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多用高效节能开水器,包括开水器,开水器的内部顶端固定连接有开水盛装筒,底端固定连接有换热机构,换热机构的内部设置有盘状水管,且水管与开水盛装筒底部连通,开水器的外部设置有水龙头,所述开水盛装筒的下方设置有温水筒,且温水筒与开水盛装筒之间通过管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开水盛装筒内部的温度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达不到预设值时,电磁阀打开,从而将开水盛装筒内部的水输送至温水筒中,在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水筒内部温度不足以及在第二水位传感器被触发时,启动第一水泵进行动作,将温水筒内部水源向换热机构入口端的水管内部进行输送,进行回流,以此实现对于低温水流的高效利用,提升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用高效节能开水器
本技术涉及开水器
,尤其涉及多用高效节能开水器。
技术介绍
开水器是利用电能或者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加热开水的设备,其容量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大致由2升-200升不等,功率范围从600W-22KW不等。主要适用于企业单位、酒店、部队、车站、机场、工厂、医院、学校、公寓等公共场合。相对于传统的锅炉具有安全,快速,噪音小,环保无污染的优点,并且开水的供应不分时段,随时都可提供。现有的开水器多大只能进行开水的盛装,开水在盛装筒中进行存放时,在经过较长时间后,水温下降,但由于水不能进行回流,从而造成初始放水时的水温较低,降低了开水器的效益;并且现有的开水器大多不能对外流的水进行回收,因而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水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开水器大多不能进行水温较低开水回流及不能进行水资源的回收利用的问题,而提出的多用高效节能开水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多用高效节能开水器,包括开水器,开水器的内部顶端固定连接有开水盛装筒,底端固定连接有换热机构,换热机构的内部设置有盘状水管,且水管与开水盛装筒底部连通,开水器的外部设置有水龙头,所述开水盛装筒的下方设置有温水筒,且温水筒与开水盛装筒之间通过管道连通,并且管道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温水筒的外部连通有第一水泵,且第一水泵通过管道与换热机构内部的水管连通,所述水龙头的下方设置有与开水器滑动连接的承接槽,且承接槽的下方连通有过滤箱,并且过滤箱与换热机构内部的水管连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开水器的外部设置有第一温度显示器和第二温度显示器,且第一温度显示器和第二温度显示器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水位显示器和第二水位显示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开水盛装筒内部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一水位传感器,所述温水筒内部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水位传感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开水盛装筒和温水筒的底端均通过管道与水龙头之间连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承接槽与过滤箱之间通过管道连通,且过滤箱的下方连通有第二水泵,且第二水泵的输出端与换热机构内部水管之间连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过滤箱的内部设置有螺管,且螺管的一端与外部连接管连通,另一端连通有滤渣机构,所述滤渣机构与杀菌机构之间连通,且杀菌机构与消毒机构之间连通,并且消毒机构与第二水泵的输入端连通。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开水盛装筒内部的温度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达不到预设值时,电磁阀打开,从而将开水盛装筒内部的水输送至温水筒中,外部水源对开水盛装筒内部进行补充,在打开温水水龙头时,温水筒内部的温水通过管道流出,在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水筒内部温度不足时,启动第一水泵进行动作,将温水筒内部水源向换热机构入口端的水管内部进行输送,进行回流,在第二水位传感器被触发时,同样通过第一水泵进行内部水流的抽出,保证装置的稳定运行,以此实现对于低温水流的高效利用,提升装置的实用性。2、本技术中,承接水时,漏出的水流流至承接槽中,承接槽在进行收集后,通过管道流至螺管中,进行初步的存储,通过螺管结构,提升水的存储量,启动第二水泵进行动作,第二水泵驱动螺管内部的水流进行流动,水流依次通过滤渣机构、杀菌机构和消毒机构,完成过滤、杀菌、消毒后回流至换热机构内部的水管中进行回收利用,从而提升对于水资源的重复利用,提升装置的节能性。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正视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纵剖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过滤机构结构图;图例说明:1、开水器;2、水龙头;3、承接槽;4、第一温度显示器;5、第二温度显示器;6、第一水位显示器;7、第二水位显示器;8、开水盛装筒;9、第一温度传感器;10、第一水位传感器;11、温水筒;12、第二温度传感器;13、第二水位传感器;14、电磁阀;15、换热机构;16、水管;17、过滤箱;18、第一水泵;19、第二水泵;20、螺管;21、滤渣机构;22、杀菌机构;23、消毒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多用高效节能开水器,包括开水器1,开水器1的内部顶端固定连接有开水盛装筒8,底端固定连接有换热机构15,换热机构15的内部设置有盘状水管16,盘状水管16有利于加热的进行,且水管16与开水盛装筒8底部连通,开水器1的外部设置有水龙头2,开水盛装筒8的下方设置有温水筒11,且温水筒11与开水盛装筒8之间通过管道连通,并且管道上设置有电磁阀14,电磁阀14与第一温度传感器9之间电性连接,温水筒11的外部连通有第一水泵18,第一水泵18与第二温度传感器12和第二水位传感器13之间均电性连接,且第一水泵18通过管道与换热机构15内部的水管16连通,水龙头2的下方设置有与开水器1滑动连接的承接槽3,且承接槽3的下方连通有过滤箱17,并且过滤箱17与换热机构15内部的水管16连通。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开水器1的外部设置有第一温度显示器4和第二温度显示器5,第一温度显示器4和第二温度显示器5分别与第一温度传感器9和第一水位传感器10之间电性连接,且第一温度显示器4和第二温度显示器5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水位显示器6和第二水位显示器7。具体的,如图2所示,开水盛装筒8内部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9和第一水位传感器10,温水筒11内部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12和第二水位传感器13,开水盛装筒8和温水筒11的底端均通过管道与水龙头2之间连通。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承接槽3与过滤箱17之间通过管道连通,且过滤箱17的下方连通有第二水泵19,且第二水泵19的输出端与换热机构15内部水管16之间连通,过滤箱17的内部设置有螺管20,且螺管20的一端与外部连接管连通,另一端连通有滤渣机构21,滤渣机构21与杀菌机构22之间连通,且杀菌机构22与消毒机构23之间连通,并且消毒机构23与第二水泵19的输入端连通。工作原理:在需要接热水时,将水杯放置到承接槽3上方,通过水龙头2放水,在打开开水水龙头2时,开水盛装筒8内开水通过管道流出,开水流出后,触发第一水位传感器10时,外部输水机构对开水器1内部进行输水,对开水进行补充,在开水盛装筒8内部的温度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9检测达不到预设值时,电磁阀14打开,从而将开水盛装筒8内部的水输送至温水筒11中,外部水源对开水盛装筒8内部进行补充,在打开温水水龙头2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用高效节能开水器,包括开水器(1),开水器(1)的内部顶端固定连接有开水盛装筒(8),底端固定连接有换热机构(15),换热机构(15)的内部设置有盘状水管(16),且水管(16)与开水盛装筒(8)底部连通,开水器(1)的外部设置有水龙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水盛装筒(8)的下方设置有温水筒(11),且温水筒(11)与开水盛装筒(8)之间通过管道连通,并且管道上设置有电磁阀(14),所述温水筒(11)的外部连通有第一水泵(18),且第一水泵(18)通过管道与换热机构(15)内部的水管(16)连通,所述水龙头(2)的下方设置有与开水器(1)滑动连接的承接槽(3),且承接槽(3)的下方连通有过滤箱(17),并且过滤箱(17)与换热机构(15)内部的水管(16)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多用高效节能开水器,包括开水器(1),开水器(1)的内部顶端固定连接有开水盛装筒(8),底端固定连接有换热机构(15),换热机构(15)的内部设置有盘状水管(16),且水管(16)与开水盛装筒(8)底部连通,开水器(1)的外部设置有水龙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水盛装筒(8)的下方设置有温水筒(11),且温水筒(11)与开水盛装筒(8)之间通过管道连通,并且管道上设置有电磁阀(14),所述温水筒(11)的外部连通有第一水泵(18),且第一水泵(18)通过管道与换热机构(15)内部的水管(16)连通,所述水龙头(2)的下方设置有与开水器(1)滑动连接的承接槽(3),且承接槽(3)的下方连通有过滤箱(17),并且过滤箱(17)与换热机构(15)内部的水管(16)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高效节能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水器(1)的外部设置有第一温度显示器(4)和第二温度显示器(5),且第一温度显示器(4)和第二温度显示器(5)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水位显示器(6)和第二水位显示器(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畅,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浦康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