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动控制摆式双频电磁阻尼结构及阻尼转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8514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主动控制摆式双频电磁阻尼结构,包括上部阻尼器本体、下部阻尼器本体、将上部阻尼器本体和下部阻尼器本体同时容纳在内腔中的阻尼器座、盖设在阻尼器座上的阻尼器盖;还公开了一种阻尼转子,包括上述的主动控制摆式双频电磁阻尼结构,且上部阻尼器本体连接有轴承副,且轴承副中转动插接有支承件,且支承件上端连接转子。利用柔性连接件将阻尼体分为上下两部分,则上下振动块、上下激励和电磁线圈组成的减振系统存在两个主动可调共振频率,可以在两个频率范围内通过主动控制提升阻尼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动控制摆式双频电磁阻尼结构及阻尼转子
本技术属于高速旋转机械振动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主动控制摆式双频电磁阻尼结构及阻尼转子。
技术介绍
随着旋转机械研究的不断深入,机器转子的工作转速也越来越高,甚至超过转子的临界转速。在升速到额定转速的过程中,机器转子不仅会经历系统的临界,还会经历转子的弯曲临界,给转子振动能量耗散和动力学系统稳定性带来巨大的挑战。为了避免振动能量过大带来的损伤和失效,相应的减振耗能技术也不断进步,形成了各式各样的阻尼器。可以主动控制的摆式双频电磁阻尼器是其中典型的耗能装置,具有在两个频率范围内耗散不平衡响应产生的振动能量以及保障系统动力学稳定性的能力,不仅可以考虑旋转系统的共振频率,还可以考虑转子本身的柔性共振频率。对于需要在两个频率范围进行能量耗散和维持稳定性的旋转系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该主动控制摆式双频电磁阻尼器的振动抑制机理是:旋转机械的振动在传递到阻尼器结构后,能量通过油膜振荡进行耗散,经过设计的阻尼器结构可以在旋转系统的两个需要抑制的频率上将阻尼效果最大化,同时通过电磁主动控制将这两个频率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主动控制摆式双频电磁阻尼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阻尼器本体、下部阻尼器本体、将上部阻尼器本体和下部阻尼器本体同时容纳在内腔中的阻尼器座(6)、盖设在阻尼器座(6)上的阻尼器盖(1);/n所述阻尼器座(6)中盛装有阻尼油,所述上部阻尼器本体和下部阻尼器本体之间通过柔性连接件(10)连接,且下部阻尼器本体通过支杆(7)与阻尼器座(6)内腔底部连接,上部阻尼器本体和下部阻尼器本体在阻尼油中震荡,从而消耗所述上部阻尼器本体上端连接的振动源的能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动控制摆式双频电磁阻尼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阻尼器本体、下部阻尼器本体、将上部阻尼器本体和下部阻尼器本体同时容纳在内腔中的阻尼器座(6)、盖设在阻尼器座(6)上的阻尼器盖(1);
所述阻尼器座(6)中盛装有阻尼油,所述上部阻尼器本体和下部阻尼器本体之间通过柔性连接件(10)连接,且下部阻尼器本体通过支杆(7)与阻尼器座(6)内腔底部连接,上部阻尼器本体和下部阻尼器本体在阻尼油中震荡,从而消耗所述上部阻尼器本体上端连接的振动源的能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控制摆式双频电磁阻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阻尼器本体包括:活动插接在阻尼器盖(1)上开设的通槽中的上振动块(11)、上振动块(11)周围缠绕的上电磁线圈(12)、与上电磁线圈(12)平行设置配对的上激励线圈(2),所述上激励线圈(2)安装在阻尼器座(6)的内腔上,上电磁线圈(12)和上激励线圈(2)配对,从而对上振动块(11)施加电磁力消耗上振动块(11)上端连接的振动源的能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控制摆式双频电磁阻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阻尼器本体包括:通过柔性连接件(10)与上振动块(11)连接的下振动块(8)、下振动块(8)周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宇杰贾春奇吴庭苇梁长记
申请(专利权)人: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