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麻醉科临床用部位麻醉定量喷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68629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麻醉科临床用部位麻醉定量喷雾装置,包括储药筒、提拿单元、喷药单元和加药单元;储药筒:所述储药筒的内部设有泵体,所述储药筒的外侧设有防护单元,所述防护单元包括防光外壳,所述防光外壳和储药筒之间设有保温腔;提拿单元:所述提拿单元固定在防护单元上;喷药单元:所述喷药单元和泵体相连接;加药单元:所述加药单元位于储药筒的上端;其中:还包括开源单片机,所述开源单片机固定在防护单元的外侧,所述开源单片机的输入端电连接外在电源的输出端,所述开源单片机的输出端电连接泵体的输入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相应的防护结构,可以通过防光外壳和保温腔避免外在光和热对装置内部麻醉药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麻醉科临床用部位麻醉定量喷雾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
,具体为一种麻醉科临床用部位麻醉定量喷雾装置。
技术介绍
麻醉是由药物或其他方法产生的一种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系统的可逆性功能抑制,这种抑制的特点主要是感觉特别是痛觉的丧失,随着西医的逐渐盛行,麻醉学开始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医学中,目前常见的方式为静脉注射,或者人工喷涂,人工喷涂存在着涂抹不均以及用药不当造成浪费的缺陷因此能够定量喷涂的辅助性器械开始被开发出来,如申请公布代号为201820804891.X公布了一种麻醉科临床用部位麻醉定量喷雾装置,该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缺乏相应的防护措施,外界的光和热很可能导致药物变质,影响药物的麻醉效果,甚至给患者的人生安全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麻醉科临床用部位麻醉定量喷雾装置,具备相应的防护结构,可以通过防光外壳和保温腔避免外在光和热对装置内部麻醉药的影响,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麻醉科临床用部位麻醉定量喷雾装置,包括储药筒、提拿单元、喷药单元和加药单元;储药筒:所述储药筒的内部设有泵体,所述储药筒的外侧设有防护单元;提拿单元:所述提拿单元固定在防护单元上;喷药单元:所述喷药单元和泵体相连接;加药单元:所述加药单元位于储药筒的上端;其中:还包括开源单片机,所述开源单片机固定在防护单元的外侧,所述开源单片机的输入端电连接外在电源的输出端,所述开源单片机的输出端电连接泵体的输入端。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单元包括防光外壳,所述防光外壳和储药筒之间设有保温腔,所述保温腔的内部设有温度感应器,所述温度感应器的输出端电连接开源单片机的输入端,防护单元避免光和热对麻醉药物的影响,保证麻醉药的质量。进一步的,所述提拿单元包括U形提手,所述U形提手的两端内侧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内侧均和储药筒的外侧转动连接,提拿单元便于使用者实现对该装置的提拿移动。进一步的,所述喷药单元包括输液软管,所述输液软管的一端和泵体的输出口相连通,所述述输液软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手柄的一端,所述手柄的另一端连接有雾化喷头,所述输液软管和雾化喷头相连通,所述输液软管的中部设有流量检测仪,所述流量检测仪的输出端电连接开源单片机的输入端,喷药单元能够有效的将麻醉药定量均匀的喷涂在患者的待麻醉处。进一步的,所述加药单元包括加药管,所述加药管的一端和储药筒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加药管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密封盖,加药单元方便使用者将麻醉药加入到储药筒的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麻醉科临床用部位麻醉定量喷雾装置,具有以下好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备相应的防护结构,可以通过防光外壳和保温腔避免外在光和热对装置内部麻醉药的影响,避免外界的光和热可能造成的药物变质,保证药物的麻醉效果,同时保证患者的人生安全,设计更为人性化,便于产品的推广和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储药筒、2开源单片机、3提拿单元、31U形提手、32转轴、4喷药单元、41手柄、42雾化喷头、43流量检测仪、44输液软管、5加药单元、51加药管、52密封盖、6泵体、7防护单元、71防光外壳、72温度感应器、73保温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麻醉科临床用部位麻醉定量喷雾装置,包括储药筒1、提拿单元3、喷药单元4和加药单元5;储药筒1:储药筒1的内部设有泵体6,储药筒1的外侧设有防护单元7,防护单元7包括防光外壳71,防光外壳71和储药筒1之间设有保温腔73,保温腔73的内部设有温度感应器72,温度感应器72的输出端电连接开源单片机2的输入端,防护单元7避免光和热对麻醉药物的影响,保证麻醉药的质量;提拿单元3:提拿单元3固定在防护单元7上,提拿单元3包括U形提手31,U形提手31的两端内侧设有转轴32,转轴32的内侧均和储药筒1的外侧转动连接,提拿单元3便于使用者实现对该装置的提拿转移;喷药单元4:喷药单元4和泵体6相连接,喷药单元4包括输液软管44,输液软管44的一端和泵体6的输出口相连通,述输液软管44的另一端连接有手柄41的一端,手柄41的另一端连接有雾化喷头42,输液软管44和雾化喷头42相连通,输液软管44的中部设有流量检测仪43,流量检测仪43的输出端电连接开源单片机2的输入端,喷药单元4能够有效的将麻醉药定量均匀的喷涂在患者的待麻醉处;加药单元5:加药单元5位于储药筒1的上端,加药单元5包括加药管51,加药管51的一端和储药筒1的内部相连通,加药管51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密封盖52,加药单元5方便使用者将麻醉药加入到储药筒1的内部;其中:还包括开源单片机2,开源单片机2固定在防护单元7的外侧,开源单片机2的输入端电连接外在电源的输出端,开源单片机2的输出端电连接泵体6的输入端。在使用时:通过防护单元7避免光和热对麻醉药物的影响,保证麻醉药的质量,通过提拿单元3便于使用者实现对该装置的提拿转移,通过喷药单元4能够有效的将麻醉药定量均匀的喷涂在患者的待麻醉处,通过加药单元5方便使用者将麻醉药加入到储药筒1的内部。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开源单片机2采用Intel公司生产的8051单片机,流量检测仪43、泵体6和温度感应器72则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自由配置,开源单片机2控制流量检测仪43和温度感应器72工作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方法,开源单片机2控制泵体6工作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方法。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麻醉科临床用部位麻醉定量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药筒(1)、提拿单元(3)、喷药单元(4)和加药单元(5);/n储药筒(1):所述储药筒(1)的内部设有泵体(6),所述储药筒(1)的外侧设有防护单元(7);/n提拿单元(3):所述提拿单元(3)固定在防护单元(7)上;/n喷药单元(4):所述喷药单元(4)和泵体(6)相连接;/n加药单元(5):所述加药单元(5)位于储药筒(1)的上端;/n其中:还包括开源单片机(2),所述开源单片机(2)固定在防护单元(7)的外侧,所述开源单片机(2)的输入端电连接外在电源的输出端,所述开源单片机(2)的输出端电连接泵体(6)的输入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麻醉科临床用部位麻醉定量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药筒(1)、提拿单元(3)、喷药单元(4)和加药单元(5);
储药筒(1):所述储药筒(1)的内部设有泵体(6),所述储药筒(1)的外侧设有防护单元(7);
提拿单元(3):所述提拿单元(3)固定在防护单元(7)上;
喷药单元(4):所述喷药单元(4)和泵体(6)相连接;
加药单元(5):所述加药单元(5)位于储药筒(1)的上端;
其中:还包括开源单片机(2),所述开源单片机(2)固定在防护单元(7)的外侧,所述开源单片机(2)的输入端电连接外在电源的输出端,所述开源单片机(2)的输出端电连接泵体(6)的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麻醉科临床用部位麻醉定量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单元(7)包括防光外壳(71),所述防光外壳(71)和储药筒(1)之间设有保温腔(73),所述保温腔(73)的内部设有温度感应器(72),所述温度感应器(72)的输出端电连接开源单片机(2)的输入端。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超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市市立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