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脚手架安全带专用附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8332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管脚手架安全带专用附着装置,属于安全带装置领域,包括安全绳、U型卡扣和两个可拆卸附着装置,两个可拆卸附着装置分别可拆卸设置在两根相邻的钢管立杆上,安全绳的两端设置在两个可拆卸附着装置上,并通过U型卡扣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脚手架不同立杆上分别安装一组安全绳专用扣件,并在两组结构相同的安全绳专用扣件之间安装钢丝绳,脚手架安装作业过程中施工人员穿戴的安全带扣接于安全绳上,实现施工人员安全带的安全张挂以及便捷移动,解决了现有脚手架搭设无法固定安全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管脚手架安全带专用附着装置
本技术涉及安全带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管脚手架安全带专用附着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施工现场一般都在建筑物内外都搭设有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脚手架工程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其搭设过程多为高处作业,相关规范要求,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穿戴安全带并在安全带张挂牢固后才能进行高处作业。针对钢管脚手架自身体系特点,相邻竖向钢管立杆间距一般在1-2米之间,所有竖向钢管立杆通过纵横两向的水平钢管采用扣件连接,形成稳定的脚手架体系。搭设工人在脚手架支设过程中,会随着脚手架高度的不断增加而往上作业,当作业高度大于2米时,出于安全考虑,规范要求作业人员必须穿戴安全带并张挂牢固后才能继续作业,安全带为穿戴防护用品,一端穿戴在施工人员身上,另一端扣接于脚手架的水平杆上,由于脚手架水平杆与立杆均有扣件连接,施工人员穿戴的安全带仅能在两个节点间来回移动,其活动半径不超过3米,如需长距离或大范围移动作业,则在每两个钢管节点间重复扣接安全带,操作非常麻烦。部分施工人员为了省时省工,甚至不扣安全带,为脚手架搭设埋下安全隐患。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一种钢管脚手架安全带专用附着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管脚手架安全带专用附着装置,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针对现有钢管脚手架体系特点,其搭设过程中的高处作业施工人员穿戴的安全带无法灵活张挂,以及张挂后无法实现长距离和大范围作业的技术问题。一种钢管脚手架安全带专用附着装置,包括安全绳、U型卡扣和两个可拆卸附着装置,两个可拆卸附着装置分别可拆卸设置在两根相邻的钢管立杆上,安全绳的两端设置在两个可拆卸附着装置上,并通过U型卡扣固定。所述可拆卸附着装置包括两个直角半扣件和安全绳立柱,两个直角半扣件可拆卸设置在钢管立杆上,安全绳立柱固定在两个直角半扣件上,并与钢管立杆平行,安全绳设置在安全绳立柱上。安全绳立柱上还设置有橡胶褥垫片,橡胶褥垫片包裹在安全绳立柱的外侧,安全绳设置在橡胶褥垫片的外侧。所述直角半扣件包括直角底座、扣件活页、螺纹杆、螺帽和转动柱,转动柱贯穿直角底座的一端和扣件活页的一端,扣件活页能够沿着直角底座的一端转动,所述螺纹杆一端固定在直角底座的另一端,扣件活页另一端扣在螺纹杆上,螺帽螺纹设置在螺纹杆并紧压扣件活页。所述橡胶褥垫片的厚度为5-8mm,安全绳为钢丝绳,直径为8-10mm,长度为15-25米。所述安全绳每端设置U型卡扣的个数为4个,4个U型卡扣等间距设置,相邻两个U型卡扣间距为6-7d,d为钢丝绳直径。所述安全绳立柱为一级圆钢,直径为16-22mm,立柱长度30-40cm,两个直角底座焊接在安全绳立柱的两端,且同一侧上。该装置包括两组安全绳专用扣件、橡胶褥垫片、安全绳和U型卡扣,所述安全绳专用扣件由安全绳立柱和两个直角半扣件,直角半扣件分别焊接于立柱两侧;所述橡胶褥垫片包裹在安全绳立柱外侧;所述安全绳安装在包裹有橡胶褥垫片的安全绳立柱上并用U型卡扣锁紧;所述两组安全绳专用扣件扣接在钢管脚手架的不同立杆上。所述安全绳专用扣件由2个直角半扣件双面满焊在安全绳立柱的两端,2个半扣件的扣孔连线与立柱严格平行,以便能扣接于与立柱平行的钢管脚手架立杆上。所述橡胶褥垫片包裹于安全绳立柱上,与立柱间采用铁丝或塑胶扎丝绑扎牢固。所述安全绳为钢丝绳,穿过安全绳专用扣件中的立柱与脚手架立杆之间的空隙,并用U型卡扣扣紧,两组安全绳专用扣件间的钢丝绳长度15-25米。所述直角半扣件由直角底座、扣件活页、螺纹杆、螺帽和转动柱预组装成为整体,整个直角半扣件通过直角底座双面满焊于安全绳立杆两端,通过底座与活页间的扣孔扣接于钢管脚手架立杆上。本技术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在钢管脚手架体系中的一定范围内,在不同的两根钢管立杆间扣接安全绳专扣件,并在两组安全绳专用扣件间连接安全绳,解决了现有钢管脚手架体系施工人员安全带张挂部位少,移动施工不方便的问题,该装置安拆方便,牢固可靠,可重复使用,降低了钢管脚手架工程中高处作业的危险性,同时提高了钢管脚手架搭设效率,直角半扣件设置为两个增加了连接处的安全性,设置为螺栓拧紧可拆卸结构,可以大大的提高安装和拆卸的效率,可以加快工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安全绳专用扣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直角半扣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使用效果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安全绳立柱;2、直角半扣件;3、橡胶褥垫片;4、安全绳;5、U型卡扣;6、钢管立杆,21、直角底座;22、扣件活页;23、螺纹杆;24、螺帽;25、转动柱。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出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列出的许多细节仅仅是为了使读者对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即便没有这些特定的细节也可以实现本技术的这些方面。如图1-2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钢管脚手架安全带专用附着装置,包括直角底座21、扣件活页22、螺纹杆23、螺帽24和转动柱25的直角半扣件2焊接在安全绳立柱1上,橡胶褥垫片3通过铁丝或塑胶扎丝绑扎在安全绳立柱1上,安全绳4穿过安全绳立柱1和钢管立杆6之间的间隙后,采用U型卡扣5扣紧,组装成型后的附着装置扣接于钢管脚手架不同的两根立杆6。U型卡扣5为现有用于固定钢丝绳头的固定结构,具有固定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在图3中,直角底座21整体铸造而成,扣件活页22通过转动柱25与直角底座21连接,连接后扣件活页22能够沿着直角底座21的一端转动,直角底座21另一端安装有1根活动的螺纹杆23,螺纹杆23通过卡槽与扣件活页22连接,通过旋转螺帽24使直角底座21与扣件活页22紧固,形成中空的扣孔。在图2和图3中,组装好的两个直角半扣件2分别焊接于安全绳立柱1的两端,其直角底座31的竖向肋部分与安全绳立柱1居中焊接,采用双面满焊,焊缝厚度1-2cm。厚度为5-8mm的橡胶褥垫片3包裹于安全绳立柱1上,采用铁丝或塑胶扎丝绑扎牢固,绑扎点2-3个。在图1中,安全绳4绕过安全绳立柱1后打弯,随后用4个U型卡扣5卡紧钢丝绳头与绳身,锁接于安全绳立柱1上。前端U型卡扣5与安全绳立柱1距离为5-10cm,相邻两个U型卡扣5之间的距离为6-7d,d为钢丝绳直径,末端两个U型卡扣5之间的绳头须设置安全弯。在图4中,将上述步骤中穿好安全绳4的附着装置通过两个直角半扣件2扣接在脚手架的一根钢管立杆6上,选择高处作业活动路径与范围后,将另一个附着装置通过两个直角半扣件2扣接在脚手架的另一根钢管立杆6上,钢管立杆6和另一根钢管立杆6距离15-25米,安全绳4的另一端穿过另一根钢管立杆6与安全绳立杆1之间的空隙,绕弯并用力拉紧,随后用3-4个U型卡扣5卡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管脚手架安全带专用附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全绳(4)、U型卡扣(5)和两个可拆卸附着装置,两个可拆卸附着装置分别可拆卸设置在两根相邻的钢管立杆(6)上,安全绳(4)的两端设置在两个可拆卸附着装置上,并通过U型卡扣(5)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脚手架安全带专用附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全绳(4)、U型卡扣(5)和两个可拆卸附着装置,两个可拆卸附着装置分别可拆卸设置在两根相邻的钢管立杆(6)上,安全绳(4)的两端设置在两个可拆卸附着装置上,并通过U型卡扣(5)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管脚手架安全带专用附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附着装置包括两个直角半扣件(2)和安全绳立柱(1),两个直角半扣件(2)可拆卸设置在钢管立杆(6)上,安全绳立柱(1)固定在两个直角半扣件(2)上,并与钢管立杆(6)平行,安全绳(4)设置在安全绳立柱(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管脚手架安全带专用附着装置,其特征在于:安全绳立柱(1)上还设置有橡胶褥垫片(3),橡胶褥垫片(3)包裹在安全绳立柱(1)的外侧,安全绳(4)设置在橡胶褥垫片(3)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管脚手架安全带专用附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半扣件(2)包括直角底座(21)、扣件活页(22)、螺纹杆(23)、螺帽(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林胡凯邱秋华覃瑞荣李晓敏蓝祥毕陈祖滔黄佩艺宁平行韦荃作徐伟唐明涛覃扬慧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