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渗水铝合金门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8398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渗水铝合金门窗结构,旨在解决门窗防渗水效果不佳的问题,其包括窗框,窗洞壁与窗框之间设置有多个固定件,所述固定件靠近窗洞壁一端两侧相背延伸形成两个固定段,窗洞壁内凹形成压槽,两个所述固定段均固定于压槽底部;所述压槽底与窗框之间填充有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包括先后涂覆的找平层和防水砂浆层;所述防水砂浆层靠近室外一端侧设置有防渗水机构,所述防渗水机构包括先后涂覆的防水涂层和密封层,所述防水涂层涂覆于找平层,所述防水涂层靠近防水砂浆层一端形成覆盖于窗框的延伸段一,所述密封层涂覆于防水涂层与延伸段一角部,所述密封层覆盖延伸段一后覆盖于窗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防渗水性能相对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渗水铝合金门窗结构
本技术涉及门窗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渗水铝合金门窗结构。
技术介绍
门窗是建筑物围护结构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按其所处的位置不同分为围护构件或分隔构件,有不同的设计要求要分别具有保温、隔热、隔声、防水、防火等功能。通常,窗户的安装方式是直接将门窗安装于平口的窗洞内,通过在窗框与平口的窗洞壁之间打发泡密封胶,再在窗户内外侧打密封硅胶以完成密封式的安装;但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外侧密封硅胶的密封性能易下降,导致防渗水效果不佳。公告号为CN202810504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的一种门窗下口防渗型安装结构,包括设置于门窗外框与墙体之间的副框,所述副框通过副框连接钢片、连接射钉和连接螺钉与所述墙体固定连接,所述门窗外框通过门窗连接钢片及连接螺钉与所述副框固定连接,在所述门窗外框外侧下端的槽口内设置有下反型材,所述下反型材的下端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为泡沫棒,所述墙体与所述副框之间设置有防水砂浆层,所述副框连接钢片被包覆于所述防水砂浆层内,所述门窗外框与所述副框之间设置有发泡密封胶层,所述门窗连接钢片被包覆于所述发泡密封胶层内,所述下反型材及所述门窗外框与所述防水砂浆层之间的内外侧缝隙均设有密封硅胶层。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门窗下口防渗型安装结构,其通过设置密封硅胶层和密封件以防止水从防水砂浆层与下反型材之间内渗;但根据所述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1可知,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由于风化等作用,位于室外一侧的所述密封硅胶层密封效果下降时,水可能从防水砂浆层与下反型材之间内渗,导致整体门窗安装结构防水效果不佳,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渗水铝合金门窗结构,其可相对防止水从窗框与窗洞之间内渗,防渗透性能相对更佳。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渗水铝合金门窗结构,包括安装于墙体开设的窗洞内的窗框,所述墙体开设的窗洞壁与窗框之间设置有多个竖截面呈梯形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靠近窗框一侧固定于窗框,所述固定件靠近窗洞壁一端两侧相背延伸形成两个固定段,所述墙体开设的窗洞壁内凹形成有压槽,所述压槽沿墙体厚度方向朝向室外一侧开口,两个所述固定段均固定于压槽底部;所述压槽底与窗框之间填充有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包括找平层和防水砂浆层,所述找平层和防水砂浆层均沿窗框窗边长度方向先后铺设,所述找平层竖截面呈L形且沿墙体厚度方向靠近室内一端厚度更大,所述找平层靠近室外一端侧与墙体外侧齐平,所述窗框靠近窗洞一侧固定于防水砂浆层,所述防水砂浆层沿墙体厚度方向靠近室外一侧与窗框齐平;所述防水砂浆层沿墙体厚度方向靠近室外一端侧设置有防渗水机构,所述防渗水机构包括沿窗框窗边长度方向先后涂覆的防水涂层和密封层,所述防水涂层涂覆于找平层背离压槽底一侧,所述防水涂层靠近防水砂浆层一端贴设于防水砂浆层延伸形成延伸段一,所述延伸段一覆盖于窗框,所述密封层涂覆于防水涂层与延伸段一角部,所述密封层覆盖延伸段一后覆盖于窗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先在窗洞壁开设压槽,并使得压槽朝向室外一侧开口,形成台阶,从而相对增加室外水内渗的难度,以相对提高防渗水效果;然后通过固定于压槽底的固定件实现窗框的固定,安装窗框之前,先在压槽底与窗框之间设置找平层和防水砂浆层,安装窗框后,找平层和防水砂浆层将压槽底与窗框之间的缝隙填充,从而防止水从盖缝隙内渗,增强防渗水效果;在安装好窗框之后,先在室外一侧涂覆防水涂层,防水涂层形成覆盖于窗框的延伸段一,将窗框与防水砂浆层之间的缝隙堵塞,从而降低室外水通过该缝隙内渗的几率;进一步地,在涂覆防水涂层之后涂覆密封层,密封层覆盖延伸段一后覆盖于窗框,从而防止水从窗框与防水砂浆层之间的缝隙内渗的效果更佳。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防水砂浆层竖截面呈L形且沿墙体厚度方向靠近室内一端厚度更大,所述固定件靠近窗框一侧与防水砂浆层厚度低的一端齐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防水砂浆层靠近室内一侧的厚度更大,固定件的高度低于压槽槽深,从而在防水砂浆层凝固之后,防水砂浆层将窗框靠近室内一侧端包覆,从而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室外水从防水砂浆层与窗框之间的缝隙内渗时难度更大,防渗透性能相对更佳。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防水涂层背离延伸段一一端侧贴附找平层弯折形成延伸段二,所述延伸段二覆盖于墙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涂覆防水涂层时,覆盖于墙体的延伸段二从室外一侧将压槽底与找平层之间的缝隙遮蔽,以降低室外水从该缝隙内渗的几率,从而防渗水效果相对更佳。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密封层竖截面呈直角三角形且其两直角边侧分别为靠近延伸段一一侧和靠近防水涂层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涂覆防水涂层之后涂覆密封层使得,使得密封层远离延伸段一和防水涂层的一侧整体上向下倾斜,当有水落于密封层上时,从而密封层的倾斜面快速滑落,以降低水在密封层上滞留的时间,从而增强防水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窗框包括子框和门窗内框,所述子框固定于固定件,所述子框背离防水砂浆层一侧成型有外防水段,沿墙体厚度方向,所述外防水段位于所述子框靠近室外一端,所述防水涂层和密封层搭接于外防水段上,所述子框背离防水砂浆层一侧成型有两个竖截面呈L形的卡接段,两个所述卡接段相向开口并形成间距,其中一个所述卡接段位于子框背离防水砂浆层一侧的中部位置,所述门窗内框同时卡接于两个所述卡接段,所述门窗内框与外防水段之间卡接有玻璃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窗框时,使得子框上成型的外防水段将位于室外一侧,子框与外防水段一体成型,从而降低水从窗框本体内渗的几率,以保证窗框强度的同时,相对保证其防渗水效果。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子框靠近防水砂浆层一侧成型有多个固定于防水砂浆层的插接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浇注防水砂浆层之后安装窗框,多个插接块插接于凝固的防水砂浆层中,以增强窗框的安装效果;同时,在防水砂浆凝固后,多个插接块与防水砂浆层形成卡接结构,从而相对增强水从防水砂浆层与子框之间的缝隙内渗的难度,防渗水效果相对更佳。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沿墙体厚度方向,所述子框靠近室外一端成型有隔离段,所述隔离段也成型有固定于防水砂浆层的插接块,所述防水涂层和密封层先后覆盖于隔离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子框靠近室外一侧成型与子框一体的隔离段,以增强窗框在安装后的稳定性;此外,位于室外一侧的隔离段相对延长了室外水通过窗框与防水砂浆层之间的缝隙内渗的路径,内渗难度相对增大,防渗水效果相对更佳。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隔离段的竖截面呈直接梯形且其斜边侧为背离防水砂浆层一侧,所述隔离段的下底侧为其靠近子框一侧,所述隔离段的上底侧为其背离子框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室外水落于隔离段上时,从而向下倾斜的隔离段快速滑落,并从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渗水铝合金门窗结构,包括安装于墙体(1)开设的窗洞内的窗框(2),所述墙体(1)开设的窗洞壁与窗框(2)之间设置有多个竖截面呈梯形的固定件(3),所述固定件(3)靠近窗框(2)一侧固定于窗框(2),所述固定件(3)靠近窗洞壁一端两侧相背延伸形成两个固定段(31),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开设的窗洞壁内凹形成有压槽(11),所述压槽(11)沿墙体(1)厚度方向朝向室外一侧开口,两个所述固定段(31)均固定于压槽(11)底部;/n所述压槽(11)底与窗框(2)之间填充有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包括找平层(12)和防水砂浆层(13),所述找平层(12)和防水砂浆层(13)均沿窗框(2)窗边长度方向先后铺设,所述找平层(12)竖截面呈L形且沿墙体(1)厚度方向靠近室内一端厚度更大,所述找平层(12)靠近室外一端侧与墙体(1)外侧齐平,所述窗框(2)靠近窗洞一侧固定于防水砂浆层(13),所述防水砂浆层(13)沿墙体(1)厚度方向靠近室外一侧与窗框(2)齐平;/n所述防水砂浆层(13)沿墙体(1)厚度方向靠近室外一端侧设置有防渗水机构,所述防渗水机构包括沿窗框(2)窗边长度方向先后涂覆的防水涂层(4)和密封层(5),所述防水涂层(4)涂覆于找平层(12)背离压槽(11)底一侧,所述防水涂层(4)靠近防水砂浆层(13)一端贴设于防水砂浆层(13)延伸形成延伸段一(41),所述延伸段一(41)覆盖于窗框(2),所述密封层(5)涂覆于防水涂层(4)与延伸段一(41)角部,所述密封层(5)覆盖延伸段一(41)后覆盖于窗框(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渗水铝合金门窗结构,包括安装于墙体(1)开设的窗洞内的窗框(2),所述墙体(1)开设的窗洞壁与窗框(2)之间设置有多个竖截面呈梯形的固定件(3),所述固定件(3)靠近窗框(2)一侧固定于窗框(2),所述固定件(3)靠近窗洞壁一端两侧相背延伸形成两个固定段(31),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开设的窗洞壁内凹形成有压槽(11),所述压槽(11)沿墙体(1)厚度方向朝向室外一侧开口,两个所述固定段(31)均固定于压槽(11)底部;
所述压槽(11)底与窗框(2)之间填充有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包括找平层(12)和防水砂浆层(13),所述找平层(12)和防水砂浆层(13)均沿窗框(2)窗边长度方向先后铺设,所述找平层(12)竖截面呈L形且沿墙体(1)厚度方向靠近室内一端厚度更大,所述找平层(12)靠近室外一端侧与墙体(1)外侧齐平,所述窗框(2)靠近窗洞一侧固定于防水砂浆层(13),所述防水砂浆层(13)沿墙体(1)厚度方向靠近室外一侧与窗框(2)齐平;
所述防水砂浆层(13)沿墙体(1)厚度方向靠近室外一端侧设置有防渗水机构,所述防渗水机构包括沿窗框(2)窗边长度方向先后涂覆的防水涂层(4)和密封层(5),所述防水涂层(4)涂覆于找平层(12)背离压槽(11)底一侧,所述防水涂层(4)靠近防水砂浆层(13)一端贴设于防水砂浆层(13)延伸形成延伸段一(41),所述延伸段一(41)覆盖于窗框(2),所述密封层(5)涂覆于防水涂层(4)与延伸段一(41)角部,所述密封层(5)覆盖延伸段一(41)后覆盖于窗框(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水铝合金门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砂浆层(13)竖截面呈L形且沿墙体(1)厚度方向靠近室内一端厚度更大,所述固定件(3)靠近窗框(2)一侧与防水砂浆层(13)厚度低的一端齐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水铝合金门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涂层(4)背离延伸段一(41)一端侧贴附找平层(12)弯折形成延伸段二(42),所述延伸段二(42)覆盖于墙体(1)。


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利波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艺康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