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的装置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80022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的装置系统,所述装置系统包括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和中水储存池;所述第一反应池盛装有含好氧反硝化菌群的活性污泥,并用于对污水中的碳源的吸附,进行硝酸盐氮的好氧反硝化反应;所述第二反应池盛装有含自养硝化菌群的活性污泥,用于进行废水中氨氮的自养硝化。使用该装置系统进行生物脱氮污水处理过程中专菌专用,避免由于菌种混合而造成营养竞争,从而引起自养硝化受限,并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生物脱氮污水处理过程中碳源得到了充分利用,避免了反硝化过程由于碳源不足而造成的出水中总氮超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的装置系统
本技术涉及了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了一种污水处理的装置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污水处理厂(站)采用的污水处理工艺中,生物脱氮方面几乎全部基于传统的自养好氧硝化-异养缺氧反硝化的方式,但是现有工艺中硝化菌和反硝化菌混在一起,异养菌与自养硝化菌之间造成营养竞争,会造成自养硝化过程受限。利用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进行废水处理是一种新型脱氮方式,该方式可在好氧和异养条件下同步进行硝化和反硝化,在处理过程中,含有氨氮和COD(碳源的量的表征)的废水进入SBR、CASS、生物接触氧化等单级好氧处理单元后,有机物被迅速消耗,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但是当进入缺氧反硝化阶段时,由于碳源作为能量源被前期用于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对小分子碳源和污水高C/N的依赖性较强,就会出现有机物不足的情况,导致硝酸盐氮不能顺利被反硝化,进而导致出水总氮超标,从而限制了工程的实际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生物脱氮污水处理工艺中存在的硝化菌和反硝化菌混在一起,造成营养竞争,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的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反应池(1)、第二反应池(2)和中水储存池(3);/n所述第一反应池(1)盛装有好氧反硝化菌群活性污泥,用于污水中的有机物的吸附,并进行硝酸盐氮的好氧反硝化反应;/n所述第二反应池(2)盛装有自养硝化菌群活性污泥,用于废水中氨氮的自养硝化反应;/n所述第一反应池(1)设置有第一进水口(4)、第二进水口(5)、第一出水口(6)、第二出水口(7);所述第一反应池(1)内设置有第一曝气器(8)、搅拌器(9);/n所述第二反应池(2)设置有第三进水口(10)、第三出水口(11);所述第二反应池(2)内设置有第二曝气器(12);/n所述中水储存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的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反应池(1)、第二反应池(2)和中水储存池(3);
所述第一反应池(1)盛装有好氧反硝化菌群活性污泥,用于污水中的有机物的吸附,并进行硝酸盐氮的好氧反硝化反应;
所述第二反应池(2)盛装有自养硝化菌群活性污泥,用于废水中氨氮的自养硝化反应;
所述第一反应池(1)设置有第一进水口(4)、第二进水口(5)、第一出水口(6)、第二出水口(7);所述第一反应池(1)内设置有第一曝气器(8)、搅拌器(9);
所述第二反应池(2)设置有第三进水口(10)、第三出水口(11);所述第二反应池(2)内设置有第二曝气器(12);
所述中水储存池(3)设置有第四进水口(13);所述中水储存池(3)内设置有潜水泵(14);
所述第一进水口(4)用于通入污水,所述第一出水口(6)用于排出生物脱氮处理后的净化水;
所述第二出水口(7)连接至所述第三进水口(10),所述第三出水口(11)连接至所述第四进水口(13),所述潜水泵(14)连接至所述第二进水口(5);
所述第一曝气器(8)与所述第二曝气器(12)连接有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茂霞江滔常佳丽靳如波苏泽模罗文海
申请(专利权)人:乐山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