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自动锁定功能的UV固化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7152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备自动锁定功能的UV固化灯;包括UV触发器、左灯罩侧板、右灯罩侧板、左灯罩顶盖、灯管夹、右灯罩顶盖和灯管,还包括自锁控制电路;左灯罩侧板左壁的中部设有滑孔,左灯罩侧板左壁滑孔上的左右两侧设有长螺母座,灯管夹的上端设有通孔,长螺钉贯穿灯管夹上的螺孔与长螺母座螺接,且使灯管夹与长螺母座固定,灯管卡接在卡扣内,左灯罩顶盖和右灯罩顶盖分别固定于左灯罩侧板和右灯罩侧板的前后两端,UV触发器固定于左灯罩的底端,自锁控制电路与UV触发器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阻止了能源不必要的浪费,同时较大的提高了UV固化灯的使用寿命,减少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备自动锁定功能的UV固化灯
本技术涉及到固化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具备自动锁定功能的UV固化灯。
技术介绍
UV固化即紫外固化,UV固化一般是指需要用紫外线固化的涂料(油漆)、油墨、胶粘剂(胶水)或其它灌封密封剂的固化条件或要求,其区别于加温固化、胶联剂(固化剂)固化、自然固化等。在紫外线照射下,利用不同波长和能量的紫外光使油墨连接料中的单体聚合成聚合物,使油墨成膜和干燥的油墨.UV油墨也属于油墨,作为油墨,它们必须具备艳丽的颜色(特殊情况除外),良好的印刷适性,适宜的固化干燥速率;固化灯在需要在通电状态下发光对涂料进行照射固化,但是目前存在一种情况,在固化灯在工作时,突然断电以后,工作人员很容易忘记关闭固化灯,导致了下次来电时固化灯自动照亮,造成了能源不必要的浪费,长时间的照明状态也会降低固化灯的使用寿命;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备自动锁定功能的UV固化灯;包括UV触发器、左灯罩侧板、右灯罩侧板、左灯罩顶盖、灯管夹、右灯罩顶盖、灯管和反光片,还包括自锁控制电路;所述左灯罩侧板左壁的中部设有滑孔,所述左灯罩侧板左壁滑孔上的左右两侧设有长螺母座,所述灯管夹的上端设有通孔,长螺钉贯穿灯管夹上的螺孔与长螺母座螺接,且使灯管夹与长螺母座固定,所述灯管夹上端的中部设有卡扣,所述右灯罩侧板与左灯罩侧板相互对称,所述灯管卡接在卡扣内,所述左灯罩顶盖和右灯罩顶盖分别固定于左灯罩侧板和右灯罩侧板的前后两端,所述左灯罩顶盖和右灯罩顶盖内均固定设有反光片,所述UV触发器固定于左灯罩的底端,所述自锁控制电路与UV触发器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自锁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阻至第四电阻、第一集成电路至第五集成电路、第一二极管至第二二极管、继电器、第一开关至第二开关、三极管和电容;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集成电路的管脚六、第二集成电路的管脚二、第四集成电路的管脚五、电容的第一端、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集成电路的管脚五、第二集成电路的管脚一和第一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管脚四连接第五集成电路的管脚八,所述第五集成电路的管脚九连接第四集成电路的管管脚一,所述第四集成电路的管脚二连接第三集成电路的管家十三,所述第四集成电路的管脚四分别连接电阻的第二端和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四集成电路的管脚三连接第三集成电路的管脚十一,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和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五集成电路的管脚十连接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三极管的基极,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和继电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继电器的第二端和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均接地,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二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优选的,所述第一集成电路至第三集成电路的型号为CD4011,所述第四集成电路的型号为CD4013,所述第五集成电路的型号为CD4011。优选的,所述第一二极管为稳压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为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型号为1N4148,所述三极管的型号为MJ2955。优选的,所述电容的电容量为100μF。优选的,所述第一电阻至第二电阻的阻值为10KΩ,所述第三电阻的阻值为1KΩ,所述第四电阻的阻值为220Ω。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通过设置自锁控制电路来保证了固化灯在停电熄灭后再次来电不会亮起,防止了能源不必要的浪费,同时较大的提高了UV固化灯的使用寿命,减少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价值。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自锁控制电路线路构造图;以上图例所示:左灯罩侧板1;右灯罩侧板2;左灯罩顶盖3;灯管夹4;右灯罩顶盖5;灯管6;长螺母座7;长螺钉8;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电容C1;第一集成电路U1B;第二集成电路U1A;第三集成电路U1D;第四集成电路U2A;第五集成电路U1C;三极管Q1;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开关S1和第二开关K1。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固定”、“一体成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标示。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技术。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具备自动锁定功能的UV固化灯;包括UV触发器、左灯罩侧板1、右灯罩侧板2、左灯罩顶盖3、灯管6夹4、右灯罩顶盖5、灯管6和反光片,还包括自锁控制电路;所述左灯罩侧板1左壁的中部设有滑孔,所述左灯罩侧板1左壁滑孔上的左右两侧设有长螺母座7,所述灯管6夹4的上端设有通孔,长螺钉8贯穿灯管6夹4上的螺孔与长螺母座7螺接,且使灯管6夹4与长螺母座7固定,所述灯管6夹4上端的中部设有卡扣,所述右灯罩侧板2与左灯罩侧板1相互对称,所述灯管6卡接在卡扣内,所述左灯罩顶盖3和右灯罩顶盖5分别固定于左灯罩侧板1和右灯罩侧板2的前后两端,所述左灯罩顶盖3和右灯罩顶盖5内均固定设有反光片,所述UV触发器固定于左灯罩的底端,所述自锁控制电路与UV触发器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自锁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至第四电阻R4、第一集成电路U1B至第五集成电路U1C、第一二极管D1至第二二极管D2、继电器、第一开关S1至第二开关K1、三极管Q1和电容C1;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集成电路U1B的管脚六、第二集成电路U1A的管脚二、第四集成电路U2A的管脚五、电容C1的第一端、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集成电路U1B的管脚五、第二集成电路U1A的管脚一和第一开关S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集成电路U1B的管脚四连接第五集成电路U1C的管脚八,所述第五集成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备自动锁定功能的UV固化灯,包括UV触发器、左灯罩侧板、右灯罩侧板、左灯罩顶盖、灯管夹、右灯罩顶盖、灯管和反光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锁控制电路;所述左灯罩侧板左壁的中部设有滑孔,所述左灯罩侧板左壁滑孔上的左右两侧设有长螺母座,所述灯管夹的上端设有通孔,长螺钉贯穿灯管夹上的螺孔与长螺母座螺接,且使灯管夹与长螺母座固定,所述灯管夹上端的中部设有卡扣,所述右灯罩侧板与左灯罩侧板相互对称,所述灯管卡接在卡扣内,所述左灯罩顶盖和右灯罩顶盖分别固定于左灯罩侧板和右灯罩侧板的前后两端,所述左灯罩顶盖和右灯罩顶盖内均固定设有反光片,所述UV触发器固定于左灯罩的底端,所述自锁控制电路与UV触发器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备自动锁定功能的UV固化灯,包括UV触发器、左灯罩侧板、右灯罩侧板、左灯罩顶盖、灯管夹、右灯罩顶盖、灯管和反光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锁控制电路;所述左灯罩侧板左壁的中部设有滑孔,所述左灯罩侧板左壁滑孔上的左右两侧设有长螺母座,所述灯管夹的上端设有通孔,长螺钉贯穿灯管夹上的螺孔与长螺母座螺接,且使灯管夹与长螺母座固定,所述灯管夹上端的中部设有卡扣,所述右灯罩侧板与左灯罩侧板相互对称,所述灯管卡接在卡扣内,所述左灯罩顶盖和右灯罩顶盖分别固定于左灯罩侧板和右灯罩侧板的前后两端,所述左灯罩顶盖和右灯罩顶盖内均固定设有反光片,所述UV触发器固定于左灯罩的底端,所述自锁控制电路与UV触发器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具备自动锁定功能的UV固化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阻至第四电阻、第一集成电路至第五集成电路、第一二极管至第二二极管、继电器、第一开关至第二开关、三极管和电容;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集成电路的管脚六、第二集成电路的管脚二、第四集成电路的管脚五、电容的第一端、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集成电路的管脚五、第二集成电路的管脚一和第一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管脚四连接第五集成电路的管脚八,所述第五集成电路的管脚九连接第四集成电路的管管脚一,所述第四集成电路的管脚二连接第三集成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惠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茂源宏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