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度除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28008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深度除磷系统,包括设置在除磷池内的反应槽A、pH调节槽、反应槽B、反应槽C、反应槽D、污泥沉淀池和清水槽,所述pH调节槽和反应槽B依次设置在反应槽A的一侧,所述反应槽C和反应槽D设置在反应槽A、pH调节槽和反应槽B的一侧,所述污泥沉淀池设置在反应槽C和反应槽D的一侧,所述清水槽设置在污泥斗的一侧,所述污泥沉淀池两侧设有沉淀池进水槽和沉淀池出水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污水进行逐级反应处理,不仅除磷效果好,效率高,而且整体结构设置合理,操作简单,适合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度除磷系统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深度除磷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来自农业、工业和生活三方面的含磷废水大量地排入江河湖泊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导致我国大多数水域频繁出现大规模的水华和赤潮,严重影响水体的生态系统和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对污染水域的治理和生态环境的维护已经迫在眉睫,必须从源头上最大限度的降低污染。目前主要除磷方法有生物除磷、化学除磷和电解除磷。生物除磷效果有限,对于一些水质要求较低的地区比较实用,电解除磷则存在电耗高、极板易结垢的问题;化学除磷因除磷效率高而倍广泛的运用于对出水水质要求比较严格的地区。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深度除磷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深度除磷系统,适用于电镀污水及工业污水的深度除磷,能大幅度的提高出水水质,使其符合《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或者地表IV类水体标准,解决现有出水含磷量过高的问题。2.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深度除磷系统,包括设置在除磷池内的反应槽A、pH调节槽、反应槽B、反应槽C、反应槽D、污泥沉淀池和清水槽,所述pH调节槽和反应槽B依次设置在反应槽A的一侧,所述反应槽C和反应槽D设置在反应槽A、pH调节槽和反应槽B的一侧,所述污泥沉淀池设置在反应槽C和反应槽D一侧,所述清水槽设置在污泥沉淀池一侧,所述污泥沉淀池两侧分别设有沉淀池进水槽和沉淀池出水堰,所述反应槽A和pH调节槽之间、pH调节槽和反应槽B之间、反应槽B和反应槽C之间、反应槽C和反应槽D之间、反应槽D和沉淀池进水槽之间、沉淀池出水堰和清水槽之间均通过穿墙孔连接,所述反应槽A、pH调节槽、反应槽B和反应槽C内分别设有除磷剂加药罐、液碱加药罐、PAC加药罐和PAM加药罐,所述污泥沉淀池底部还设有排泥管,所述清水槽上设有穿墙孔。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反应槽A、pH调节槽和反应槽B内均设有搅拌机B。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搅拌机B为立式桨叶搅拌机。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反应槽C和反应槽D内均设有搅拌机A。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搅拌机A为框式搅拌机。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污泥沉淀池底部设有呈锥形的污泥斗。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沉淀池进水槽出水端一侧和沉淀池出水堰进水端一侧均设有挡板。3.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将污水进行逐级反应处理,不仅除磷效果好,效率高,而且整体结构设置合理,操作简单,适合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深度除磷系统的整体平面布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深度除磷系统的污泥沉淀池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除磷池;2、沉淀池进水槽;3、穿墙孔;4、搅拌机A;5、反应槽D;6、除磷剂加药罐;7、搅拌机B;8、反应槽A;9、液碱加药罐;10、pH调节槽;11、PAC加药罐;12、反应槽B;13、PAM加药罐;14、反应槽C;15、沉淀池出水堰;16、清水槽;17、挡板;18、排泥管;19、污泥沉淀池;20、污泥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2所示,一种深度除磷系统,包括设置在除磷池1内的反应槽A8、pH调节槽10、反应槽B12、反应槽C14、反应槽D5、污泥沉淀池19和清水槽16,所述pH调节槽10和反应槽B12依次设置在反应槽A8的一侧,所述反应槽C14和反应槽D5设置在反应槽A8、pH调节槽10和反应槽B12的一侧,所述污泥沉淀池19设置在反应槽C14和反应槽D5一侧,所述清水槽16设置在污泥沉淀池19一侧,所述污泥沉淀池19两侧分别设有沉淀池进水槽2和沉淀池出水堰15,所述反应槽A8和pH调节槽10之间、PH调节槽10和反应槽B12之间、反应槽B12和反应槽C14之间、反应槽C14和反应槽D5之间、反应槽D5和沉淀池进水槽2之间、沉淀池出水堰15和清水槽16之间均通过穿墙孔3连接,所述反应槽A8、pH调节槽10、反应槽B12和反应槽C14内分别设有除磷剂加药罐6、液碱加药罐9、PAC加药罐11和PAM加药罐13,所述污泥沉淀池19底部还设有排泥管18,所述清水槽16上设有穿墙孔3。所述反应槽A8、PH调节槽10和反应槽B12内均设有搅拌机B7。所述搅拌机B7为立式桨叶搅拌机。所述反应槽C14和反应槽D5内均设有搅拌机A4。所述搅拌机A4为框式搅拌机。所述污泥沉淀池19底部设有呈锥形的污泥斗20。所述沉淀池进水槽2出水端一侧和沉淀池出水堰15进水端一侧均设有挡板17。本技术一种深度除磷系统,将污水首先从上一系统自流进入反应槽A8,反应槽A8中设有立式桨叶搅拌机A和除磷剂加药罐6,向反应槽A8中投加适量的除磷剂,随着搅拌机不断搅拌,除磷剂在反应槽中充分反应,随后反应槽A8中的污水自流进入pH调节槽10;污水从反应槽A8自流进入pH调节槽10,pH调节槽10中设有立式桨叶搅拌机B、在线pH计和液碱加药罐9,在线pH计连接液碱加药系统控制液碱投加量,随着pH调节槽10内搅拌机不断搅拌,加入液碱调节污水pH至适宜范围,为下一级反应做准备;调节完pH的污水从pH调节槽10自流进入反应槽B12,反应槽B12中设有立式桨叶搅拌机C和PAC加药罐11,随着拌机不断搅拌,向反应槽B12中加入适量的PAC进行絮凝,反应槽B12中污水与PAC充分反应后自流进入反应槽C14;污水从反应槽B12自流进入反应槽C14,反应槽C14中设有框式搅拌机A和PAM加药罐13,随着拌机不断搅拌,向反应槽C14中加入适量的PAM进行聚凝沉淀,反应槽C14中污水与PAM反应后自流进入反应槽D5;为了使污水能与PAM反应充分,则在反应槽C14后设置反应槽D5,反应槽D5设有框式搅拌机B,污水从反应槽C14自流进入反应槽D5,在反应槽D5中充分反应,随后进入沉淀池进水槽;污水从反应槽D5进入沉淀池进水槽2,沉淀池进水槽2槽壁上均匀设有穿墙孔3,污水由穿墙孔3均匀进入池体,沉淀池两侧均设置挡板17,目的是为了能减小水流的冲击力,沉淀池底部设有污泥斗20与排泥管18,以便污泥能及时有效的排出,污水进入沉淀池后污泥开始沉降,实现泥水分离,随后上清液进入沉淀池出水堰;最后,上清液从沉淀池出水堰自流进入清水槽,清水达标排放。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深度除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除磷池(1)内的反应槽A(8)、pH调节槽(10)、反应槽B(12)、反应槽C(14)、反应槽D(5)、污泥沉淀池(19)和清水槽(16),所述pH调节槽(10)和反应槽B(12)依次设置在反应槽A(8)的一侧,所述反应槽C(14)和反应槽D(5)设置在反应槽A(8)、pH调节槽(10)和反应槽B(12)的一侧,所述污泥沉淀池(19)设置在反应槽C(14)和反应槽D(5)一侧,所述清水槽(16)设置在污泥沉淀池(19)一侧,所述污泥沉淀池(19)两侧分别设有沉淀池进水槽(2)和沉淀池出水堰(15),所述反应槽A(8)和pH调节槽(10)之间、pH调节槽(10)和反应槽B(12)之间、反应槽B(12)和反应槽C(14)之间、反应槽C(14)和反应槽D(5)之间、反应槽D(5)和沉淀池进水槽(2)之间、沉淀池出水堰(15)和清水槽(16)之间均通过穿墙孔(3)连接,所述反应槽A(8)、pH调节槽(10)、反应槽B(12)和反应槽C(14)内分别设有除磷剂加药罐(6)、液碱加药罐(9)、PAC加药罐(11)和PAM加药罐(13),所述污泥沉淀池(19)底部还设有排泥管(18),所述清水槽(16)上设有穿墙孔(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度除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除磷池(1)内的反应槽A(8)、pH调节槽(10)、反应槽B(12)、反应槽C(14)、反应槽D(5)、污泥沉淀池(19)和清水槽(16),所述pH调节槽(10)和反应槽B(12)依次设置在反应槽A(8)的一侧,所述反应槽C(14)和反应槽D(5)设置在反应槽A(8)、pH调节槽(10)和反应槽B(12)的一侧,所述污泥沉淀池(19)设置在反应槽C(14)和反应槽D(5)一侧,所述清水槽(16)设置在污泥沉淀池(19)一侧,所述污泥沉淀池(19)两侧分别设有沉淀池进水槽(2)和沉淀池出水堰(15),所述反应槽A(8)和pH调节槽(10)之间、pH调节槽(10)和反应槽B(12)之间、反应槽B(12)和反应槽C(14)之间、反应槽C(14)和反应槽D(5)之间、反应槽D(5)和沉淀池进水槽(2)之间、沉淀池出水堰(15)和清水槽(16)之间均通过穿墙孔(3)连接,所述反应槽A(8)、pH调节槽(10)、反应槽B(12)和反应槽C(14)内分别设有除磷剂加药罐(6)、液碱加药罐(9)、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明马亮王旭平刘兵李海洋杜培杨建马汉
申请(专利权)人:舒城联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