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拉式结构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8385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推拉式结构门锁,包括把手、相对间隔设置的前、后盖体与锁利以及贯通插设在锁利上供于与锁利传动配合的方状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方状柱体两端分别设有能通过把手推拉动作驱动锁利开闭的传动构件;所述传动构件具有与把手固定连接的转动片以及传动轴;所述的转动片活动铆接在前、后盖体上,在其一端的侧面圆周均布有多个第一齿牙;所述传动轴穿设安装在前、后盖体上,并且其一端与方状柱体端部配合套设,另一端周面圆周均布有多个与第一齿牙啮合配合的第二齿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把手的推拉动作实现开锁,从而在双手无法自由活动的情况下,只是顶压把手也能实现门锁的开启,生产成本低下,适应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推拉式结构门锁
本技术涉及推拉式结构门锁。
技术介绍
门锁是顾名思义就是用来把门锁住,以防止他人打开这个门的设备。门锁的分类很多,在各个场合对门锁的要求不一样,普通家庭一般用防盗门锁,安全性高而且价格比较便宜。现有的门锁普遍为球形或把手的旋转开门方式,而这种方式在双手均拿取东西无法自由活动的情况下,是无法进行开门的动作的,这样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并且现有门锁为了防盗需要,均设置为屋内反锁后,屋外无法正常开启的状态,只能通过钥匙或其它智能识别方式进行开启,但在室内一些因疾病或意外摔倒昏迷等事故频发的老人或儿童房间中,可能会因房门的反锁而导致房外的人无法进入,拖延了施救时间,造成更大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运用简单的组装与传动方式,通过推拉把手实现开锁方式;且在日常正常情况能实现室内反锁,起到提示与个人空间隐私的效果,在应急情况下,室外的人员能在内部反锁的情况下,能用一些简易的工具打开门锁。推拉式结构门锁,包括把手、相对间隔设置的前、后盖体与锁利以及贯通插设在锁利上供于与锁利传动配合的方状柱体,所述方状柱体两端分别设有能通过把手推拉动作驱动锁利开闭的传动构件;所述传动构件具有与把手固定连接的转动片以及传动轴;所述的转动片活动铆接在前、后盖体上,在其一端的侧面圆周均布有多个第一齿牙;所述传动轴穿设安装在前、后盖体上,并且其一端与方状柱体端部配合套设,另一端周面圆周均布有多个与第一齿牙啮合配合的第二齿牙。进一步地,所述前、后盖体均具有相互卡扣连接的安装内盖与装饰外盖,所述转动片与传动轴均安装设置在安装内盖上;在安装内盖相对的内侧面上下间隔设有定位导柱,以供抵持于锁利上下两侧。进一步地,所述装饰外盖位于远离锁利的一侧贯穿有通槽,所述把手一侧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通过通槽并延伸至装饰外盖内腔与所述转动片固定铆接。进一步地,所述锁利具有用于固定锁舌活动的锁止按钮;所述前、后盖体均贯穿有穿孔,在其中一个穿孔内活动插接有用于按压锁止按钮以使锁舌固定的保险杆。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内盖用于与安装门板的贴合面设置有若干个定位钉,以供于相对间隔设置的安装内盖通过螺钉螺纹配合紧固夹持于安装门板两侧时所述定位钉插固于门板上。综上所述,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把手的推拉动作,致使与把手固定连接的转动片因活动铆接在前、后盖体内的连接方式,而相对前、后盖体转动,通过第一齿牙与第二齿牙的啮合传动,从而驱使传动轴转动,从而带动方状柱体转动,实现驱动锁利内锁舌的伸缩活动,通过运用简单的组装与传动方式,推拉把手实现开锁,从而在双手无法自由活动的情况下,只是顶压把手也能实现门锁的开启,且锁体的整体组装与传动构件所需的零件少,生产成本低下,适应市场需求;在日常正常情况下,能通过按压保险杆致使其顶压锁止按钮,实现室内反锁,起到提示与个人空间隐私的效果。而在室内人员出现意外,无法开门的应急情况下,室外的人员能在内部反锁的情况下,通过柱体穿过位于门外锁把上的穿孔,将锁止按钮推出复位,从而实现门锁在内部反锁的情况外部得开锁,能对室内人员及时施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推拉式结构门锁的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推拉式结构门锁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传动构件的爆炸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前、后盖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锁利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至5所出示的,其本技术的实施例较佳地提供推拉式结构门锁,包括把手1、相对间隔设置的前、后盖体2与锁利3以及贯通插设在锁利3上供于与锁利3传动配合的方状柱体4,所述方状柱体4两端分别设有能通过把手1推拉动作驱动锁利3开闭的传动构件5;所述传动构件5具有与把手1固定连接的转动片6以及传动轴8;所述的转动片6活动铆接在前、后盖体2上,在其一端的侧面圆周均布有多个第一齿牙7;所述传动轴8穿设安装在前、后盖体2上,并且其一端与方状柱体4端部配合套设,另一端周面圆周均布有多个与第一齿牙7啮合配合的第二齿牙9,通过把手1的推拉动作,致使与把手1固定连接的转动片6因活动铆接在前、后盖体2内的连接方式,而相对前、后盖体2转动,通过第一齿牙7与第二齿牙9的啮合传动,从而驱使传动轴8转动,从而带动方状柱体4转动,实现驱动锁利3内锁舌的伸缩活动,通过运用简单的组装与传动方式,推拉把手1实现开锁,从而在双手无法自由活动的情况下,只是顶压把手1也能实现门锁的开启,且锁体的整体组装与传动构件所需的零件少,生产成本低下,适应市场需求。所述前、后盖体2均具有相互卡扣连接的安装内盖10与装饰外盖11,所述转动片6与传动轴8均安装设置在安装内盖10上;在安装内盖10相对的内侧面上下间隔设有定位导柱12,以供抵持于锁利3上下两侧,通过定位导柱12抵持在锁利3上下两侧,避免长期开关门拧动把手的侧向用力,导致门板与锁利3连接处的长期单边受力,导致磨蚀造成锁利3的松动。所述装饰外盖11位于远离锁利3的一侧贯穿有通槽17,所述把手1一侧设有连接座18,所述连接座18通过通槽17并延伸至装饰外盖11内腔与所述转动片6固定铆接。所述锁利3具有用于固定锁舌活动的锁止按钮13;所述前、后盖体2均贯穿有穿孔14,在其中一个穿孔14内活动插接有用于按压锁止按钮13以使锁舌固定的保险杆15,其中锁利3为运用到类似于中国专利文献CN201821357182.8(一种新型的磁力静音锁利)的现有技术。使用时,在日常正常情况下,能通过按压保险杆15致使其顶压锁止按钮13,实现室内反锁,起到提示与个人空间隐私的效果。而在室内人员出现意外,室外人员拍打无法响应开门的应急情况下,室外的人员能在内部反锁的情况下,通过柱体穿过位于门外锁把上的穿孔,将锁止按钮13推出复位,从而实现门锁在内部反锁的情况外部得开锁,能对室内人员及时施救。所述安装内盖10用于与安装门板的贴合面设置有若干个定位钉16,以供于相对间隔设置的安装内盖10通过螺钉螺纹配合紧固夹持于安装门板两侧时所述定位钉16插固于门板上,实现前、后盖体2更好的固定效果,避免因对把手1长期施力造成前、后盖体2的松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推拉式结构门锁,包括把手、相对间隔设置的前、后盖体与锁利以及贯通插设在锁利上供于与锁利传动配合的方状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方状柱体两端分别设有能通过把手推拉动作驱动锁利开闭的传动构件;/n所述传动构件具有与把手固定连接的转动片以及传动轴;所述的转动片活动铆接在前、后盖体上,在其一端的侧面圆周均布有多个第一齿牙;所述传动轴穿设安装在前、后盖体上,并且其一端与方状柱体端部配合套设,另一端周面圆周均布有多个与第一齿牙啮合配合的第二齿牙。/n

【技术特征摘要】
1.推拉式结构门锁,包括把手、相对间隔设置的前、后盖体与锁利以及贯通插设在锁利上供于与锁利传动配合的方状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方状柱体两端分别设有能通过把手推拉动作驱动锁利开闭的传动构件;
所述传动构件具有与把手固定连接的转动片以及传动轴;所述的转动片活动铆接在前、后盖体上,在其一端的侧面圆周均布有多个第一齿牙;所述传动轴穿设安装在前、后盖体上,并且其一端与方状柱体端部配合套设,另一端周面圆周均布有多个与第一齿牙啮合配合的第二齿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拉式结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盖体均具有相互卡扣连接的安装内盖与装饰外盖,所述转动片与传动轴均安装设置在安装内盖上;在安装内盖相对的内侧面上下间隔设有定位导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敬文肖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诺维索玛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