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桑冬芽组织培养再生快速繁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288636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植物组培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药桑冬芽组织培养再生快速繁殖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以药桑冬芽为外植体,采用DKW为基本培养基,添加ZT和IBA为主要的植物激素,建立了药桑冬芽离体再生快速繁殖技术,药桑冬芽初代培养愈伤组织形成率为为100%,接种35 d后增殖系数可达到6.8~7.3,丛生芽再生率为86.7%~93.3%。不定根再生率可达92%~96.5%,平均不定根数为4.6;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药桑培养时间显著缩短,同时获得的不定根无菌苗根系发达,无需在组培室中炼苗驯苗,缓苗期短,移栽后存活率高,适合大规模的推广。

A rapid propagation method for tissue culture and regeneration of winter bud of Morus alb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药桑冬芽组织培养再生快速繁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组培
,具体涉及一种药桑冬芽组织培养再生快速繁殖方法。
技术介绍
植物分类学上,药桑属蔷薇目(Rosales)桑科(Moraceae)桑属(Morus)黑桑种(MorusnigraL.)。按着最新的桑树染色体基数研究结果,药桑是显花植物中染色体倍性最高的天然多倍体植株,染色体倍数为二十二倍体(2n=22x=308)(Jiaoetal.,2020)。药桑原产于伊朗,16世纪引入中国新疆南部地区,药桑的果和叶均具有较高的营养与药用价值,维吾尔族人习惯用药桑的果实治疗扁桃腺炎和喉咙肿痛等炎症以及贫血症等(马延萍,2002;Jiangetal.,2015)。随着药桑生物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等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买买提依明等2005,2006),药桑的药食用功能开发利用已展现出极大的市场潜力,药桑原材料供不应求的矛盾日趋严峻。新疆南部地区,药桑通常采用芽接和套接法繁殖,但嫁接亲和力弱,成活率较低(买买提依明,2007);且药桑对生长环境十分苛求,异地引种的成活率极低(曾其伟等20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药桑冬芽组织培养再生快速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1)外植体消毒:取药桑一年生枝的冬芽,取样时间为秋季落叶后到翌年春季萌芽前,消毒;/n2)初代培养:芽体消毒后,轻轻剥去外层包被鳞片直至露出绿色真叶,至芽体0.3 cm~0.5 cm大小,置于初代培养基上进行诱导培养,初代培养基配方为:DKW+2.0~5.0 mg/L ZT+0.25~1.0 mg/L IBA+28~30 g/L蔗糖+6.5~7.5 g/L琼脂+1.0~4.0 g/L PVP-K30,pH值调至5.8~6.0,其余为水;1500~2500 lux光照强度下,每天14~16 h的光照培养,培养温度24~26℃;培养2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药桑冬芽组织培养再生快速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外植体消毒:取药桑一年生枝的冬芽,取样时间为秋季落叶后到翌年春季萌芽前,消毒;
2)初代培养:芽体消毒后,轻轻剥去外层包被鳞片直至露出绿色真叶,至芽体0.3cm~0.5cm大小,置于初代培养基上进行诱导培养,初代培养基配方为:DKW+2.0~5.0mg/LZT+0.25~1.0mg/LIBA+28~30g/L蔗糖+6.5~7.5g/L琼脂+1.0~4.0g/LPVP-K30,pH值调至5.8~6.0,其余为水;1500~2500lux光照强度下,每天14~16h的光照培养,培养温度24~26℃;培养25-30d转入继代培养基中;
(3)继代培养:将初代培养获得的无菌苗转入继代培养基中进行增殖扩繁;
继代培养基为D4或D9;
D4配方:DKW+1.0~4.0mg/L6-BA+1.0~4.0mg/LZT+0.25~0.75mg/LIBA+28~30g/L蔗糖+6.5~7.5g/L琼脂+1.0~4.0g/LPVP-K30,pH值调至5.8~6.0,其余为水;
D9配方:DKW+2.0~5.0mg/LZT+0.25~1.5mg/LTDZ+0.25~1.0mg/LIBA+28~30g/L蔗糖+6.5~7.5g/L琼脂+1.0~4.0g/LPVP-K30,pH值调至5.8~6.0,其余为水;
1500~2500lux光照强度下,每天14~16h的光照培养,培养温度24~2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荣利李勇于翠董朝霞朱志贤邓文胡兴明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