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宏新专利>正文

一种水利水电用引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8197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利水电用引水装置,包括进流管、除杂管、泄流管,所述进流管为截面为矩形的管道,进流管靠近除杂管的连通处上端内壁铰接连有导料板,导料板底面设有浮条板用于保证导料板下端位于液面高度,进流管上侧对应于导料板处连通设有漂浮物回收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引水装置能够适应不同水流量的引水应用,自调节灵活性强,对沉淀物、漂浮物的去除效果好,综合引水处理性强,实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水电用引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利水电
,具体涉及一种水利水电用引水装置。
技术介绍
水利水电工程是中国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是以力学、水文学等为基础,研究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相关的基本理论及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方法,研究消除水灾、科学利用水资源及水能资源的综合性学科。随着我国乃至全球水资源的严重短缺、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加快江河治理、优先发展水电、开发利用水能、清洁再生能源,以及水资源优化配置成为当务之急,这使该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引水结构根据河流水量、水位和灌区高程的不同,可分为无坝引水和有坝引水两类,引水枢纽规划布置因满足以下要求:适应河流水位涨落变化、满足灌溉用水量要求,引水结构技术也在朝着安全、高效、环保的方向发展。水渠在人类历史上作为人造以及天然水源的最主要运输载具之一,同时与沉淀、过滤、消毒这一系统流程形成近代人们最基本认知的饮用水处理系统,并在农业灌溉以及其他多个生活领域有极其广阔的应用。但是现有的技术中的引水渠在引水的过程不可避免的会夹带枯枝树叶、生活垃圾、工业污染物等漂浮物,容易堵塞且淤泥不便清理,长时间使用引水结构时会导致堵塞,在使用的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水利水电用引水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水利水电用引水装置,能够适应不同水流量的引水应用,自调节灵活性强,对沉淀物、漂浮物的去除效果好,综合引水处理性强,实用性好。一种水利水电用引水装置,包括进流管、除杂管、泄流管,进流管、泄流管分别连通于除杂管相对两侧外壁,且进流管高于泄流管连通高度,除杂管底部设有沉淀除杂室,沉淀除杂室底端开设有排污口,所述进流管为截面为矩形的管道,进流管靠近除杂管的连通处上端内壁铰接连有导料板,导料板底面设有浮条板用于保证导料板下端位于液面高度,进流管上侧对应于导料板处连通设有漂浮物回收室。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导料板两侧竖直设有挡沿,导料板宽度与进流管内截面宽度适配;导料板底端低于浮条板底端高度用于保证导料板底端插入液面下方。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进流管内顶端与导料板上表面间连有拉绳,用于保证导料板与竖直方向夹角α>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漂浮物回收室为“7”字形,漂浮物回收室水平段底面板与进水管顶面板共用且为过滤网板结构,该过滤网板为沿水流方向倾斜向下设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漂浮物回收室竖直段上部开设有与进水管连通的回流口,回流口处安装有单向阀用于将漂浮物回收室内的水流导向进水管,漂浮物回收室竖直段底部开设有漂浮物排污口。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进流管、泄流管内均设有电控密封闸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泄流管与除杂管连通处设有滤网板,滤网板固定连于泄流管内壁且向除杂管方向倾斜向下。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除杂管侧壁上设有多组缓冲部,缓冲部包括若干呈环形阵列连通设于除杂管侧壁的附加管。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缓冲部至少设有1个,每个缓冲部至少设有2个附加管,附加管为“C”字形或“G”字形。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附加管为“G”字形,附加管底端开设有副排污口。有益效果:1、本技术采用漂浮于液面的导料板对液面的漂浮物进行集中导向回收,能够适应不同水流量的引水应用,自调节灵活性强,对漂浮物的去除效果好。2、设有缓冲部,对水流的冲击具有良好的调节性,有效减轻了除杂管内的水流流速和冲击性,减轻了对沉淀除杂室的扰动,污泥沉淀效果好,去除率高,同时还设有滤网板,有效保证了进一步的过滤,综合除杂性强。3、整体对漂浮物、沉淀杂质均具有良好的去除性,综合引水处理性强,实用性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缓冲部的另一种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导料板的截面图;图中:1进流管、2除杂管、3泄流管、4沉淀除杂室、5导料板、6浮条板、7漂浮物回收室、8挡沿、9拉绳、10过滤网板、11回流口、12漂浮物排污口、13电控密封闸门、14排污口、15滤网板、16缓冲部、17附加管、18副排污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水利水电用引水装置,如图1至4所示,包括进流管1、除杂管2、泄流管3,进流管1、泄流管3分别连通于除杂管2相对两侧外壁,进流管1、泄流管3内均设有电控密封闸门13(采用现有电控闸门结构,在此不做限定),用于调控进、排水流量,如图所示,进流管连通于除杂管左上方、泄流管连通于除杂管右侧中部(仅为图中解释,不做具体的方位限定),且进流管1高于泄流管3连通高度,除杂管2底部设有沉淀除杂室4,沉淀除杂室4底端开设有排污口14;进流管1为截面为矩形的管道,进流管1靠近除杂管2的连通处上端内壁铰接连有导料板5,导料板5底面设有浮条板6用于保证导料板5下端位于液面高度,进流管1上侧对应于导料板5处连通设有漂浮物回收室7,泄流管3与除杂管2连通处设有滤网板15,滤网板15固定连于泄流管3内壁且向除杂管2方向倾斜向下。使用时,水流从进水管引入,在导料板的作用下,其中的漂浮物被去除并集中在漂浮物回收室,然后含污泥的水流继续向除杂管流动,并沉淀在底部的沉淀除杂室,最后经除杂处理后的水流从泄流管排出。优选的,导料板5两侧竖直设有挡沿8,导料板5宽度与进流管1内截面宽度适配,将进水管设置为截面为矩形的管道,是为了保证导料板与之内径适配,导料板5底端低于浮条板6底端高度用于保证导料板5底端插入液面下方。具体的水流在流经过程中,导料板外侧恰好与进水管内壁相触或在导料板外侧设置与进水管内壁相触的毛刷,保证漂浮物会随水流冲力进入导料板上即可,在此不做限定。进流管1内顶端与导料板5上表面间连有拉绳9,用于保证导料板5与竖直方向夹角α>0°。设置拉绳是为了保证导料板倾斜向下的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反,有利于水流携带的漂浮物随导料板斜面顺利冲入漂浮物回收室。漂浮物回收室7为“7”字形,漂浮物回收室7水平段底面板与进水管顶面板共用且为过滤网板10结构,该过滤网板10为沿水流方向倾斜向下设置,倾斜设置有利于漂浮物顺利落入漂浮物回收室的竖直段空腔内,漂浮物回收室7竖直段上部开设有与进水管1连通的回流口11,回流口11处安装有单向阀用于将漂浮物回收室7内的水流导向进水管1,在漂浮物流经的图中设置过滤网板结构以及设置的回流口,都是为了将随漂浮物一起冲上来的水流排出,漂浮物回收室7竖直段底部开设有漂浮物排污口12,用于将收集的漂浮物定期排出处理。作为本技术另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在上述引水装置结构的基础上,除杂管2侧壁上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利水电用引水装置,包括进流管、除杂管、泄流管,进流管、泄流管分别连通于除杂管相对两侧外壁,且进流管高于泄流管连通高度,除杂管底部设有沉淀除杂室,沉淀除杂室底端开设有排污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流管为截面为矩形的管道,进流管靠近除杂管的连通处上端内壁铰接连有导料板,导料板底面设有浮条板用于保证导料板下端位于液面高度,进流管上侧对应于导料板处连通设有漂浮物回收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水电用引水装置,包括进流管、除杂管、泄流管,进流管、泄流管分别连通于除杂管相对两侧外壁,且进流管高于泄流管连通高度,除杂管底部设有沉淀除杂室,沉淀除杂室底端开设有排污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流管为截面为矩形的管道,进流管靠近除杂管的连通处上端内壁铰接连有导料板,导料板底面设有浮条板用于保证导料板下端位于液面高度,进流管上侧对应于导料板处连通设有漂浮物回收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水电用引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板两侧竖直设有挡沿,导料板宽度与进流管内截面宽度适配;导料板底端低于浮条板底端高度用于保证导料板底端插入液面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水电用引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流管内顶端与导料板上表面间连有拉绳,用于保证导料板与竖直方向夹角α>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水电用引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物回收室为“7”字形,漂浮物回收室水平段底面板与进水管顶面板共用且为过滤网板结构,该过滤网板为沿水流方向倾斜向下设置。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宏新柏家串王燕蔡朝
申请(专利权)人:沈宏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