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管道悬挂的沉降监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85537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管道悬挂的沉降监控装置,属于城市管道相关技术领域,解决了城市管道易受力变形、安全性能低的问题。包括基准墩和双拼槽钢支架,双拼槽钢支架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凹槽内部,双拼槽钢支架的中部设置有支架套箍,支架套箍下方依次连接有第一钢丝、紧线器、第二钢丝和管道套箍,管道套箍内部套设有既有管道,双拼槽钢支架下端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下端连接有第一监控平台,第一监控平台包括报警器、接触开关和百分表支架,管道套箍的侧面固定有第二监控平台,第二监控平台上方设置有百分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实用广泛;可实时灵敏监控既有管道沉降,通过紧线器调节既有管道位移,控制既有管道变形,起到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管道悬挂的沉降监控装置
本技术属于城市管道相关
,涉及一种监控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管道悬挂的沉降监控装置。
技术介绍
城市地下管线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地下管线的数量和规模越来越大,构成状况也越来越复杂。城市管道一般沿城市道路敷设,而地铁建设往往是在地面建设、地下管线发展到相当规模才开始的,因而地铁建设往往需要穿越大量的地下管线。隧道开挖难以避免的会对既有管线产生扰动,城市管道如自来水管道等多为刚性管道,需要严格控制其变形,而部分压力式管道,外加的附加变形易引起管道炸裂,造成严重的后果,如燃气管道爆炸。如何在地下隧道开挖过程中防止管线变形过大,以保护地下管线的安全,成为地铁下穿工程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管道悬挂的沉降监控装置,该装置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防止城市管道受力变形且如何提高安全性能。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管道悬挂的沉降监控装置,包括基准墩和双拼槽钢支架,所述基准墩的数量为两个,基准墩上均开设有凹槽,双拼槽钢支架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凹槽内部,双拼槽钢支架的中部设置有支架套箍,支架套箍下方依次连接有第一钢丝、紧线器、第二钢丝和管道套箍,管道套箍内部套设有既有管道,双拼槽钢支架下端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下端连接有第一监控平台,第一监控平台包括报警器、接触开关和百分表支架,管道套箍的侧面固定有第二监控平台,第二监控平台上方设置有百分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在既有管道被下穿施工位置开挖探坑,直接浇筑或者安装基准墩,将双拼槽钢支架安装在基准墩上方,支架套箍安装在双拼槽钢支架上,然后再向下依次安装第一钢丝,紧线器、管道套箍和第二钢丝,安装完成后,调节紧线器,再安装第一监控平台和第二监控平台,对于施工影响范围较小,基准墩位置不受影响的情况,以第二监控平台的位移为监控值,既有管道沉降达到限值即触发报警器,同时通过百分表可实时读取沉降变化。对于施工范围影响大,基准墩位置会发生变化的情况,应引入基准点,配合水准仪配合报警器和百分表监控既有管道沉降,基于以上两种情况,当既有管道沉降产生风险时,应调节紧线器,对既有管道施加反向位移,并通过百分表读数控制位移量,控制既有管道变形,起到保护既有管道的作用。所述基准墩采用混凝土现场浇筑或预制而成,双拼槽钢支架采用槽钢拼焊制成,双拼槽钢支架上固定有若干刚缀板。采用以上结构,基准墩采用混凝土制成,重量大,结构稳定,其尺寸可以根据施工影响程度及管道保护级别选定,制作方便,精准;采用刚缀板焊接成整体,强度更大,结构更稳定。所述支架套箍由左右两部分对称的钢板组成,支架套箍呈中字型,支架套箍的上端设有两个对称的第一上部垫板,两个第一上部垫板与支架套箍之间通过两个第一上部螺栓副连接,支架套箍的下端设有两个对称的第一下部垫板,两个第一下部垫板与支架套箍之间通过两个第一下部螺栓副,支架套箍的下端及第一下部垫板上均开设有支架套箍孔,第一钢丝上端连接在支架套箍孔上。采用以上结构,支架套箍尺寸根据双拼槽钢支架尺寸选定,通过第一上部螺栓副和第一下部螺栓副的配合可快速拆卸安装,第一上部垫板和第一下部垫板增加锁合压力,第一钢丝上端连接在支架套箍孔上,连接为一个整体。所述管道套箍由左右两部分对称的弧形箍体组成,两个弧形箍体的上端设有两个对称的第二上部垫板,两个对称的第二上部垫板与弧形箍体之间通过两个第二上部螺栓副连接,两个弧形箍体的下端设有两个对称的第二下部垫板,两个第二下部垫板与弧形箍体之间通过两个第二下部螺栓副连接,两个弧形箍体的上端及两个第二上部垫板均开设有管道套箍孔,第二钢丝的下端连接在管道套箍孔上。采用以上结构,管道套箍根据既有管道尺寸选定,通过第二上部螺栓副和第二下部螺栓副的配合可快速拆卸安装,第二上部垫板和第二下部垫板增加锁合压力,第二钢丝的下端连接在管道套箍孔上,连接为一个整体。所述报警器、接触开关和百分表支架均固定在第一监控平台上方,报警器和接触开关电性连接,百分表安装在百分表支架,百分表的指针抵触在第二监控平台上。采用以上结构,接触开关,当既有管道沉降位移达到限值后,第二监控平台因既有管道沉降产生相同的位移,即触发接触开关,报警器开始报警,报警器由接触开关控制,既有管道沉降位移达到限值后报警,百分表安装在百分表支架,安装于第二监控平台上,用于测试既有管道相对基准墩的沉降位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用于管道悬挂的沉降监控装置具有以下优点:本装置结构合理,制作简单,经济实用,适用广泛;采用接触开关连接报警器作为既有管道的沉降报警装置,采用百分表实时监控既有管道沉降,监控灵敏,当既有管道沉降达到限值或即将达到限值而存在风险时,可以通过支架套箍和管道套箍之间的紧线器调节既有管道位移,控制既有管道变形,起到保护既有管道的作用,同时支架套箍和管道套箍方便拆卸安装,工作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双拼槽钢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支架套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管道套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第一监控平台和第二监控平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准墩、2-双拼槽钢支架、2a-刚缀板、3-支架套箍、3a-第一上部垫板、3b-第一下部垫板、3c-第一上部螺栓副、3d-第一下部螺栓副、3e-支架套箍孔、4-紧线器、5-既有管道、6-管道套箍、6a-弧形箍体、6b-第二上部螺栓副、6c-第二上部垫板、6d-管道套箍孔、6e-第二下部螺栓副、6f-第二下部垫板、7-第一监控平台、7a-连接杆、7b-报警器、7c-接触开关、7d-百分表支架、8-第二监控平台、8a-百分表、9-第一钢丝、10-第二钢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管道悬挂的沉降监控装置,包括基准墩(1)和双拼槽钢支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墩(1)的数量为两个,基准墩(1)上均开设有凹槽,双拼槽钢支架(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凹槽内部,双拼槽钢支架(2)的中部设置有支架套箍(3),支架套箍(3)下方依次连接有第一钢丝(9)、紧线器(4)、第二钢丝(10)和管道套箍(6),管道套箍(6)内部套设有既有管道(5),双拼槽钢支架(2)下端连接有连接杆(7a),连接杆(7a)下端连接有第一监控平台(7),第一监控平台(7)包括报警器(7b)、接触开关(7c)和百分表支架(7d),管道套箍(6)的侧面固定有第二监控平台(8),第二监控平台(8)上方设置有百分表(8a)。/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管道悬挂的沉降监控装置,包括基准墩(1)和双拼槽钢支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墩(1)的数量为两个,基准墩(1)上均开设有凹槽,双拼槽钢支架(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凹槽内部,双拼槽钢支架(2)的中部设置有支架套箍(3),支架套箍(3)下方依次连接有第一钢丝(9)、紧线器(4)、第二钢丝(10)和管道套箍(6),管道套箍(6)内部套设有既有管道(5),双拼槽钢支架(2)下端连接有连接杆(7a),连接杆(7a)下端连接有第一监控平台(7),第一监控平台(7)包括报警器(7b)、接触开关(7c)和百分表支架(7d),管道套箍(6)的侧面固定有第二监控平台(8),第二监控平台(8)上方设置有百分表(8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管道悬挂的沉降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墩(1)采用混凝土浇筑制成,双拼槽钢支架(2)采用槽钢拼焊制成,双拼槽钢支架(2)上固定有若干刚缀板(2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管道悬挂的沉降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套箍(3)由左右两部分对称的钢板组成,支架套箍(3)呈中字型,支架套箍(3)的上端设有两个对称的第一上部垫板(3a),两个第一上部垫板(3a)与支架套箍(3)之间通过两个第一上部螺栓副(3c)连接,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景茂王博林王旭杨有海马学宁黄志军韩高孝牛亚强赵文辉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