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施鸿专利>正文

太阳能景观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8647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太阳能景观灯,涉及照明设备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灯箱,所述灯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灯箱的内底壁和隔板的相对侧固定连接有景观灯带,所述隔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与景观灯带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隔板的顶部铰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太阳能组件,所述固定杆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固定杆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螺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螺杆,带动滑块下移时,使太阳能组件将第一太阳能板和第二太阳能板展平,增大第一太阳能板和第二太阳能板与阳光的接触面积,带动滑块上移时,太阳能组件将第一太阳能板和第二太阳能板收缩折叠到一起,起到便于调节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太阳能景观灯
本技术涉及照明设备
,更具体地说它是太阳能景观灯。
技术介绍
太阳能景观灯以太阳能发电作为电能供给,提供夜间道路照明,采用高光效照明光源设计,光控加时控,具有亮度高、安装简便、工作稳定可靠、不铺设电缆、不消耗常规能源、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属于当今社会大力提倡利用的绿色能源产品。目前,现有的太阳能景观灯需要使用比自身体积大不少的太阳能板才能满足使用需求,但太阳能板太大又需要考虑如何固定,这就成为了目前需要解决的难题,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太阳能景观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太阳能景观灯,其优点在于采用可折叠的太阳能板,有效解决固定难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太阳能景观灯,包括灯箱,所述灯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灯箱的内底壁和隔板的相对侧固定连接有景观灯带,所述隔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与景观灯带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隔板的顶部铰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太阳能组件,所述固定杆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固定杆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依次贯穿固定杆和滑块并与固定杆的内底壁转动连接,所述灯箱的顶部螺纹连接有防护盖,所述防护盖为铁合金材料构件。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太阳能组件包括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内壁背面从上到下依次滑动连接有第三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第五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靠近固定杆的一侧与滑块铰接,所述第三连接杆的背面铰接有与第五连接杆铰接的第四连接杆,所述第四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均与第一连接杆铰接,所述第四连接杆的正面铰接有第六连接杆。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杆的背面铰接有第一太阳能板,所述第五连接杆的背面铰接有与第六连接杆铰接的第二太阳能板,所述第一太阳能板和第二太阳能板铰接,所述第一太阳能板和第二太阳能板的输出端均与蓄电池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杆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口,所述滑口的内壁滑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靠近第一螺杆的一侧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远离第一螺杆的一侧与第二连接杆铰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灯箱的表面嵌入安装有透光板,所述透光板为亚克力材料构件。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灯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预埋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第一螺杆,带动滑块下移时,使太阳能组件将第一太阳能板和第二太阳能板展平,增大第一太阳能板和第二太阳能板与阳光的接触面积,带动滑块上移时,太阳能组件将第一太阳能板和第二太阳能板收缩折叠到一起,起到便于调节的效果;2、通过设置预埋件,使灯箱固定得更加稳固,避免遇到恶劣天气时,因根基不稳而被吹倒,起到良好的稳固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正视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中:1、灯箱;101、透光板;2、第一螺杆;3、隔板;4、固定杆;5、太阳能组件;501、第一连接杆;502、第二连接杆;503、转动杆;504、第三连接杆;505、第四连接杆;506、第五连接杆;507、第六连接杆;508、第一太阳能板;509、第二太阳能板;6、防护盖;7、蓄电池;8、景观灯带;9、第二螺杆;10、预埋件;11、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太阳能景观灯,包括灯箱1,灯箱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3,灯箱1的内底壁和隔板3的相对侧固定连接有景观灯带8,隔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7,蓄电池7的输出端与景观灯带8输入端电性连接,隔板3的顶部铰接有固定杆4,固定杆4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太阳能组件5,太阳能组件5包括转动杆503,转动杆503的内壁背面从上到下依次滑动连接有第三连接杆504、第一连接杆501、第五连接杆506和第二连接杆502,第二连接杆502靠近固定杆4的一侧与滑块11铰接,第三连接杆504的背面铰接有与第五连接杆506铰接的第四连接杆505,第四连接杆505和第二连接杆502均与第一连接杆501铰接,第四连接杆505的正面铰接有第六连接杆507,转动杆503的背面铰接有第一太阳能板508,第五连接杆506的背面铰接有与第六连接杆507铰接的第二太阳能板509,第一太阳能板508和第二太阳能板509铰接,第一太阳能板508和第二太阳能板509的输出端均与蓄电池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固定杆4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11,固定杆4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螺杆2,第一螺杆2依次贯穿固定杆4和滑块11并与固定杆4的内底壁转动连接,灯箱1的顶部螺纹连接有防护盖6,防护盖6为铁合金材料构件。在图4中,固定杆4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口,滑口的内壁滑动连接有限位块,限位块靠近第一螺杆2的一侧与滑块11固定连接,限位块远离第一螺杆2的一侧与第二连接杆502铰接,通过设置滑口,有效限定限位块的运行轨迹,使装置运行更加顺畅,起到有效减小摩擦力的效果。在图2中,灯箱1的表面嵌入安装有透光板101,透光板101为亚克力材料构件,通过设置透光板101,使降低景观灯带8的光线穿透力,起到良好护眼的效果。在图1中,灯箱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杆9,第二螺杆9的表面螺纹连接有预埋件10,通过设置预埋件10,使灯箱1固定得更加稳固,避免遇到恶劣天气时,因根基不稳而被吹倒,起到良好的稳固的效果。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工作人员首先将预埋件10深埋地下,通过设置预埋件10,使灯箱1固定得更加稳固,避免遇到恶劣天气时,因根基不稳而被吹倒,起到良好的稳固的效果,然后将灯箱1通过第二螺杆9螺纹连接到预埋件10上,即可使用,当光线充足时,工作人员先将防护盖6拧下,通过设置防护盖6,避免灯箱1内部进水使内部结构生锈或损坏,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然后将固定杆4旋直,然后旋转第一螺杆2,通过设置第一螺杆2,带动滑块11下移时,使太阳能组件5将第一太阳能板508和第二太阳能板509展平,增大第一太阳能板508和第二太阳能板509与阳光的接触面积,带动滑块11上移时,太阳能组件5将第一太阳能板508和第二太阳能板509收缩折叠到一起,起到便于调节的效果,使第一螺杆2带动滑块11下移,滑块11同时带动两边的限位块下移,限位块带动第二连接杆502,第二连接杆502同时带动第一连接杆501和转动杆503,第一连接杆501和转动杆503同时带动第三连接杆504,第二连接杆502和转动杆503同时带动第五连接杆506,第三连接杆504和第五连接杆506同时带动第四连接杆505,第四连接杆505带动第六连接杆507,使第五连接杆506和第六连接杆507同时带动第二太阳能板509,将第一太阳能板508和第二太阳能板50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太阳能景观灯,包括灯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箱(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3),所述灯箱(1)的内底壁和隔板(3)的相对侧固定连接有景观灯带(8),所述隔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7),所述蓄电池(7)的输出端与景观灯带(8)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隔板(3)的顶部铰接有固定杆(4),所述固定杆(4)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太阳能组件(5),所述固定杆(4)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11),所述固定杆(4)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螺杆(2),所述第一螺杆(2)依次贯穿固定杆(4)和滑块(11)并与固定杆(4)的内底壁转动连接,所述灯箱(1)的顶部螺纹连接有防护盖(6),所述防护盖(6)为铁合金材料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太阳能景观灯,包括灯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箱(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3),所述灯箱(1)的内底壁和隔板(3)的相对侧固定连接有景观灯带(8),所述隔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7),所述蓄电池(7)的输出端与景观灯带(8)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隔板(3)的顶部铰接有固定杆(4),所述固定杆(4)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太阳能组件(5),所述固定杆(4)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11),所述固定杆(4)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螺杆(2),所述第一螺杆(2)依次贯穿固定杆(4)和滑块(11)并与固定杆(4)的内底壁转动连接,所述灯箱(1)的顶部螺纹连接有防护盖(6),所述防护盖(6)为铁合金材料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景观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组件(5)包括转动杆(503),所述转动杆(503)的内壁背面从上到下依次滑动连接有第三连接杆(504)、第一连接杆(501)、第五连接杆(506)和第二连接杆(502),所述第二连接杆(502)靠近固定杆(4)的一侧与滑块(11)铰接,所述第三连接杆(504)的背面铰接有与第五连接杆(506)铰接的第四连接杆(505),所述第四连接杆(505)和第二连接杆(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鸿
申请(专利权)人:施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