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横管和立柱连接的连接件,属于建材技术领域,该连接件包括接头,所述接头安装在立柱和横管之间;所述接头包括套头和固定座,所述套头上开设有贯穿所述套头上下两侧的中心孔,所述立柱插设在所述中心孔内;所述固定座包括固定板和插板,所述插板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且用于插设在所述横管内,所述插板与所述横管内壁接触且与所述横管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座螺栓连接在所述套头侧部,所述螺栓安装在所述固定板、套头和立柱上,解决了立柱和横管之间连接强度欠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横管和立柱连接的连接件
本技术涉及建材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横管和立柱连接的连接件。
技术介绍
在围栏、护栏等组装型管材领域中,往往需要用到连接件,用于将相邻管件进行固定连接,连接件是建材行业中十分重要的配件之一。授权公告号为CN202611334U、授权公告日为2012年12月19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护栏用连接件,用于固定连接护栏立柱与护栏横梁。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横管与立柱通过连接件连接时,连接件与立柱面面接触并通过螺丝或螺杆连接,整体连接强度欠佳,螺丝或螺杆暴露在外,影响整体美观性,且容易被锈蚀,从而出现松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横管和立柱连接的连接件,其解决了立柱和横管之间连接强度欠佳的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横管和立柱连接的连接件,包括接头,所述接头安装在立柱和横管之间;所述接头包括套头和固定座,所述套头上开设有贯穿所述套头上下两侧的中心孔,所述立柱插设在所述中心孔内;所述固定座包括固定板和插板,所述插板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且用于插设在所述横管内,所述插板与所述横管内壁接触且与所述横管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座螺栓连接在所述套头侧部,所述螺栓安装在所述固定板、套头和立柱上。采用上述结构,组装时,将套头套在立柱上,通过螺栓将固定座、套头和立柱锁紧,然后插入横管,将横管与插板固定即可。由于套头抱紧在立柱四周,因此当固定座、套头和立柱通过螺栓锁紧后,套头和立柱连接强度较高,而横管是先插在插板外侧,再与插板固定,因此横管和固定座之间也具有较好的连接强度,解决了立柱和横管之间连接强度欠佳的问题。进一步优化为:所述插板与所述固定板垂直设置,所述插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插板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板表面的上下两侧且分别与所述横管内表面的上下两侧接触。采用上述结构,提高了插板和横管之间的连接性,能有效提高固定座和横管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优化为:所述插板和所述横管螺丝连接,所述插板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横管上开设有第四安装孔,所述第四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上下对应,所述螺丝穿过所述第四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且安装在所述第四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内。采用上述结构,拆装方便,提高了组装效率,且紧固性较好。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位于两个所述插板之间,所述套头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立柱上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第一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位置相对应,所述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三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和穿孔且安装在所述第三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和穿孔内。采用上述结构,螺栓安装好后,螺栓头部将处于固定板表面,因此横管插入后,螺栓将被完全隐藏住,外形上更加美观,且能对螺栓进行较好的隐藏保护。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套头侧部的四周边缘均固定有侧板,所述横管插设在所述固定板和所述侧板之间。采用上述结构,使得横管插在侧板内,提高了横管与套头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横管和立柱连接牢固,不易松动。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套头相对两侧均固定有侧板,所述侧板上下两侧均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安装孔位置相对应的缺口,所述螺丝头部位于所述缺口内。采用上述结构,便于在缺口内拧动螺丝,使得螺丝拧紧后,螺丝头部位于缺口内。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固定板与所述侧板之间的间距与所述横管壁厚相同。采用上述结构,以使横管插入后,侧板内表面与横管外表面接触,固定板四周边缘以及插板外侧刚好与横管内表面接触。进一步优化为:所述第三安装孔为腰型孔。采用上述结构,便于快速定位固定,且防止因局部误差,导致螺栓无法固定。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组装时,先将套头套在立柱上,然后在套头侧部放置固定座,待固定座上的第三安装孔与第一安装孔、穿孔对准后,再通过螺栓将固定座、套头和立柱锁紧,然后将横管插入到插板与侧板之间,拧上螺丝,此时螺丝头部处于缺口内,而用于固定固定座、套头和立柱的螺栓则被隐藏保护在横管端部。由于套头抱紧在立柱四周,因此当固定座、套头和立柱通过螺栓锁紧后,套头和立柱连接强度较高,而横管是先插在插板与侧板之间,再与插板固定,因此横管和固定座、套头也具有较好的连接强度,解决了立柱和横管之间连接强度欠佳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连接件的使用状态;图2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连接件的使用状态;图3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连接件与立柱、横管之间的配合结构;图4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连接件的结构;图5是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连接件的具体结构。图中,1、立柱;2、横管;3、接头;31、套头;32、侧板;33、缺口;34、固定座;341、固定板;342、插板;343、第二安装孔;344、第三安装孔;35、中心孔;36、第一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用于横管和立柱连接的连接件,如图1-5所示,包括安装在立柱1和横管2之间的接头3。接头3包括套头31和固定座34,套头31上开设有贯穿套头31上下两侧的中心孔35,中心孔35与立柱1相适配,立柱1插设在中心孔35内且与中心孔35侧壁紧贴。参照图1-5,固定座34包括固定板341和插板342,插板342固定在固定板341上且用于插设在横管2内,插板342与横管2内壁接触且与横管2可拆卸连接。插板342与固定板341垂直设置,插板342设置有两个,两个插板342分别位于固定板341外表面的上下两侧且分别与横管2内表面的上下两侧接触。具体的,插板342和横管2采用螺丝连接的方式,插板342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343,第二安装孔343位于插板342中部且贯穿插板342的上下两侧。横管2上开设有第四安装孔(图中未示出),第四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343上下对应,螺丝穿过第四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343且安装在第四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343内。参照图1-5,固定板341、套头31和立柱1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具体的,固定座34螺栓连接在套头31侧部,螺栓安装在固定板341、套头31和立柱1上。固定板341上开设有第三安装孔344,第三安装孔344位于两个插板342之间,套头31侧部开设有第一安装孔36,立柱1侧部开设有穿孔。穿孔、第一安装孔36和第三安装孔344位置相对应,螺栓依次穿过第三安装孔344、第一安装孔36和穿孔且安装在第三安装孔344、第一安装孔36和穿孔内。穿孔、第一安装孔36和第三安装孔344均设置有两个,两个穿孔、两个第一安装孔36和两个第三安装孔344均设置在横管2中心轴的相对两侧。第三安装孔344为腰型孔,第三安装孔344的长度方向与立柱1的宽度方向相同。参照图1-5,套头31侧部的四周边缘均固定有侧板32,横管2插设在固定板341和侧板32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横管和立柱连接的连接件,其特征是:包括接头(3),所述接头(3)安装在立柱(1)和横管(2)之间;/n所述接头(3)包括套头(31)和固定座(34),所述套头(31)上开设有贯穿所述套头(31)上下两侧的中心孔(35),所述立柱(1)插设在所述中心孔(35)内;/n所述固定座(34)包括固定板(341)和插板(342),所述插板(342)固定在所述固定板(341)上且用于插设在所述横管(2)内,所述插板(342)与所述横管(2)内壁接触且与所述横管(2)可拆卸连接;/n所述固定座(34)螺栓连接在所述套头(31)侧部,所述螺栓安装在所述固定板(341)、套头(31)和立柱(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横管和立柱连接的连接件,其特征是:包括接头(3),所述接头(3)安装在立柱(1)和横管(2)之间;
所述接头(3)包括套头(31)和固定座(34),所述套头(31)上开设有贯穿所述套头(31)上下两侧的中心孔(35),所述立柱(1)插设在所述中心孔(35)内;
所述固定座(34)包括固定板(341)和插板(342),所述插板(342)固定在所述固定板(341)上且用于插设在所述横管(2)内,所述插板(342)与所述横管(2)内壁接触且与所述横管(2)可拆卸连接;
所述固定座(34)螺栓连接在所述套头(31)侧部,所述螺栓安装在所述固定板(341)、套头(31)和立柱(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横管和立柱连接的连接件,其特征是:所述插板(342)与所述固定板(341)垂直设置,所述插板(342)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插板(342)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板(341)表面的上下两侧且分别与所述横管(2)内表面的上下两侧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横管和立柱连接的连接件,其特征是:所述插板(342)和所述横管(2)螺丝连接,所述插板(342)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343),所述横管(2)上开设有第四安装孔,所述第四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343)上下对应,所述螺丝穿过所述第四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343)且安装在所述第四安装孔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谌同勇,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凯金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