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型水质监测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8946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节能型水质监测仪,包含进水管、排水管、第一溢流管、第一测量槽和第二测量槽;所述进水管分别连通第一溢流管和第一测量槽,第一溢流管连通排水管;所述第一测量槽通过第二测量槽连接管连通第二测量槽,第二测量槽连通排水管;所述第一溢流管的最高点高于第二测量槽的蓄水最高水面,第二测量槽的蓄水最高水面高于第一测量槽的蓄水最高水面;本方案以重力及管径的原理控制水的流量,因此不需要多组流量控制泵浦,节约长时间连续监测所需的电力,以及减少维护流量控制泵浦所需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型水质监测仪
本技术涉及一种节能型水质监测仪,属于水质监测设备

技术介绍
一般水质监测仪需要多组流量控制泵浦,以匹配不同的水质量测电极所建议的流速。水质监测仪通常外部有一进水泵浦,依照取水口与水质监测仪的距离及高度差选择适合规格的泵浦;水源进入机体内部后,由流量控制阀门或泵浦调节流速,再分支到内部不同的水质量测电极进行量测;由于各别水质量测电极的量测条件中的匹配流速通常不相同,因此在各别水质量测电极的进水口需要有流量控制泵浦,以将通过水质量测电极的流速控制至建议的流速。因此,现有的水质监测仪大多需要多组流量控制泵浦,以及多组泵浦供电及控制、感测等单元,因为需要消耗电能在驱动水流及相关单元上,在每日24小时连续使用下,累积的能耗相当可观;且这些泵浦、与供电、控制等元件也存在良率及维护成本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节能型水质监测仪。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节能型水质监测仪,包含进水管、排水管、第一溢流管、第一测量槽和第二测量槽;所述进水管分别连通第一溢流管和第一测量槽,第一溢流管连通排水管;所述第一测量槽通过第二测量槽连接管连通第二测量槽,第二测量槽连通排水管;所述第一溢流管的最高点高于第二测量槽的蓄水最高水面,第二测量槽的蓄水最高水面高于第一测量槽的蓄水最高水面。优选的,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缓冲槽,缓冲槽连通第一溢流管,缓冲槽通过第一测量槽连接管连通第一测量槽;所述第一溢流管的内径大于第一测量槽连接管的内径,第一测量槽的蓄水最高水面高于缓冲槽的蓄水最高水面。优选的,还包含第二溢流管和第三测量槽,第二测量槽通过第三测量槽连接管连通第三测量槽,第三测量槽通过第四连接管连通排水管,第三测量槽连接管通过第二溢流管连通排水管;所述第四连接管的内径小于第三测量槽连接管的内径,第二测量槽的蓄水最高水面高于第二溢流管的最高点,第二溢流管的最高点高于第三测量槽的蓄水最高水面。优选的,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进水调节阀和排空阀,排空阀位于进水调节阀的下游,排空阀连通进水管和排水管。优选的,所述第一溢流管的最高点与第二测量槽的蓄水最高水面的间距为240mm。优选的,所述第二溢流管的最高点与第三测量槽的蓄水最高水面的间距为65mm。优选的,所述第一测量槽上安装电导度计。优选的,所述第二测量槽中上安装浊度计。优选的,所述第三测量槽上安装余氯计、温度计、pH计和溶氧度计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方案以重力及管径的原理控制水的流量,因此不需要多组流量控制泵浦,节约长时间连续监测所需的电力,以及减少维护流量控制泵浦所需的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节能型水质监测仪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附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节能型水质监测仪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节能型水质监测仪的基本原理图;附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节能型水质监测仪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原理图;附图5为本技术所述的节能型水质监测仪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传感器应用原理图;附图6为本技术所述的节能型水质监测仪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6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节能型水质监测仪,包含进水管1、排水管12、第一溢流管7、第一测量槽6和第二测量槽13;所述进水管1分别连通第一溢流管7和第一测量槽6,第一溢流管7连通排水管12;所述第一测量槽6通过第二测量槽连接管8连通第二测量槽13,第二测量槽13连通排水管12;所述第一溢流管7的最高点高于第二测量槽13的蓄水最高水面,间距为240mm,第二测量槽13的蓄水最高水面高于第一测量槽6的蓄水最高水面。其中,进水管1连接外部取水管,外部取水管需具有一定的水压,外部取水管的水压应当至少足够驱动水样由第一溢流管7进入排放管。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进水管1上设置有缓冲槽4,缓冲槽的水样由进水管进入,可在此适当过滤,并提供空间蓄水;所述缓冲槽4连通第一溢流管7,缓冲槽4通过第一测量槽连接管5连通第一测量槽6;所述第一溢流管7的内径大于第一测量槽连接管5的内径,第一测量槽6的蓄水最高水面高于缓冲槽4的蓄水最高水面;当进水的水量大于第一测量槽连接管5所分支的水量时,可由第一溢流管7流至排水管12。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1上设置有进水调节阀2和排空阀3,排空阀3位于进水调节阀2的下游,排空阀3连通进水管1和排水管12;进水调节阀控制外部取水管流入的水压,将水压控制在略高于第一溢流管7离地最高处附近;排空阀3与第一溢流管7并联,排空阀3的作用是,当进水调节阀关闭后,打开排空阀,可使缓冲槽4中的水样由排水管12流出。作为另一种实施例,水质监测仪还包含第二溢流管9和第三测量槽14,第二测量槽13通过第三测量槽连接管10连通第三测量槽14,第三测量槽14通过第四连接管11连通排水管12,第三测量槽连接管10通过第二溢流管9连通排水管12;所述第四连接管11的内径小于第三测量槽连接管10的内径,第二测量槽13的蓄水最高水面高于第二溢流管9的最高点,第二溢流管9的最高点高于第三测量槽14的蓄水最高水面,间距为65mm;所述第二溢流管9为第三测量槽连接管10的分支,第三测量槽连接管10的流速大于第三测量槽14的进水流速,多余的水可由第二溢流管9流至排水管12。所述第一测量槽6、第二测量槽中13和第三测量槽14提供空间蓄水使得水质量测电极可浸入量测,可分别置入适合流速的水质传感器,如图5所示,例如:第一测量槽6上安装电导度计,第二测量槽中13上安装浊度计,第三测量槽14上安装余氯计、温度计、pH计和溶氧度计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第三测量槽14上还装有副显示器,用于显示第三测量槽14中传感器的各项数值和状态。另外,水质传感器本身可以具有复合的功能,例如电导度计本身通常也会有测温度的功能;浊度计可能加入叶绿素或蓝绿藻传感器;pH、以及溶氧度可能整合在同一个传感器等等。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本方案中还可额外设置第四量测槽,例如,与第一量测槽相仿,串联在第一量测槽前或后,或与第一量测槽并联,或与第三量测槽相仿。本方案的节能型水质监测仪还包含柜体,柜体上设置有供电箱、配线盘、置放架和人机界面15等;供电箱可设置供电设备,配线盘可提供电路分接点,置放架可放下成平台架或收合,设置的高度约等同于第二量测槽,人机界面15提供显示及操作界面。以上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权利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型水质监测仪,其特征在于:包含进水管(1)、排水管(12)、第一溢流管(7)、第一测量槽(6)和第二测量槽(13);所述进水管(1)分别连通第一溢流管(7)和第一测量槽(6),第一溢流管(7)连通排水管(12);所述第一测量槽(6)通过第二测量槽连接管(8)连通第二测量槽(13),第二测量槽(13)连通排水管(12);所述第一溢流管(7)的最高点高于第二测量槽(13)的蓄水最高水面,第二测量槽(13)的蓄水最高水面高于第一测量槽(6)的蓄水最高水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型水质监测仪,其特征在于:包含进水管(1)、排水管(12)、第一溢流管(7)、第一测量槽(6)和第二测量槽(13);所述进水管(1)分别连通第一溢流管(7)和第一测量槽(6),第一溢流管(7)连通排水管(12);所述第一测量槽(6)通过第二测量槽连接管(8)连通第二测量槽(13),第二测量槽(13)连通排水管(12);所述第一溢流管(7)的最高点高于第二测量槽(13)的蓄水最高水面,第二测量槽(13)的蓄水最高水面高于第一测量槽(6)的蓄水最高水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水质监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1)上设置有缓冲槽(4),缓冲槽(4)连通第一溢流管(7),缓冲槽(4)通过第一测量槽连接管(5)连通第一测量槽(6);所述第一溢流管(7)的内径大于第一测量槽连接管(5)的内径,第一测量槽(6)的蓄水最高水面高于缓冲槽(4)的蓄水最高水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水质监测仪,其特征在于:还包含第二溢流管(9)和第三测量槽(14),第二测量槽(13)通过第三测量槽连接管(10)连通第三测量槽(14),第三测量槽(14)通过第四连接管(11)连通排水管(12),第三测量槽连接管(10)通过第二溢流管(9)连通排水管(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海源
申请(专利权)人:上泰仪器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