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锻工艺用高效液冷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8772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锻工艺用高效液冷板,包括主板框架,主板框架为工字型结构,主板框架的两侧梁板上分别固定安装有进液口和出液口,主板框架的内部开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流道,且流道的上表面铺设有导热垫板,流道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支撑条,抓板框架两侧梁板的外侧边缘安转有固定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多根支撑条通过冷锻工艺固定于主板框架的底面,且相连两根支撑条之间具有间距,既能够加强液冷板底部的承重性,同时也能够在流道换热过程中起到导热效果,方便将热量从底部传递出,整体结构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具有高强度热传递快的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锻工艺用高效液冷板
本技术涉及散热器液冷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冷锻工艺用高效液冷板。
技术介绍
传统的液冷板技术经过不断的发展应用在各行各业的散热领域,可以将其概括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埋管式液冷板,将铜管或钢管嵌入基板中,二是在基材上加工出相应的流道,三是制作出独立的翅片嵌入基材连接作为散热片,而现有散热器所用的液冷板散热效果不够全面,换热面积小,同时液冷板在长时间换热环境下需要保持高强度结构才能够维持长久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冷锻工艺用高效液冷板,既能够加强液冷板底部的承重性,同时也能够在流道换热过程中起到导热效果,方便将热量从底部传递出,整体结构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具有高强度热传递快的特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冷锻工艺用高效液冷板,包括主板框架,所述主板框架为工字型结构,所述主板框架的两侧梁板上分别固定安装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主板框架的内部开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流道,且每两道相邻所述流道的左右两端部均通过连通管路相连通,所述流道的上表面铺设有导热垫板,所述流道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支撑条,所述抓板框架两侧梁板的外侧边缘安转有固定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螺栓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通过流道相连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通管路分别和进液口、出液口相连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热垫板由导热硅胶材料制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条由铝合金材料制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板框架由铝合金材料制成,所述连通管路分别位于主板框架两侧梁板的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由冷却液通过进液口通过连通管路分别进入多道相互平行的流道再通过连通管路以及出液口流出,实现和主板框架内部流道冷却液换热的作用,多根支撑条通过冷锻工艺固定于主板框架的底面,且相连两根支撑条之间具有间距,既能够加强液冷板底部的承重性,同时也能够在流道换热过程中起到导热效果,方便将热量从底部传递出,整体结构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具有高强度热传递快的特性。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图;图中:1、主板框架;2、进液口;3、出液口;4、流道;5、连通管路;6、连通管路;7、支撑条;8、固定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其中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全部指的是相同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本技术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实施例1如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冷锻工艺用高效液冷板,包括主板框架1,主板框架1为工字型结构,主板框架1的两侧梁板上分别固定安装有进液口2和出液口3,主板框架1的内部开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流道4,且每两道相邻流道4的左右两端部均通过连通管路5相连通,流道4的上表面铺设有导热垫板6,流道4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支撑条7,抓板框架1两侧梁板的外侧边缘安转有固定板8。进一步的,固定板8上开设有螺栓孔,方便整个液冷板固定在散热器机壳壳体上,也可将电源模块通过外接螺栓固定在螺栓孔上。进液口2和出液口3通过流道4相连通,冷却液通过进液口2进入在主板框架1内部的流道4流通后从出液口3处流出。连通管路5分别和进液口2、出液口3相连通,冷却液通过进液口2通过连通管路5分别进入多道相互平行的流道4再通过连通管路5以及出液口3流出。导热垫板6由导热硅胶材料制成,将电源模块放置在主板框架1的表面上,通过导热垫板6进行支撑,电源模块底面的热量通过导热垫板6传递至主板框架1处,实现和主板框架1内部流道冷却液换热的作用。支撑条7由铝合金材料制成,铝合金热传递速度快、重量轻,适用于各种对重量有苛刻要求的环境,其耐腐蚀性能也明显优于其他金属,多根支撑条7通过冷锻工艺固定于主板框架1的底面,且相连两根支撑条7之间具有间距,既能够加强液冷板底部的承重性,同时也能够在流道4换热过程中起到导热效果,方便将热量从底部传递出。主板框架1由铝合金材料制成,连通管路5分别位于主板框架1两侧梁板的内部,整块主板框架1具有良好的导热效果,同时结构强度高,承重效果好。具体的,将电源模块放置在主板框架1的表面上,通过导热垫板6进行支撑,电源模块底面的热量通过导热垫板6传递至主板框架1处,冷却液通过进液口2通过连通管路5分别进入多道相互平行的流道4再通过连通管路5以及出液口3流出,实现和主板框架1内部流道冷却液换热的作用,多根支撑条7通过冷锻工艺固定于主板框架1的底面,且相连两根支撑条7之间具有间距,既能够加强液冷板底部的承重性,同时也能够在流道4换热过程中起到导热效果,方便将热量从底部传递出。本技术由冷却液通过进液口2通过连通管路5分别进入多道相互平行的流道4再通过连通管路5以及出液口3流出,实现和主板框架1内部流道冷却液换热的作用,多根支撑条7通过冷锻工艺固定于主板框架1的底面,且相连两根支撑条7之间具有间距,既能够加强液冷板底部的承重性,同时也能够在流道4换热过程中起到导热效果,方便将热量从底部传递出,整体结构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具有高强度热传递快的特性。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锻工艺用高效液冷板,包括主板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框架(1)为工字型结构,所述主板框架(1)的两侧梁板上分别固定安装有进液口(2)和出液口(3),所述主板框架(1)的内部开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流道(4),且每两道相邻所述流道(4)的左右两端部均通过连通管路(5)相连通,所述流道(4)的上表面铺设有导热垫板(6),所述流道(4)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支撑条(7),所述主板框架(1)两侧梁板的外侧边缘安转有固定板(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锻工艺用高效液冷板,包括主板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框架(1)为工字型结构,所述主板框架(1)的两侧梁板上分别固定安装有进液口(2)和出液口(3),所述主板框架(1)的内部开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流道(4),且每两道相邻所述流道(4)的左右两端部均通过连通管路(5)相连通,所述流道(4)的上表面铺设有导热垫板(6),所述流道(4)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支撑条(7),所述主板框架(1)两侧梁板的外侧边缘安转有固定板(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锻工艺用高效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8)上开设有螺栓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锻工艺用高效液冷板,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东徐旻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计源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