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饲料添加剂、低蛋白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6291300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饲料添加剂、低蛋白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饲料添加剂包含β‑羟基‑β‑甲基丁酸系化合物(HMB)中的至少一种。低蛋白饲料包括上述的饲料添加剂和基础饲料,并且饲料添加剂在低蛋白饲料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0.13%。上述饲料添加剂、上述低蛋白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于畜禽养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低蛋白饲料用于肉鸡养殖,可以调节畜禽的肌肉代谢、改善畜禽的健康状况、增加畜禽肉品产量,特别是针对肉鸡养殖,效果突出,能够很好地满足国民对肉鸡制品日益增长地需求。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饲料还可以用于鸭和猪等其他畜禽,同样可以改善其生长情况和肉品质。

A feed additive, low protein feed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饲料添加剂、低蛋白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畜禽饲料
,具体涉及一种饲料添加剂、低蛋白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近年来,肉鸡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工业化的养殖规模虽然为养殖户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但集约化饲养伴随的养殖环境恶化、抗生素等预防药物滥用、疫病的流行等不利因素极大的影响了肉鸡体内的微生态平衡,导致肉鸡的消化道发育、生理代谢供能、抗应激能力等处于较低的水平,进而造成肉鸡的生产性能下降,遗传潜力无法充分发挥。随着现代肉鸡养殖业的飞速发展,肉鸡饲养规范化、集约化的进程日益加快,有利的保障了国内市场对鸡肉产品的消费需求。然而,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鸡肉品质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目前,肉鸡生长速度以每年1.0%-1.5%的速度递增,肉鸡出现胴体过肥,肉质变得粗老、疏松、缺少风味。因此,探索安全、有效的技术手段,改善肉鸡的生产性能和鸡肉产品的品质是肉鸡养殖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另一方面,我国工业饲料以及肉、蛋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但饲料资源长期短缺,特别是蛋白饲料原料的进口依存度接近80%,成为制约我国饲料工业和养殖业发展的瓶颈。同时,饲料利用效率不高不仅增加养殖动物代谢负担,而且导致养分大量过腹排放,带来了比较突出的环境影响。因此,如何提高蛋白质的利用效率、减少氮排放已成为我国畜禽养殖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目前对家禽尤其是饲喂低蛋白日粮的肉鸡的研究还极为有限,如何降低日粮蛋白、保持肉鸡生长性能不受影响并改善鸡肉品质是当前肉鸡生产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饲料添加剂、低蛋白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第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饲料添加剂,所述添加剂包含β-羟基-β-甲基丁酸系化合物(HMB)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地,所述β-羟基-β-甲基丁酸系化合物包括β-羟基-β-甲基丁酸、β-羟基-β-甲基丁酸盐、β-羟基-β-甲基丁酸内酯。进一步地,所述β-羟基-β-甲基丁酸盐包括β-羟基-β-甲基丁酸钠、β-羟基-β-甲基丁酸钾、β-羟基-β-甲基丁酸镁、β-羟基-β-甲基丁酸铬、β-羟基-β-甲基丁酸钙。第二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低蛋白饲料,包括上述的饲料添加剂和基础饲料,所述饲料添加剂在所述低蛋白饲料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0.13%。进一步地,所述基础饲料按照重量份组成包括:玉米56.19~63.45份、豆粕22.00~29.63份、玉米蛋白粉0~0.75份、麦麸0.95~14.00份、大豆油0~4.40份、赖氨酸0.10~0.26份、蛋氨酸0~0.38份、苏氨酸0~0.10份、磷酸氢钙0.70~2.00份、石粉0.90~1.36份、食盐0~0.30、预混料0.47~1.00份。进一步地,所述低蛋白饲料还包括其他添加剂,所述其他添加剂按照重量份的组成为:绿茶粉1~5份、番茄渣6~10份、桑叶8~12份,丹皮1~3份。第三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上述低蛋白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在基础饲料中加入饲料添加剂混匀,或者将饲料添加剂包覆在基础饲料表面。第四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上述饲料添加剂、上述低蛋白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进一步地,所述畜禽包括肉鸡、肉鸭、生长肥育猪。优选地,所述畜禽为肉鸡。第五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肉鸡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于1~21日龄幼鸡,选择的基础饲料按照重量份组成包括:玉米56.19~56.49份、豆粕29.33~29.63份、玉米蛋白粉0.70~0.75份、麦麸4.53~4.60份、大豆油4.32~4.40份、赖氨酸0.25~0.26份、蛋氨酸0.29~0.30份、苏氨酸0.08~0.09份、磷酸氢钙1.65~1.70份、石粉1.35~1.36份、预混料0.47~0.48份,在该基础饲料中加入所述饲料添加剂,并且所述饲料添加剂在所述低蛋白饲料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0.13%,拌匀后每日投喂3次,自由采食;(2)对于22~50日龄肉鸡,选择的基础饲料按照重量份组成包括:玉米63.40~63.45份、豆粕26.58~26.63份、玉米蛋白粉0.27~0.32份、麦麸0.95~1.00份、大豆油3.85~4.00份、赖氨酸0.25~0.26份、蛋氨酸0.37~0.38份、苏氨酸0.09~0.10份、磷酸氢钙1.98~2.00份、石粉1.35~1.36份、预混料0.49~0.50份,在该基础饲料中加入所述饲料添加剂,并且所述饲料添加剂在所述低蛋白饲料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0.13%,拌匀后每日投喂3次,自由采食,整个饲养周期为50天,既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低蛋白饲料用于肉鸡养殖,可以调节畜禽的肌肉代谢、改善畜禽的健康状况、增加畜禽肉品产量,特别是针对肉鸡养殖,效果突出,能够很好地满足国民对肉鸡制品日益增长地需求。此外,本专利技术的饲料还可以用于鸭和猪等其他畜禽,同样可以改善其生长情况和肉品质。具体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而不是限定。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饲料添加剂,该饲料添加剂为β-羟基-β-甲基丁酸或β-羟基异戊酸。β-羟基-β-甲基丁酸或β-羟基异戊酸可以其游离酸形式表示为(CH3)2(OH)CCH2COOH。术语“HMB”是指具有前述化学式的化合物(游离酸形式的和盐形式的)及其衍生物。衍生物包括代谢物、酯和内酯。尽管可以在本专利技术的情形中使用任何形式的HMB,但优选HMB选自游离酸、盐、酯和内酯。HMB酯包括甲酯和乙酯。HMB内酯包括异戊酰基内酯。HMB盐包括钠盐、钾盐、铬盐、钙盐、镁盐、碱金属盐和碱土金属盐。制备HMB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在本领域是公知的。例如,HMB可以通过双丙酮醇的氧化来合成。Coffman等人描述了合适的方法(Coffmanetal.,J.Am.Chem.Soc.80:2882-2887(1958))。如其中所述,HMB通过双丙酮醇的碱性次氯酸钠氧化来合成。产物以游离酸形式回收,其可以转化为盐。例如,HMB可以通过类似于Coffman等人(1958)的方法制备成其钙盐,其中将HMB的游离酸用氢氧化钙中和并通过从乙醇水溶液中结晶而回收。HMB的钙盐可从MetabolicTechnologies,Ames,Iowa商购获得。HMB游离酸形式在大多数情况下,用于临床研究并作为增补剂销售的HMB是钙盐形式。最近的进展已经允许HMB以游离酸形式制备,以用作营养补充剂。最近,开发了新的游离酸形式的HMB,其显示出比CaHMB吸收更快,产生更快和更高的血清HMB峰值水平并改善了血清到组织的清除。HMB本身可以以任何形式存在;例如,CaH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饲料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包含β-羟基-β-甲基丁酸系化合物(HMB)中的至少一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饲料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包含β-羟基-β-甲基丁酸系化合物(HMB)中的至少一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饲料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β-羟基-β-甲基丁酸系化合物包括β-羟基-β-甲基丁酸、β-羟基-β-甲基丁酸盐、β-羟基-β-甲基丁酸内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饲料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β-羟基-β-甲基丁酸盐包括β-羟基-β-甲基丁酸钠、β-羟基-β-甲基丁酸钾、β-羟基-β-甲基丁酸镁、β-羟基-β-甲基丁酸铬、β-羟基-β-甲基丁酸钙。


4.一种低蛋白饲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饲料添加剂和基础饲料,所述饲料添加剂在所述低蛋白饲料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0.13%。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低蛋白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饲料按照重量份组成包括:玉米56.19~63.45份、豆粕22.00~29.63份、玉米蛋白粉0~0.75份、麦麸0.95~14.00份、大豆油0~4.40份、赖氨酸0.10~0.26份、蛋氨酸0~0.38份、苏氨酸0~0.10份、磷酸氢钙0.70~2.00份、石粉0.90~1.36份、食盐0~0.30、预混料0.47~1.00份。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低蛋白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低蛋白饲料还包括其他添加剂,所述其他添加剂按照重量份的组成为:绿茶粉1~5份、番茄渣6~10份、桑叶8~12份,丹皮1~3份。


7.权利要求4~6任意一项所述的低蛋白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基础饲料中加入饲料添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叶辉汤志毅李凤娜印遇龙孔祥峰郭秋平仲银召宋博郑昌炳郑界张仕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