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稀释后即注型抢救注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6854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稀释后即注型抢救注射器,包括针管、活塞;针管中部设置阻隔片,阻隔片与针管同轴设置,阻隔片边沿密封连接针管内壁,阻隔片径向两端转动连接针管内壁,针管外壁设置驱动翼,驱动翼根部贯穿针管侧壁,驱动翼根部传动连接阻隔片,驱动翼位于阻隔片转动轴一端,针管尾部设置有密封柱,密封柱两端固连针管内壁,密封柱与阻隔片的转动轴位于同一平面内;活塞设置有通槽,通槽宽度方向与活塞径向重合,通槽在活塞径向贯穿活塞,通槽从活塞头端延伸至尾部,通槽滑动连接密封柱,通槽密封连接密封柱,通槽厚度≥阻隔片厚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装配固定比例的急救药液,使用耗时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稀释后即注型抢救注射器
本技术涉及注射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稀释后即注型抢救注射器。
技术介绍
在对病危患者急救时,往往需要对患者注射肾上腺素等药剂,而此类药剂通常需要混合搭配其他药剂。目前,使用混合药剂时,虽然注射中急救药液的用量较为固定,但是常用方法为使用注射器分别、先后吸取药剂后摇匀,为患者进行注射,而急救中,往往时间较为紧迫,一分一秒都极为珍贵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稀释后即注型抢救注射器,可以装配固定比例的急救药液,使用耗时短。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公开一种稀释后即注型抢救注射器,包括针管、活塞;针管中部设置阻隔片,阻隔片与针管同轴设置,阻隔片边沿密封连接针管内壁,阻隔片径向两端转动连接针管内壁,针管外壁设置驱动翼,驱动翼根部贯穿针管侧壁,驱动翼根部传动连接阻隔片,驱动翼位于阻隔片转动轴一端,针管尾部设置有密封柱,密封柱两端固连针管内壁,密封柱与阻隔片的转动轴位于同一平面内;活塞设置有通槽,通槽宽度方向与活塞径向重合,通槽在活塞径向贯穿活塞,通槽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稀释后即注型抢救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针管(1)、活塞(4);/n针管(1)中部设置阻隔片(3),阻隔片(3)与针管(1)同轴设置,阻隔片(3)边沿密封连接针管(1)内壁,阻隔片(3)径向两端转动连接针管(1)内壁,针管(1)外壁设置驱动翼(2),驱动翼(2)根部贯穿针管(1)侧壁,驱动翼(2)根部传动连接阻隔片(3),驱动翼(2)位于阻隔片(3)转动轴一端;/n活塞(4)设置有通槽(6),通槽(6)宽度方向与活塞(4)径向重合,通槽(6)在活塞(4)径向贯穿活塞(4),通槽(6)从活塞(4)头端延伸至尾部,通槽(6)厚度≥阻隔片(3)厚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稀释后即注型抢救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针管(1)、活塞(4);
针管(1)中部设置阻隔片(3),阻隔片(3)与针管(1)同轴设置,阻隔片(3)边沿密封连接针管(1)内壁,阻隔片(3)径向两端转动连接针管(1)内壁,针管(1)外壁设置驱动翼(2),驱动翼(2)根部贯穿针管(1)侧壁,驱动翼(2)根部传动连接阻隔片(3),驱动翼(2)位于阻隔片(3)转动轴一端;
活塞(4)设置有通槽(6),通槽(6)宽度方向与活塞(4)径向重合,通槽(6)在活塞(4)径向贯穿活塞(4),通槽(6)从活塞(4)头端延伸至尾部,通槽(6)厚度≥阻隔片(3)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稀释后即注型抢救注射器,其特征在于:针管(1)尾部设置有密封柱(12),密封柱(12)两端固连针管(1)内壁,密封柱(12)与阻隔片(3)的转动轴位于同一平面内,通槽(6)滑动连接密封柱(12),通槽(6)密封连接密封柱(12),阻隔片(3)固定连接驱动翼(2)尾端,通槽(6)长度>针管(1)头部到阻隔片(3)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稀释后即注型抢救注射器,其特征在于:驱动翼(2)与阻隔片(3)可拆卸的连接,通槽(6)长度≥阻隔片(3)直径,定位舌(7)厚度<阻隔片(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稀释后即注型抢救注射器,其特征在于:阻隔片(3)转动轴一端设置定位舌(7),定位舌(7)平行于阻隔片(3),驱动翼(2)尾端设置卡合槽(8),卡合槽(8)适配定位舌(7),阻隔片(3)另转动轴另一端设置连接轴(9),针管(1)内壁设置有适配连接轴(9)滑动的滑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稀释后即注型抢救注射器,其特征在于:驱动翼(2)包括连接部(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芳琳罗艳丽殷小容傅敏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