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型材组件,所述型材组件包括型材以及芯材,所述型材内部开设有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材包括第一芯材以及密度小于所述第一芯材的第二芯材,所述第一芯材与所述第二芯材均容置于所述空腔内,且所述第一芯材在所述空腔内的填充比例为20%~70%,所述第二芯材在所述空腔内的填充比例为20%~5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该型材组件的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芯材具有较好的阻燃性,密度较大的第一芯材机械强度高,能够支撑空腔的内壁,保证型材组件在遇火燃烧时的结构稳固性,而密度较小的第二芯材质轻并能填充于较多的空腔,第二芯材在遇火时能对第一芯材起到保护和缓冲作用,并强化第一芯材对型材组件的支撑性,进而提高型材组件的耐火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型材组件
本技术涉及耐火制品
,特别是涉及一种型材组件。
技术介绍
型材组件可用于耐火门窗,型材组件由于具有良好的耐火性能因而能在发生火灾时,降低火势的蔓延以给救火提供缓冲时间,并保证型材组件框架的完整性。现有的型材组件主要有断桥铝或耐火高分子材料,该型材组件通常需要在其内部空腔填充其它耐火材料,比如钢衬、防火灌注料、防火膨胀条等。但是在型材组件内部空腔填充上述耐火材料,所涉制备过程较为复杂,制备成本较高且效率较低,还有些耐火材料比如防火灌注料易腐蚀型材,有些耐火材料比如钢衬质量较大,长期使用过程中易造成型材组件的下垂,从而影响型材组件的结构稳定性。目前,对于实现实际应用中的防火要求,实现耐火完整性达到一定时长的耐火方案仍需做出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制备工艺简单、耐火性能好并能实现实际防火要求的型材组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型材,所述型材组件包括型材以及芯材,所述型材内部开设有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材包括第一芯材以及密度小于所述第一芯材的第二芯材,所述第一芯材与所述第二芯材均容置于所述空腔内,且所述第一芯材在所述空腔内的填充比例为20%~70%,所述第二芯材在所述空腔的填充比例为20%~5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芯材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内腔,所述第一芯材通过所述第一内腔收容并包覆所述第二芯材,所述型材通过所述空腔收容并包覆所述第一芯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腔的横截面呈“口”字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芯材的横截面呈“十”字形,所述第一芯材与所述空腔的内壁之间形成多个第二内腔,所述第二芯材容置于所述第二内腔内并位于所述第一芯材与所述型材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腔包括第一空腔及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的体积比为(3~5):5,所述芯材至少部分地填充于所述第二空腔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型材组件还包括贴设于所述型材上的防火膨胀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型材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型材外的表层结构,所述表层结构连接于所述型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所述型材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芯材具有较好的阻燃性,密度较大的第一芯材机械强度高,能够支撑空腔的内壁,保证型材组件在遇火燃烧时的结构稳固性,而密度较小的第二芯材质轻并能填充于较多的空腔,第二芯材在遇火时能对第一芯材起到保护和缓冲作用,并强化第一芯材对型材组件的支撑性,进而提高型材组件的耐火性能。经验证,第一芯材在型材组件的空腔内的填充比例为20%~70%,且第二芯材在空腔内的填充比例为20%~50%时便能使该型材组件在遇到火灾时,实现耐火完整性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型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型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耐火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耐火窗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文中所述的耐火完整性指的是在标准耐火实验条件下,建筑门窗某一向火面受火时,在一定时间内阻止火焰和烟气穿透火灾背火面出现火焰的能力。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型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包括面层结构的型材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符合耐火完整性要求的型材组件100,所述型材组件100包括型材10以及芯材20,所述型材10内部开设有空腔11,所述芯材20填充于所述空腔11内。进一步地,所述芯材20包括第一芯材21以及第二芯材22,第一芯材21以及第二芯材22均填充于空腔11内,且第一芯材21的密度大于第二芯材22的密度。所述第一芯材22支撑所述空腔11的内壁,且所述第一芯材21的填充比例为20%~70%,所述第二芯材22的填充比例为20%~50%。第一芯材21的填充比例以及第二芯材22的填充比例如果低于20%,则无法实现耐火完整性要求,在该比例范围内,芯材20不仅能够实现耐火完整性要求,而且同时质轻、成本较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芯材21在空腔11内的填充比例为20%~35%,第二芯材22在空腔11内的填充比例为20%~4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芯材21在空腔11内的填充比例为35%~50%,第二芯材22在空腔11内的填充比例为40%~5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芯材21在空腔11内的填充比例为50%~70%,第二芯材22在空腔11内的填充比例为30%~50%。进一步地,第一芯材21支撑空腔11的内壁,能保证型材10在遇火燃烧时的结构稳固性,第二芯材22填充于空腔11内,能在遇火时对第一芯材21起到保护和缓冲作用,并强化第一芯材21对型材10的支撑性,以提升型材组件100整体结构的完整性,使得型材组件100在遇火燃烧时不易坍塌,进而提高型材组件100的耐火性能。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芯材21的密度为1700kg/m3~1850kg/m3。第二芯材22的密度为30kg/m3~100kg/m3,其内部均匀分布有气泡,气泡的存在使得所述芯材20质轻、比强度高,具有一定的力学强度,可吸收冲击载荷。其密度与耐火性能相关,密度越大耐火性能越好,密度越小则耐火性能越差。此外,第二芯材22的密度还影响其重量以及成本。优选地,第一芯材2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内腔(图未示),所述第一芯材21通过所述第一内腔收容并包覆所述第二芯材22,所述型材10通过所述空腔11收容并包覆所述第一芯材21。进一步地,第一空腔的横截面呈“口”字形。另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芯材21的横截面呈“十”字形,所述第一芯材21与所述空腔11的内壁之间形成多个第二内腔(图未示),所述第二芯材22容置于所述第二内腔内并位于所述第一芯材21与所述型材10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芯材21的横截面包括“十”字形、“米”字形、“口”字形、“工”字形中的至少一种。可以理解,在不影响第一芯材21的耐火性能的前提下,本技术对第一芯材21的具体形状不予限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芯材21的横截面还可以为其它规则或不规则形状。具体地,第一芯材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型材组件,所述型材组件包括型材以及芯材,所述型材内部开设有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材包括第一芯材以及密度小于所述第一芯材的第二芯材,所述第一芯材与所述第二芯材均容置于所述空腔内,且所述第一芯材在所述空腔内的填充比例为20%~70%,所述第二芯材在所述空腔内的填充比例为20%~5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型材组件,所述型材组件包括型材以及芯材,所述型材内部开设有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材包括第一芯材以及密度小于所述第一芯材的第二芯材,所述第一芯材与所述第二芯材均容置于所述空腔内,且所述第一芯材在所述空腔内的填充比例为20%~70%,所述第二芯材在所述空腔内的填充比例为20%~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材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内腔,所述第一芯材通过所述第一内腔收容并包覆所述第二芯材,所述型材通过所述空腔收容并包覆所述第一芯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型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腔的横截面呈“口”字形。
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长厚,应思斌,王卫明,贾建红,胡君红,郭继泉,陈攀,严彩华,徐宏中,涂利根,朱国芳,洪晔,黄倩,毛刚,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新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新兰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