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曝气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80029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太阳能曝气机,能够提高水体与空气的混合效果,同时提高水体中下部的增氧效果,有效提升水体的自身净化能力。所述太阳能曝气机包括浮筒、飘浮体、曝气机本体和太阳能光伏系统,浮筒和飘浮体固定连接,太阳能光伏系统和曝气机本体分别与飘浮体连接,曝气机本体与太阳能光伏系统连接;曝气机本体包括:主机、叶轮、第一导流罩和第二导流罩;所述叶轮和所述主机连接,且位于主机的上方;第一导流罩的上部呈倒置的喇叭口状,第一导流罩的下部呈直筒状,第一导流罩和主机连接,叶轮和主机均位于第一导流罩的下部内腔中;第二导流罩位于所述第一导流罩上方,并与所述第一导流罩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太阳能曝气机
本技术属于环境保护
,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曝气机。
技术介绍
近年来,河流湖泊水质不断恶化,底层水体缺氧,抑制了好氧微生物的活性,有机物得不到及时分解便沉积在水底,变成黑色淤泥,且散发恶臭影响环境。因此必须利用曝气机对严重缺氧的水体进行曝气增氧,提高水体的自身净化能力。现有的表面曝气机对水体进行增氧存在以下不足:1.只限于水体中上部的曝气,不能充分流动交换活水区,中下部水体增氧效果差,氧转移率低。2.由于曝气机叶轮出口段的导流罩为空心圆柱体,一方面流体在导流罩内向上旋转,降低其扬程,喷射高度减小;另一方面曝气机的轴线方向(中心部位)流量较小,以上两方面降低了曝气机喷射出来的液体与空气的混合效果,使水体中的溶氧量减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太阳能曝气机,能够提高水体与空气的混合效果,同时提高水体中下部的增氧效果,有效提升水体的自身净化能力。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太阳能曝气机,包括浮筒、飘浮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曝气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浮筒(1)、飘浮体(2)、曝气机本体(3)和太阳能光伏系统(4),所述浮筒(1)和飘浮体(2)固定连接,所述太阳能光伏系统(4)和曝气机本体(3)分别与飘浮体(2)连接,所述曝气机本体(3)与太阳能光伏系统(4)连接;/n所述曝气机本体(3)包括:主机(31)、叶轮(32)、第一导流罩(33)和第二导流罩(35);/n所述叶轮(32)和所述主机(31)连接,且位于主机(31)的上方;/n所述第一导流罩(33)的上部呈倒置的喇叭口状,所述第一导流罩(33)的下部呈直筒状,所述第一导流罩(33)和主机(31)连接,所述叶轮(32)和主机(31)均位于所述第一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曝气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浮筒(1)、飘浮体(2)、曝气机本体(3)和太阳能光伏系统(4),所述浮筒(1)和飘浮体(2)固定连接,所述太阳能光伏系统(4)和曝气机本体(3)分别与飘浮体(2)连接,所述曝气机本体(3)与太阳能光伏系统(4)连接;
所述曝气机本体(3)包括:主机(31)、叶轮(32)、第一导流罩(33)和第二导流罩(35);
所述叶轮(32)和所述主机(31)连接,且位于主机(31)的上方;
所述第一导流罩(33)的上部呈倒置的喇叭口状,所述第一导流罩(33)的下部呈直筒状,所述第一导流罩(33)和主机(31)连接,所述叶轮(32)和主机(31)均位于所述第一导流罩(33)的下部内腔中;
所述第二导流罩(35)位于所述第一导流罩(33)上方,并与所述第一导流罩(33)连接,第二导流罩(35)和第一导流罩(33)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一流道,第二导流罩(35)内腔形成第二流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曝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罩(33)的底端位于主机(31)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曝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罩(35)的上部呈倒置的喇叭口状。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凯迪董绵杰李善庭刘海洪张允敬叶昕杨加林
申请(专利权)人:蓝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