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自动卷绕包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7769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缆自动卷绕包扎装置,其包括预卷绕机构,包括第一工作台和绕线机械手,第一工作台上设有绕线台和多个定位柱,多个定位柱用于固定机壳,绕线机械手用于将线缆夹持并绕绕线台进行预绕线;包扎机构,包括第二工作台、底板、定位组件、支撑组件和夹持件;转运机构,包括直线模组、第一升降气缸和夹爪气缸,夹爪气缸通过第一升降气缸与直线模组连接,夹爪气缸可将完成预绕线的线缆夹持并由直线模组运输至第二工作台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通过机械手对线缆进行预绕线,并将完成预绕线的线缆转运至包扎机构,由包扎机构进行二次绕线并固定,即可对线缆进行包扎。该装置结构合理,可有效辅助包扎作业,提高包扎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缆自动卷绕包扎装置
本技术涉及线缆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线缆自动卷绕包扎装置。
技术介绍
在端子与线缆的加工过程中,需要将线缆铆接在机壳内的端子上,而通常情况下由于线缆较长,在铆接操作完成后还需要将线缆卷绕进行包扎,现有的卷绕包扎作业大多还是采用纯手工,缺少设备的辅助,导致生产效率低,同时纯手工包扎的产品一致性较差,成品质量不能满足出厂要求,急需一种自动设备来辅助人工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的线缆自动卷绕包扎装置。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自动卷绕包扎装置,用于在线缆和机壳内的端子铆接后将线缆包扎,其包括:第二工作台和底板,所述底板设于第二工作台底部,所述第二工作台与底板通过若干连接杆连接;定位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工作台上,包括水平气缸、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所述水平气缸与第一定位块连接,所述水平气缸可带动所述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配合将机壳固定;支撑组件,包括第二升降气缸、升降板、四个绕线柱,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缆自动卷绕包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预卷绕机构,包括第一工作台和绕线机械手,所述第一工作台上设有绕线台和多个定位柱,所述多个定位柱用于固定机壳,所述绕线机械手用于将线缆夹持并绕所述绕线台进行预绕线;/n包扎机构,包括第二工作台、底板、定位组件、支撑组件和夹持件,所述底板设于第二工作台底部,所述第二工作台与底板通过若干连接杆连接,所述定位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工作台上,包括水平气缸、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所述水平气缸与第一定位块连接,所述水平气缸可带动所述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配合将机壳固定,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二升降气缸、升降板、四个绕线柱,所述第二升降气缸的缸体与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自动卷绕包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卷绕机构,包括第一工作台和绕线机械手,所述第一工作台上设有绕线台和多个定位柱,所述多个定位柱用于固定机壳,所述绕线机械手用于将线缆夹持并绕所述绕线台进行预绕线;
包扎机构,包括第二工作台、底板、定位组件、支撑组件和夹持件,所述底板设于第二工作台底部,所述第二工作台与底板通过若干连接杆连接,所述定位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工作台上,包括水平气缸、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所述水平气缸与第一定位块连接,所述水平气缸可带动所述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配合将机壳固定,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二升降气缸、升降板、四个绕线柱,所述第二升降气缸的缸体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气缸的伸缩杆与所述升降板连接,所述四个绕线柱与所述升降板连接,所述四个绕线柱的上端贯穿所述第二工作台,所述四个绕线柱用于配合进行二次绕线,所述夹持件用于在二次绕线后将线缆夹持固定;
转运机构,包括直线模组、第一升降气缸和夹爪气缸,所述夹爪气缸通过第一升降气缸与直线模组连接,所述夹爪气缸可将完成预绕线的线缆夹持并由所述直线模组运输至所述第二工作台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自动卷绕包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丛维林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园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