电容储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以及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传输线变压器和阻抗变换器;/n所述底座上设有输入端脚、输入接地端脚、第一输出端脚、第二输出端脚及输出接地端脚;/n所述阻抗变换器包括第一磁芯以及缠绕在所述第一磁芯上的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第四线圈;/n所述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的输入端与所述传输线变压器的第五线圈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线圈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脚相连接;所述第三线圈及第四线圈的输入端与所述传输线变压器的第六线圈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四线圈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脚相连接;所述第一线圈的输出端及第三线圈输出端与所述输出接地端脚相连接;/n所述第五线圈的输入端与所述输入端脚连接,所述第六线圈的输入端与所述输入接地端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以及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传输线变压器和阻抗变换器;
所述底座上设有输入端脚、输入接地端脚、第一输出端脚、第二输出端脚及输出接地端脚;
所述阻抗变换器包括第一磁芯以及缠绕在所述第一磁芯上的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第四线圈;
所述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的输入端与所述传输线变压器的第五线圈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线圈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脚相连接;所述第三线圈及第四线圈的输入端与所述传输线变压器的第六线圈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第四线圈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脚相连接;所述第一线圈的输出端及第三线圈输出端与所述输出接地端脚相连接;
所述第五线圈的输入端与所述输入端脚连接,所述第六线圈的输入端与所述输入接地端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的圈数为7TS,所述第二线圈的圈数为3TS,所述第三线圈的圈数为7TS,所述第四线圈的圈数为3TS。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芯为双孔磁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线变压器包括第二磁芯,所述第五线圈以及所述第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明华,曹欣欣,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铭普光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