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裂隙岩体防渗用生物微胶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80512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裂隙岩体防渗用生物微胶囊,包括胶囊内膜,且在胶囊内膜内部由外向内依次设有微生物保护膜以及聚乙烯醇膜,在聚乙烯醇膜内部填充有氯化钙,在微生物保护膜与聚乙烯醇膜之间填充有微生物培养基,在胶囊内膜与微生物保护膜之间填充有脱脂剂,且在胶囊内膜外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疏油涂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复合微胶囊为多层结构,当胶囊内膜快速水解后,脱脂剂与配套使用的助推油反应,使得助推油溶解以避免裂隙堵塞;微生物保护膜分解后,微生物培养基中的菌种在水中激活活性,待微生物发育繁殖数天后,聚乙烯醇膜分解完成,氯化钙粉剂溢出后与微生物发生固化作用,产生碳酸钙沉淀,从而达到微裂隙防渗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裂隙岩体防渗用生物微胶囊
本技术涉及隧道工程防渗
,具体提供一种适用于裂隙岩体固化防渗的复合微胶囊。
技术介绍
隧道、地铁等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常遇裂隙发育岩层,地下水长期沿围岩内连通裂隙网络持续不断的渗漏无疑将严重威胁隧道结构的可靠性和运营的安全性。另外,粘土、泥炭等软弱成分大量赋存的裂隙带若存渗漏隐患,长期发展会有触发涌水突泥事故的风险。传统地下工程防渗注浆材料如水泥砂浆、化学浆液,因颗粒大,流动性差,对微裂隙普遍发育的渗漏岩体而言,防渗效果并不显著,且传统浆液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会随渗漏水的扩散而破坏周边生态环境。近年来,随着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robiaLLyinducedcarbonateprecipitation,MICP)技术在地下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微生物注浆技术也逐步被引入裂隙岩体防渗领域。即通过微生物成岩作用生成溶解度较低的有机或无机化合物填塞岩体内部渗透性较强的空隙,从而降低介质渗透性、提升岩体强度。然而,现有微生物注浆技术多局限于不良地质条件下的岩土体改性处理,存在改性深度有限,改良效果不均等固有缺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裂隙岩体防渗用生物微胶囊,其特征在于:包括胶囊内膜(3),且在胶囊内膜(3)内部由外向内依次设有微生物保护膜(7)以及聚乙烯醇膜(9),在聚乙烯醇膜(9)内部填充有氯化钙(10),在微生物保护膜(7)与聚乙烯醇膜(9)之间填充有微生物培养基(8),在胶囊内膜(3)与微生物保护膜(7)之间填充有脱脂剂(4),且在胶囊内膜(3)外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疏油涂层(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裂隙岩体防渗用生物微胶囊,其特征在于:包括胶囊内膜(3),且在胶囊内膜(3)内部由外向内依次设有微生物保护膜(7)以及聚乙烯醇膜(9),在聚乙烯醇膜(9)内部填充有氯化钙(10),在微生物保护膜(7)与聚乙烯醇膜(9)之间填充有微生物培养基(8),在胶囊内膜(3)与微生物保护膜(7)之间填充有脱脂剂(4),且在胶囊内膜(3)外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疏油涂层(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裂隙岩体防渗用生物微胶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包裹胶囊内膜(3)的胶囊外膜(1),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亮张延文陈中卫王保权刘太鹏陈秋雨廖明伟冯千珂彭颐祈韩弘驰李婧铷王银帅吕茂淋郭豪张艺潇李佳艺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