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艳红专利>正文

一种车辆智能计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7698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智能计轴装置,涉及计轴设备技术领域,针对传统的轨道电路系统存在轨道电路分路不良、道床泄露大、长轨道区段或者不能使用轨道电路的轨道区段的空闲以及占用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轨道、安装盒和安装板,所述轨道的侧壁中间位置贯穿安装有安装盒,且所述安装盒的侧壁中间位置贯穿安装有车轮传感器,所述安装盒靠近车轮传感器的侧壁位置活动安装螺栓,所述车轮传感器远离安装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传输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且解决了由于传统的轨道电路系统存在轨道电路分路不良、道床泄露大、长轨道区段或者不能使用轨道电路的轨道区段的空闲以及占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智能计轴装置
本技术涉及计轴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车辆智能计轴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铁路车辆位置检测采用的轨道电路系统检测区段内列车同行状况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电气化铁路的发展需求。由于传统的轨道电路系统存在轨道电路分路不良、道床泄露大、长轨道区段或者不能使用轨道电路的轨道区段的空闲以及占用的问题,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车辆智能计轴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车辆智能计轴装置,解决了由于传统的轨道电路系统存在轨道电路分路不良、道床泄露大、长轨道区段或者不能使用轨道电路的轨道区段的空闲以及占用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辆智能计轴装置,包括轨道、安装盒和安装板,所述轨道的侧壁中间位置贯穿安装有安装盒,且所述安装盒的侧壁中间位置贯穿安装有车轮传感器,所述安装盒靠近车轮传感器的侧壁位置活动安装螺栓,所述车轮传感器远离安装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传输线,且所述轨道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板,且所述固定板靠近车轮传感器的侧壁固定安装有接线头,所述第一传输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接线头,且所述接线头远离车轮传感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远离接线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传输线,且所述第三传输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底板,且所述支撑柱的上端中间位置焊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杆,且所述固定杆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电子盒。优选的,所述电子盒靠近第三传输线的侧壁下端位置固定连接有信号发射模块,且所述信号发射模块远离电子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传输线,且所述第二传输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信号传输模块。优选的,所述车轮传感器的型号为SK30H,且所述电子盒的型号为ZP30H。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保护壳,且所述保护壳的上端表面拐角位置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所述安装板的上端表面拐角位置设置有第一螺纹孔。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匹配安装,且所述轨道的上端表面活动放置有车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装置在使用时,通过在轨道腰贯穿安装有车轮传感器以及轨道下端设置有电子盒,使得列车从检测区间的一端出发,驶入区间,经过计轴点,轨道磁头传感器接收车轮信号通过电子盒传输至车站调度室,从而便于调度人员判断车辆位置,避免铁路行车安全问题、提高运输效率和运输能力。综上所述:该装置解决了由于传统的轨道电路系统存在轨道电路分路不良、道床泄露大、长轨道区段或者不能使用轨道电路的轨道区段的空闲以及占用的问题,且制作成本低,操作简单,适宜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子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车轮、2安装螺栓、3轨道、4安装盒、5接线头、6第一传输线、7车轮传感器、8固定板、9底板、10支撑柱、11安装板、12固定杆、13电子盒、14信号发射模块、15第二传输线、16第一螺纹孔、17信号传输模块、18第三传输线、19保护壳、20第二螺纹孔、21固定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4,一种车辆智能计轴装置,包括轨道3、安装盒4和安装板11,所述轨道3的侧壁中间位置贯穿安装有安装盒4,且所述安装盒4的侧壁中间位置贯穿安装有车轮传感器7,所述安装盒4靠近车轮传感器7的侧壁位置活动安装螺栓2,所述车轮传感器7远离安装盒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传输线6,且所述轨道3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板8,且所述固定板8靠近车轮传感器7的侧壁固定安装有接线头5,所述第一传输线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接线头5,且所述接线头5远离车轮传感器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1,所述固定块21远离接线头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传输线18,且所述第三传输线1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0,所述支撑柱10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底板9,且所述支撑柱10的上端中间位置焊接有安装板11,所述安装板1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杆12,且所述固定杆12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电子盒13,电子盒13靠近第三传输线18的侧壁下端位置固定连接有信号发射模块14,且所述信号发射模块14远离电子盒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传输线15,且所述第二传输线1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信号传输模块17,车轮传感器7的型号为SK30H,且所述电子盒13的型号为ZP30H,安装板1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保护壳19,且所述保护壳19的上端表面拐角位置设置有第二螺纹孔20,所述安装板11的上端表面拐角位置设置有第一螺纹孔16,第一螺纹孔16与第二螺纹孔20匹配安装,且所述轨道3的上端表面活动放置有车轮1。工作原理:一种车辆智能计轴装置在使用时,列车行驶进入检测区间时,经过发车端计轴点时;车轮传感器7接受信号从而通过第一传输线6传输至下端的接线头5,继而信号通过第三传输线18传输至电子盒13的内部,随之信号经过信号发射模块14通过第二传输线15传输至信号传输模块17,继而传输至轨道占用继电器,此时轨道占用继电器落下,发车端不断将驶入状态以及计轴数发送至接车端,经过接车端计轴点时,接车端不断将驶入状态以及计轴数发送至发车端,当两端对计轴数以及驶入驶出状态核验无误时,两端的轨道继电器吸起,从而给出所测区间空闲信号。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智能计轴装置,包括轨道(3)、安装盒(4)和安装板(11),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3)的侧壁中间位置贯穿安装有安装盒(4),且所述安装盒(4)的侧壁中间位置贯穿安装有车轮传感器(7),所述安装盒(4)靠近车轮传感器(7)的侧壁位置活动安装螺栓(2),所述车轮传感器(7)远离安装盒(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传输线(6),且所述轨道(3)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板(8),且所述固定板(8)靠近车轮传感器(7)的侧壁固定安装有接线头(5),所述第一传输线(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接线头(5),且所述接线头(5)远离车轮传感器(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1),所述固定块(21)远离接线头(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传输线(18),且所述第三传输线(1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0),所述支撑柱(10)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底板(9),且所述支撑柱(10)的上端中间位置焊接有安装板(11),所述安装板(1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杆(12),且所述固定杆(12)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电子盒(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智能计轴装置,包括轨道(3)、安装盒(4)和安装板(11),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3)的侧壁中间位置贯穿安装有安装盒(4),且所述安装盒(4)的侧壁中间位置贯穿安装有车轮传感器(7),所述安装盒(4)靠近车轮传感器(7)的侧壁位置活动安装螺栓(2),所述车轮传感器(7)远离安装盒(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传输线(6),且所述轨道(3)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板(8),且所述固定板(8)靠近车轮传感器(7)的侧壁固定安装有接线头(5),所述第一传输线(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接线头(5),且所述接线头(5)远离车轮传感器(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1),所述固定块(21)远离接线头(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传输线(18),且所述第三传输线(1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0),所述支撑柱(10)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底板(9),且所述支撑柱(10)的上端中间位置焊接有安装板(11),所述安装板(1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杆(12),且所述固定杆(12)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电子盒(1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艳红翟伟龙崔海田
申请(专利权)人:张艳红翟伟龙崔海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