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栽培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8830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03
一种植物栽培系统,涉及植物种植技术领域,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栽培容器和叶腹供光装置,还包括叶背供光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叶背供光装置以开发叶片背面的光合能力,既解决了高密度种植中植株下部叶片光照强度不足的问题,也尽可能地充分挖掘叶背的光合潜力,提高了植物整体的光合能力、生长速度和最终产量;叶背供光装置的基板、保护壳体等均采用散热性能良好的材质,以延长LED发光单元的使用寿命,并且对LED发光单元的电连接线路结构进行了优化,节省了成本;针对水培技术,采取了多重防水措施,尽力降低长久使用后产生漏电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植物栽培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种植
,尤其涉及一种植物栽培系统。
技术介绍
光照与作物的生长有密切的关系。最大限度的捕捉光能,充分挖掘植物光合作用的潜力,将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效益。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的推动,普遍采用全人工光植物生产系统,如植物工厂,周年生产花卉、瓜果、蔬菜等。目前大规模运行的全人工光植物生产系统,存在光供应不合理,光源能耗过大,光源方式有缺陷,或植物局部供光不平衡等问题。尤其在全人工光栽培系统中,采用多层立体高密度的种植模式,处于植株冠层下部的叶片由于受到顶部叶片和周围植株的遮挡,光照强度不足,导致出现光合速率降低、叶片发育不良等问题。现有的供光措施并不能完全发掘植物的光合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方案中顶部(叶片腹面)供光的方式不能完全发掘植株整体光合能力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植物栽培系统。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植物栽培系统,包括栽培容器和叶腹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叶背供光装置,所述叶背供光装置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设置有多个定植孔和发光源。...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植物栽培系统,包括栽培容器(1)和叶腹供光装置(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叶背供光装置(3),所述叶背供光装置(3)包括基板(31),所述基板(31)上设置有多个定植孔(311)和发光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物栽培系统,包括栽培容器(1)和叶腹供光装置(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叶背供光装置(3),所述叶背供光装置(3)包括基板(31),所述基板(31)上设置有多个定植孔(311)和发光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还设置有电源接口(32),所述发光源为和所述电源接口(32)电连接的多个LED发光单元(33);所述基板(31)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LED发光单元(33)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植物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31)设置有保护壳体(34),所述基板(31)顶部设置有透光板(35);所述保护壳体(34)在所述定植孔(311)处设置有套管(3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植物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接口(32)为防水电源接口,所述LED发光单元(33)表面和所述透光板(35)表面、所述基板(31)和保护壳体(34)及透光板(35)之间、所述透光板(35)和套管(341)之间均设置有防水层;所述套管(341)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植株的定植篮(34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植物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和透光板之间还设置有反光膜。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植物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LED发光单元(33)分为多组,每个定植孔(311)周围至少设置有一组LED发光单元(33),每一组中的LED发光单元(33)围绕所述定植孔(311)均匀分布且与所述定植孔(311)中心的距离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植物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定植孔(311)在所述基板(31)上阵列分布,每列所述定植孔(311)设置有一组和所述电源接口(32)电连接的电源线,所述电源线包括第一走线(321)、第二走线(322)和第三走线(323),所述第一走线(321)包括第一电极连接点(3211)和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点(3211)上的第一对称线(3212),所述第一对称线(3212)包括多组关于同一列多个定植孔(311)的圆心连接线对称分布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秋红王芳马伟杨其长彭宏贵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