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酵工程用便移式发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8045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发酵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发酵工程用便移式发酵装置,包括移动底座和发酵罐,发酵罐安装在移动底座的上端,移动底座的上端中心处镶嵌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混合机构,混合机构设置在发酵罐内;混合机构包括转动轴、传动杆、滚珠轴承、混合杆、内齿圈、齿轮和螺旋叶片,发酵罐的罐底中心处镶嵌有密封轴承,转动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转动轴的另一端穿过密封轴承并向发酵罐内延伸,内齿圈固定连接在发酵罐的内罐顶,齿轮与内齿圈相啮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固态粪便均匀与粪便发酵剂进行有效混合,提高了粪便发酵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酵工程用便移式发酵装置
本技术涉及发酵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发酵工程用便移式发酵装置。
技术介绍
国内外多年试验证明,用根瘤菌接种大豆、花生等豆科作物可提高共生固氮效能,确实有增产效果,合理应用其它菌肥拌种或施用微生物肥料,对非豆科农作物也有增产效果,而且有化肥达不到的效果。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920477962.4的专利号公开了一种便捷可移动式蛋禽粪便发酵装置,采用可移动式底座,解决了粪便运输过程存在抛、洒、滴、漏等环境污染、生物安全问题,但是粪便分为固态粪便与液态粪便,这些粪便混合在一起发酵时,因固态粪便较大无法均匀与粪便发酵剂进行有效混合,从而影响粪便的发酵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粪便分为固态粪便与液态粪便,这些粪便混合在一起发酵时,因固态粪便较大无法均匀与粪便发酵剂进行有效混合,从而影响粪便发酵效果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发酵工程用便移式发酵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酵工程用便移式发酵装置,包括移动底座和发酵罐,所述发酵罐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酵工程用便移式发酵装置,包括移动底座(1)和发酵罐(2),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罐(2)安装在移动底座(1)的上端,所述移动底座(1)的上端中心处镶嵌有驱动电机(3),所述驱动电机(3)的输出端连接有混合机构(4),所述混合机构(4)设置在发酵罐(2)内;/n所述混合机构(4)包括转动轴(41)、传动杆(42)、滚珠轴承(43)、混合杆(44)、内齿圈(45)、齿轮(46)和螺旋叶片(47),所述发酵罐(2)的罐底中心处镶嵌有密封轴承,所述转动轴(41)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驱动电机(3)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转动轴(41)的另一端穿过密封轴承并向发酵罐(2)内延伸,所述内齿圈(45)固定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酵工程用便移式发酵装置,包括移动底座(1)和发酵罐(2),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罐(2)安装在移动底座(1)的上端,所述移动底座(1)的上端中心处镶嵌有驱动电机(3),所述驱动电机(3)的输出端连接有混合机构(4),所述混合机构(4)设置在发酵罐(2)内;
所述混合机构(4)包括转动轴(41)、传动杆(42)、滚珠轴承(43)、混合杆(44)、内齿圈(45)、齿轮(46)和螺旋叶片(47),所述发酵罐(2)的罐底中心处镶嵌有密封轴承,所述转动轴(41)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驱动电机(3)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转动轴(41)的另一端穿过密封轴承并向发酵罐(2)内延伸,所述内齿圈(45)固定连接在发酵罐(2)的内罐顶,所述齿轮(46)与内齿圈(45)相啮合,所述混合杆(4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齿轮(46)的下端中心处,所述滚珠轴承(43)固定套接在混合杆(44)的杆壁上,所述传动杆(42)的一端与滚珠轴承(43)的外环壁相连接,所述传动杆(42)的另一端与转动轴(41)的轴壁相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蔚青陈虹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树人学院浙江树人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