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8254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漏,包括:地漏主体,其具有排水管道;排水盘,其设置于地漏主体的上端口,排水盘的中部开设有用于与用水装置的排水管连接的接口以及位于接口外围且周向排布以用于供地面排水的排水孔;管套组件,其设置于地漏主体中以用于使地漏主体的内部形成分别与接口和排水孔对应的两个导流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地漏通过增设形成有两个导流腔的套管组件而增大了从接口流向排水孔的阻力,进而有效降低了当用水装置排水量瞬时增大时进入地漏中的水向排水孔上涌的量,并且,流向排水孔的阻力的增大还能够增大水从地漏主体的排水管道流出的比例,并还能够有效缓冲借由接口进入地漏中的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漏
本技术涉及室内排水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排水的地漏。
技术介绍
公知地,卫生间的地面上通常会装设两种地漏,第一种地漏专门用于为地面排水,第二种地漏专门用于为地面以上的用水装置排水,例如,用于为洗脸盆、洗衣机排水。目前,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可代替第二种地漏的新型地漏,该新型地漏在具有主要为用水装置排水功能的同时还具有辅助为地面排水的功能。该新型地漏能够实现上述两种排水功能的原因在于:在地漏的排水盘的中部开设有用于与排水管(该排水管为用水装置的排水管)连接的接口,而在接口外围的排水盘上开设排水孔(缝),排水管中的水借由接口进入地漏而排走,而地面上的水借由排水孔进入地漏而排走。然而,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的新型地漏在使用时却存在如下缺陷:当排水装置的排水量瞬时增大时(即,当经由排水管进入地漏中的水瞬时增大时),该部分水会因地漏无法瞬时排走而经由排水盘的排水孔而大量上涌至地面,这种现象在排水阻力较大的地漏上发生的更为明显,例如,该现象在内部设置防臭结构的地漏中发生的更为明显。而申请人在经过长期使用实践和研究发现,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排水盘的接口和排水盘的排水孔共同对应同一容腔。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漏,包括:地漏主体,其具有排水管道;排水盘,其设置于所述地漏主体的上端口,所述排水盘的中部开设有用于与用水装置的排水管连接的接口以及位于所述接口外围且周向排布以用于供地面排水的排水孔;管套组件,其设置于所述地漏主体中以用于使所述地漏主体的内部形成分别与所述接口和所述排水孔对应的两个导流腔。优选地,所述管套组件包括:内管,其上端连接至所述接口,所述内管内形成第一导流腔;导流套,其套设于所述内管的外围,所述导流套的上端连接至所述排水孔外围的所述地漏主体的上端口;以使得所述导流套与所述内管限定出第二导流腔。优选地,所述排水管道在所述地漏主体靠下位置的一侧径向延伸;所述地漏还包括储水筒;所述储水筒设置于所述导流套的外围;其中:所述第一导流腔以及所述第二导流腔与所述储水筒连通,以使流经所述第一导流腔和流经所述第二导流腔的水能够流入所述储水筒;所述储水筒的上部的筒壁上开设有镂空部,所述镂空部用于使流经所述储水筒的水进入所述排水管道。优选地,所述内管的下端与所述储水筒的筒底具有预设的距离以使得流经所述第一导流腔的水从所述内管的下端流入所述储水筒中;所述导流套的下端高于所述内管的下端,且所述导流套的下端与所述内管具有预设的环形空隙以使得流经所述第二导流腔的水从所述导流套的下端流入所述储水筒中。优选地,所述内管的下端形成有弧形的外翻边,所述外翻边与所述内管的管壁围成沟槽,所述导流套的下端伸入至所述沟槽中。优选地,所述导流套的下部直径变小。优选地,所述储水筒的筒底周向布置有多个竖直的第一定位板,所述内管的下端抵靠于所述第一定位板上。优选地,所述导流套的下端周向布置有适配于所述沟槽的多个竖直的第二定位板。优选地,所述内管的上端穿出所述排水盘的接口;其中:所述内管的内管壁上设置有环形凸起;所述内管的上端用于供所述排水管的接头插入并借由所述环形凸起与所述排水管的接头的外周紧密接触。优选地,所述地漏还包括安装盘,所述安装盘设置于所述地漏主体的上端口,并与所述地漏主体配合以用于夹持地面的地漏孔的边缘;其中:所述排水盘设置于所述安装盘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的地漏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提供的地漏通过增设形成有两个导流腔的套管组件而增大了从接口流向排水孔的阻力,进而有效降低了当用水装置排水量瞬时增大时进入地漏中的水向排水孔上涌的量,并且,流向排水孔的阻力的增大还能够增大水从地漏主体的排水管道流出的比例,并还能够有效缓冲借由接口进入地漏中的量。应当理解,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都仅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中描述的技术的各种实现或示例的概述,并不是所公开技术的全部范围或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附图说明在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字母后缀或不同字母后缀的相同附图标记可以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实例。附图大体上通过举例而不是限制的方式示出各种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一起用于对所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适当的时候,在所有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同一或相似的部分。这样的实施例是例证性的,而并非旨在作为本装置或方法的穷尽或排他实施例。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地漏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地漏的立体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地漏的平面剖视图。图4为图3的局部A的放大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地漏的立体分解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地漏的平面分解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地漏中的安装盘与排水盘的立体分解视图。附图标记:10-地漏主体;11-排水管道;12-下外缘;20-排水盘;21-接口;22-排水孔;23-滑槽;30-安装盘;31-上外缘;32-第一台阶面;33-第二台阶面;34-卡块;40-管套组件;41-内管;411-外翻边;412-沟槽;413-环形凸起;42-导流套;421-第二定位板;422-第一边沿;50-储水筒;51-镂空部;52-第一定位板;53-第二边沿;60-接头;71-橡胶垫;72-环形垫圈;73-防滑垫;81-第一导流腔;82-第二导流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得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为了保持本技术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漏,其特征在于,包括:/n地漏主体,其具有排水管道;/n排水盘,其设置于所述地漏主体的上端口,所述排水盘的中部开设有用于与用水装置的排水管连接的接口以及位于所述接口外围且周向排布以用于供地面排水的排水孔;/n管套组件,其设置于所述地漏主体中以用于使所述地漏主体的内部形成分别与所述接口和所述排水孔对应的两个导流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漏,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漏主体,其具有排水管道;
排水盘,其设置于所述地漏主体的上端口,所述排水盘的中部开设有用于与用水装置的排水管连接的接口以及位于所述接口外围且周向排布以用于供地面排水的排水孔;
管套组件,其设置于所述地漏主体中以用于使所述地漏主体的内部形成分别与所述接口和所述排水孔对应的两个导流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套组件包括:
内管,其上端连接至所述接口,所述内管内形成第一导流腔;
导流套,其套设于所述内管的外围,所述导流套的上端连接至所述排水孔外围的所述地漏主体的上端口;以使得所述导流套与所述内管限定出第二导流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道在所述地漏主体靠下位置的一侧径向延伸;所述地漏还包括储水筒;所述储水筒设置于所述导流套的外围;其中:
所述第一导流腔以及所述第二导流腔与所述储水筒连通,以使流经所述第一导流腔和流经所述第二导流腔的水能够流入所述储水筒;
所述储水筒的上部的筒壁上开设有镂空部,所述镂空部用于使流经所述储水筒的水进入所述排水管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下端与所述储水筒的筒底具有预设的距离以使得流经所述第一导流腔的水从所述内管的下端流入所述储水筒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祎杰宋英庆郑合阵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维石住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