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除渣式厌氧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8025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除渣式厌氧反应器,包括反应罐体和除渣结构,反应罐体的一侧设置有除渣结构,且除渣结构包括进液管、过滤结构、集液箱和回流管,过滤结构的底端贯通连接有集液箱,且过滤结构的顶端贯通连接有进液管,进液管的另一端与反应罐体的底部贯通连接,且进液管上贯通安装有进液泵,集液箱的后端面底部贯通连接有回流管,且回流管的另一端贯通连接在反应罐体的顶部,回流管上贯通安装有回流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停止设备的情况下进行除渣,从而提高反应器的处理效率,有利于方便后期检修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除渣式厌氧反应器
本技术涉及厌氧反应器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除渣式厌氧反应器。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的发展,科研的不断深入,许多新技术,新材料,新理念被广泛运用于环境保护行业,使我国环境保护技术得到的长足的发展,目前常见的废水处理厌氧反应器,在反应器主体上部靠近液面处设有气、水、泥三相分离器收集和分离水中的气体,靠近液面处设置的气、水、泥三相分离器,罩住厌氧反应器内部产生的泡沫、浮渣,且无法在设备运行过程中进行人工清理。这些泡沫、浮渣在三相分离器下长期集累,逐渐板结成块,堵塞排气管和集气区域,使得厌氧反应器处理效率大大下降,直至故障产生。要想清理三相分离器下部的浮渣,只能停止设备运行,通过大型检修工程进行人工清理效率较低。因此需要一种自动除渣式厌氧反应器,能够在不停止设备的情况下进行除渣,从而提高反应器的处理效率,有利于方便后期检修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除渣式厌氧反应器,旨在改善现有厌氧反应器靠近液面处设置的气、水、泥三相分离器,罩住厌氧反应器内部产生的泡沫、浮渣,且无法在设备运行过程中进行人工清理。容易堵塞排气管和集气区域,使得厌氧反应器处理效率大大下降,直至故障产生,要想清理三相分离器下部的浮渣,只能停止设备运行,通过大型检修工程进行人工清理效率较低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动除渣式厌氧反应器,包括反应罐体和除渣结构,反应罐体的一侧设置有除渣结构,且除渣结构包括进液管、过滤结构、集液箱和回流管,过滤结构的底端贯通连接有集液箱,且过滤结构的顶端贯通连接有进液管,进液管的另一端与反应罐体的底部贯通连接,且进液管上贯通安装有进液泵,集液箱的后端面底部贯通连接有回流管,且回流管的另一端贯通连接在反应罐体的顶部,回流管上贯通安装有回流电机。进一步的,过滤结构包括顶盖和圆柱形的过滤桶,且过滤桶的顶面贯穿设置,过滤桶的顶面上固定安装有顶盖,且顶盖的底面上竖直焊接有螺纹套,过滤桶的底端面竖直贯通安装有出液管,且出液管的底端贯通集液箱的顶面。进而通过顶盖的底面上竖直焊接有螺纹套用于连接过滤桶,方便后期进行拆卸清理方便,同时过滤桶的底端面竖直贯通安装有出液管,且出液管的底端贯通集液箱的顶面用于将液体导流进入集液箱中。进一步的,过滤桶的内部中空顶面贯穿设置,且过滤桶内壁的顶部开设有内螺纹,过滤桶的内部设置有网筒,且网筒的外径小于过滤桶的内径,网筒的顶端通过圆环板焊接在过滤桶的内壁上,且过滤桶的内螺纹与螺纹套螺纹连接配合。进而通过过滤桶的内螺纹与螺纹套螺纹连接配合,方便后期进行拆卸清理方便,同时网筒的外径小于过滤桶的内径,便于液体穿过网筒流下。进一步的,集液箱前端面上部开设有抽屉槽,且抽屉槽中滑动安装有抽屉框,抽屉框上下贯通设置,且抽屉框的底端面上焊接有筛网。进而通过集液箱前端面上部开设有抽屉槽,且抽屉槽中滑动安装有抽屉框,方便后期进行拆卸清理方便。进一步的,抽屉框的两侧内壁上水平焊接有顶边,且顶边上水平放置有过滤网板。进而通过抽屉框的两侧内壁上的顶边上水平放置有过滤网板,用于过滤杂质,进一步提升过滤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使用该自动除渣式厌氧反应器对厌氧反应器中反应液中的杂质进行过滤清除时,通过进液管上的进液泵将液体抽入除渣结构的过滤结构中,液体通过过滤结构上的顶盖落入过滤桶的网筒中,液体中含有的大体积杂质被网筒过滤筛选后,液体经过过滤桶底端的出液管落入集液箱中,经过集液箱中抽屉框中的过滤网板和筛网进行多重过滤后,液体流入集液箱中经过回流管上的回流电机从新排放到反应罐体中,进而能够在不停止设备的情况下进行除渣,从而提高反应器的处理效率,有利于方便后期检修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除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过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集液箱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中:1、反应罐体;2、除渣结构;21、进液管;22、过滤结构;221、顶盖;222、螺纹套;223、过滤桶;224、内螺纹;225、网筒;226、出液管;23、集液箱;231、抽屉槽;232、抽屉框;233、顶边;234、过滤网板;24、回流管;241、回流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自动除渣式厌氧反应器,包括反应罐体1和除渣结构2,反应罐体1的一侧设置有除渣结构2,且除渣结构2包括进液管21、过滤结构22、集液箱23和回流管24,过滤结构22的底端贯通连接有集液箱23,且过滤结构22的顶端贯通连接有进液管21,进液管21的另一端与反应罐体1的底部贯通连接,且进液管21上贯通安装有进液泵211,集液箱23的后端面底部贯通连接有回流管24,且回流管24的另一端贯通连接在反应罐体1的顶部,回流管24上贯通安装有回流电机241。进而通过在使用该自动除渣式厌氧反应器对厌氧反应器中反应液中的杂质进行过滤清除时,通过进液管21上的进液泵211将液体抽入除渣结构2的过滤结构22中,液体通过过滤结构22上的顶盖221落入过滤桶223的网筒225中,液体中含有的大体积杂质被网筒225过滤筛选后,液体经过过滤桶223底端的出液管226落入集液箱23中,经过集液箱23中抽屉框232中的过滤网板234和筛网进行多重过滤后,液体流入集液箱23中经过回流管24上的回流电机241从新排放到反应罐体1中,进而能够在不停止设备的情况下进行除渣,从而提高反应器的处理效率,有利于方便后期检修方便。请参阅图3,过滤结构22包括顶盖221和圆柱形的过滤桶223,且过滤桶223的顶面贯穿设置,过滤桶223的顶面上固定安装有顶盖221,且顶盖221的底面上竖直焊接有螺纹套222,过滤桶223的底端面竖直贯通安装有出液管226,且出液管226的底端贯通集液箱23的顶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除渣式厌氧反应器,包括反应罐体(1)和除渣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罐体(1)的一侧设置有除渣结构(2),且除渣结构(2)包括进液管(21)、过滤结构(22)、集液箱(23)和回流管(24),所述过滤结构(22)的底端贯通连接有集液箱(23),且过滤结构(22)的顶端贯通连接有进液管(21),所述进液管(21)的另一端与反应罐体(1)的底部贯通连接,且进液管(21)上贯通安装有进液泵(211),所述集液箱(23)的后端面底部贯通连接有回流管(24),且回流管(24)的另一端贯通连接在反应罐体(1)的顶部,所述回流管(24)上贯通安装有回流电机(24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除渣式厌氧反应器,包括反应罐体(1)和除渣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罐体(1)的一侧设置有除渣结构(2),且除渣结构(2)包括进液管(21)、过滤结构(22)、集液箱(23)和回流管(24),所述过滤结构(22)的底端贯通连接有集液箱(23),且过滤结构(22)的顶端贯通连接有进液管(21),所述进液管(21)的另一端与反应罐体(1)的底部贯通连接,且进液管(21)上贯通安装有进液泵(211),所述集液箱(23)的后端面底部贯通连接有回流管(24),且回流管(24)的另一端贯通连接在反应罐体(1)的顶部,所述回流管(24)上贯通安装有回流电机(2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除渣式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结构(22)包括顶盖(221)和圆柱形的过滤桶(223),且过滤桶(223)的顶面贯穿设置,所述过滤桶(223)的顶面上固定安装有顶盖(221),且顶盖(221)的底面上竖直焊接有螺纹套(222),所述过滤桶(223)的底端面竖直贯通安装有出液管(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弓英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金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