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用筛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7162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用筛沙装置,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该建筑工程用筛沙装置包括基座组件、筛分组件、输料组件和搅拌组件。所述基座组件包括外壳、第一下料板、第二下料板和第三下料板。第三电机转动,第三电机带动转轴转动,搅拌杆随转轴转动,由进料口加入沙子,搅拌杆搅动沙子运动,实现打散凝结成团沙子的目的,第一筛分件的筛分板上剩余的沙子,在筛分板抖动过程中,剩余的沙子沿第一筛分件的筛分板底端滑落,经第二筛分件的筛分板筛选后的沙子落于第三下料板,达到二次筛分沙子的效果,通过打散凝结成团沙子和二次筛分有效提高筛分效果,进而有效的改善现有的筛沙装置筛分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用筛沙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筛沙装置。
技术介绍
沙子是工程建筑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材料,工程建筑中经常需要进行大量筛沙,将沙子中的大颗粒沙子和一些杂质去除掉,使材料的纯度提高,能够增加建筑工程的质量,目前,筛沙装置为单层筛分,且筛分过程中无法对凝结成团的沙子进行打散,进而使筛沙装置的筛分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用筛沙装置,旨在改善现有的筛沙装置筛分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筛沙装置包括基座组件、筛分组件、输料组件和搅拌组件。所述基座组件包括外壳、第一下料板、第二下料板和第三下料板,所述外壳一侧设置有第一下料口和第二下料口,所述外壳另一侧设置有第三下料口,所述第一下料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上端内,所述第一下料板倾斜设置,所述第一下料板下端通过所述第一下料口延伸出所述外壳的外部,所述第三下料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下端,所述第三下料板倾斜设置,所述第三下料板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一下料板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三下料板下端通过所述第三下料口延伸出所述外壳的外部,所述第二下料板倾斜设置,所述第二下料板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三下料板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二下料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所述第二下料板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下料板下侧,所述第二下料板下端通过所述第二下料口延伸出所述外壳的外部,所述筛分组件包括第一筛分件和第二筛分件,所述第一筛分件和所述第二筛分件均包括筛分板、连接板、第一电机和摆动板,所述筛分板倾斜设置,所述第一筛分件的所述筛分板和所述第二筛分件的所述筛分板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一筛分件的所述筛分板下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下料板上端,所述第二筛分件的所述筛分板下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三下料板上端,所述外壳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筛分板对应设置,所述筛分板上端通过所述通孔延伸出所述外壳的外部,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的外部,所述摆动板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所述连接板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摆动板另一端,所述连接板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筛分板上端,所述筛分板上均匀开设有筛分孔,所述输料组件包括第一壳体、螺旋推进器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壳体下端设置有第一卸料口,所述第一卸料口与所述外壳上端连通,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上端,所述螺旋推进器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两端,所述螺旋推进器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外部,所述搅拌组件包括第二壳体、转轴、搅拌杆和第三电机,所述第二壳体一侧开设有进料口,所述第二壳体底端开设有第二卸料口,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顶端,所述第二卸料口连通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卸料口位于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卸料口一侧,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顶端,所述搅拌杆均匀连接于所述转轴周边,所述搅拌杆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转轴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电机输出端,所述第三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顶端。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件。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包括支腿和连接杆,所述支腿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底端,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于所述支腿之间。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支腿底端固定连接有万向轮。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内部靠近所述第三下料口一侧固定连接有引料板,所述引料板位于所述第一筛分件和所述第二筛分件之间,所述引料板倾斜设置,所述引料板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二筛分件相同。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第三壳体和盖板,所述盖板一侧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三壳体,所述盖板另一侧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壳体。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壳体和所述盖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垫,所述第一密封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壳体。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壳体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件。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把手件包括把手和防滑套,所述把手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壳体一侧,所述防滑套固定套接于所述把手。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上的所述通孔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垫,所述第二密封垫贴合于所述筛分板的上下两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上设计得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筛沙装置,使用时,第三电机转动,第三电机带动转轴转动,搅拌杆随转轴转动,由进料口加入沙子,搅拌杆搅动沙子运动,凝结成团的沙子被打散,实现打散凝结成团沙子的目的,搅拌后的沙子由第二卸料口落下,第二电机转动,第二电机带动螺旋推进器转动,螺旋推进器带动第二卸料口落下的沙子移动至第一卸料口处,沙子由第一卸料口落下,沙子落于第一筛分件的筛分板上表面,实现输送沙子的效果,第一电机带动摆动板做圆周运动,连接板下端随摆动板运动,连接板的上端做上下往复运动,筛分板一端随连接板运动,筛分板另一端绕第一下料板上端处的销轴往复小角度转动,使筛分板产生抖动的效果,落于筛分板的沙子随筛分板抖动,达到筛分的效果,经第一筛分件的筛分板筛选后的沙子落于第一下料板,由第一下料口放出,第一筛分件的筛分板上剩余的沙子,在筛分板抖动过程中,剩余的沙子沿第一筛分件的筛分板底端滑落,剩余的沙子落于第二筛分件上,经第二筛分件的筛分板筛选后的沙子落于第三下料板,由第三下料口放出,筛分后的大颗粒沙子和杂质沿第二筛分件的筛分板底端滑落,筛分后的大颗粒沙子和杂质落于第二下料板,由第二下料口放出,达到二次筛分沙子的效果,通过打散凝结成团沙子和二次筛分有效提高筛分效果,进而有效的改善现有的筛沙装置筛分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建筑工程用筛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基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把手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筛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第一筛分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输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搅拌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0-基座组件;110-外壳;111-第三壳体;112-盖板;113-把手件;1131-把手;1132-防滑套;114-第一密封垫;120-第一下料板;130-第一下料口;140-第二下料口;150-支撑件;151-支腿;152-连接杆;153-万向轮;160-第二下料板;170-第三下料板;180-第三下料口;190-引料板;200-筛分组件;210-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程用筛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座组件(100),所述基座组件(100)包括外壳(110)、第一下料板(120)、第二下料板(160)和第三下料板(170),所述外壳(110)一侧设置有第一下料口(130)和第二下料口(140),所述外壳(110)另一侧设置有第三下料口(180),所述第一下料板(120)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110)上端内,所述第一下料板(120)倾斜设置,所述第一下料板(120)下端通过所述第一下料口(130)延伸出所述外壳(110)的外部,所述第三下料板(170)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110)下端,所述第三下料板(170)倾斜设置,所述第三下料板(170)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一下料板(120)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三下料板(170)下端通过所述第三下料口(180)延伸出所述外壳(110)的外部,所述第二下料板(160)倾斜设置,所述第二下料板(160)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三下料板(170)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二下料板(160)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110),所述第二下料板(160)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下料板(170)下侧,所述第二下料板(160)下端通过所述第二下料口(140)延伸出所述外壳(110)的外部;/n筛分组件(200),所述筛分组件(200)包括第一筛分件(210)和第二筛分件(220),所述第一筛分件(210)和所述第二筛分件(220)均包括筛分板(211)、连接板(212)、第一电机(213)和摆动板(214),所述筛分板(211)倾斜设置,所述第一筛分件(210)的所述筛分板(211)和所述第二筛分件(220)的所述筛分板(211)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一筛分件(210)的所述筛分板(211)下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下料板(120)上端,所述第二筛分件(220)的所述筛分板(211)下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三下料板(170)上端,所述外壳(110)开设有通孔(217),所述通孔(217)与所述筛分板(211)对应设置,所述筛分板(211)上端通过所述通孔(217)延伸出所述外壳(110)的外部,所述第一电机(213)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110)的外部,所述摆动板(214)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213)输出端,所述连接板(212)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摆动板(214)另一端,所述连接板(212)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筛分板(211)上端,所述筛分板(211)上均匀开设有筛分孔(215);/n输料组件(300),所述输料组件(300)包括第一壳体(310)、螺旋推进器(320)和第二电机(330),所述第一壳体(310)下端设置有第一卸料口(340),所述第一卸料口(340)与所述外壳(110)上端连通,所述第一壳体(310)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110)上端,所述螺旋推进器(320)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310)内的两端,所述螺旋推进器(320)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机(330)输出端,所述第二电机(330)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310)外部;/n搅拌组件(400),所述搅拌组件(400)包括第二壳体(410)、转轴(420)、搅拌杆(430)和第三电机(440),所述第二壳体(410)一侧开设有进料口(450),所述第二壳体(410)底端开设有第二卸料口(460),所述第二壳体(410)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310)顶端,所述第二卸料口(460)连通于所述第一壳体(310),所述第二卸料口(460)位于所述第一壳体(310)远离所述第一卸料口(340)一侧,所述转轴(420)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410)顶端,所述搅拌杆(430)均匀连接于所述转轴(420)周边,所述搅拌杆(430)位于所述第二壳体(410)内,所述转轴(420)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电机(440)输出端,所述第三电机(440)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410)顶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用筛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组件(100),所述基座组件(100)包括外壳(110)、第一下料板(120)、第二下料板(160)和第三下料板(170),所述外壳(110)一侧设置有第一下料口(130)和第二下料口(140),所述外壳(110)另一侧设置有第三下料口(180),所述第一下料板(120)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110)上端内,所述第一下料板(120)倾斜设置,所述第一下料板(120)下端通过所述第一下料口(130)延伸出所述外壳(110)的外部,所述第三下料板(170)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110)下端,所述第三下料板(170)倾斜设置,所述第三下料板(170)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一下料板(120)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三下料板(170)下端通过所述第三下料口(180)延伸出所述外壳(110)的外部,所述第二下料板(160)倾斜设置,所述第二下料板(160)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三下料板(170)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二下料板(160)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110),所述第二下料板(160)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下料板(170)下侧,所述第二下料板(160)下端通过所述第二下料口(140)延伸出所述外壳(110)的外部;
筛分组件(200),所述筛分组件(200)包括第一筛分件(210)和第二筛分件(220),所述第一筛分件(210)和所述第二筛分件(220)均包括筛分板(211)、连接板(212)、第一电机(213)和摆动板(214),所述筛分板(211)倾斜设置,所述第一筛分件(210)的所述筛分板(211)和所述第二筛分件(220)的所述筛分板(211)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一筛分件(210)的所述筛分板(211)下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下料板(120)上端,所述第二筛分件(220)的所述筛分板(211)下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三下料板(170)上端,所述外壳(110)开设有通孔(217),所述通孔(217)与所述筛分板(211)对应设置,所述筛分板(211)上端通过所述通孔(217)延伸出所述外壳(110)的外部,所述第一电机(213)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110)的外部,所述摆动板(214)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213)输出端,所述连接板(212)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摆动板(214)另一端,所述连接板(212)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筛分板(211)上端,所述筛分板(211)上均匀开设有筛分孔(215);
输料组件(300),所述输料组件(300)包括第一壳体(310)、螺旋推进器(320)和第二电机(330),所述第一壳体(310)下端设置有第一卸料口(340),所述第一卸料口(340)与所述外壳(110)上端连通,所述第一壳体(310)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110)上端,所述螺旋推进器(320)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310)内的两端,所述螺旋推进器(320)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机(330)输出端,所述第二电机(330)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310)外部;
搅拌组件(400),所述搅拌组件(400)包括第二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贵吴星明王科明李明泉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天合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