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港无损伤针外延管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6852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输液港港针外延管固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液港无损伤针外延管固定器,包括固定贴片,固定贴片的顶部中部通过更换机构连接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内卡接有外延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输液港无损伤针外延管固定器,通过一系列结构的设计和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进行使用过程中,采用交错卡扣的设计,方便操作,倒三角设计,既可以有效固定,又可以在使用时移动,防止牵拉痛,而且在使用后可以通过更换固定贴片进行循环使用;整体结构的设计有效减少因外延管的牵拉导致的输液港港针脱离输液港港体,从而提高使用输液港港针输液安全,减少输液外渗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液港无损伤针外延管固定器
本技术涉及输液港港针外延管固定
,具体涉及一种输液港无损伤针外延管固定器。
技术介绍
临床上输液港已经广泛使用,输液港港针穿刺后,外延管使用医用胶布固定,这种胶布固定方式,容易松脱,护士需要反复更换,增加了护士工作量;患者反馈输液时这种固定方式会导致牵拉痛。输液港港针延长管固定不妥善常常会导致相关并发症,港针脱出会造成药液渗出或外渗,给病人带来痛苦。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研发一种输液港无损伤针外延管固定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输液港无损伤针外延管固定器,通过一系列结构的设计和使用,本技术在进行使用过程中,采用交错卡扣的设计,方便操作,倒三角设计,既可以有效固定,又可以在使用时移动,防止牵拉痛,而且在使用后可以通过更换固定贴片进行循环使用;整体结构的设计有效减少因外延管的牵拉导致的输液港港针脱离输液港港体,从而提高使用输液港港针输液安全,减少输液外渗的发生;而且本技术结构新颖,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输液港无损伤针外延管固定器,包括固定贴片,所述固定贴片的顶部中部通过更换机构连接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内卡接有外延管;所述固定机构呈倒三角结构设置,且所述固定机构由前至后的垂直长度为2cm,所述固定机构的前端宽度为0.5cm,后端宽度为1.5cm,宽度由前至后在0.5-1.5cm范围内逐渐递增。优选的,所述固定贴片为带有黏胶层的抗过敏硅胶材质制成,且所述固定贴片的黏胶层下侧设有离型纸;所述固定贴片的规格为5*5cm。优选的,所述更换机构包括魔术贴毛面和魔术贴钩面,所述固定贴片的顶部中部设有所述魔术贴毛面,所述固定机构的底部设有所述魔术贴钩面,所述魔术贴毛面和所述魔术贴钩面之间相互粘合。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板、内卡扣板和外卡扣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右侧设有所述内卡扣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左侧设有所述外卡扣板,且所述内卡扣板位于所述外卡扣板的内侧;所述内卡扣板和所述固定板之间的前端高度与所述外延管的口径相匹配设置,位于前端后侧的高度由前至后逐渐递增。优选的,所述内卡扣板和所述外卡扣板均为弹性板材质制成,且所述内卡扣板和所述外卡扣板均呈倒L型结构交错设置,所述内卡扣板和所述外卡扣板的末端位置处均呈弧度结构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采用交错卡扣的设计,方便操作,倒三角设计,既可以有效固定,又可以在使用时移动,防止牵拉痛,而且在使用后可以通过更换固定贴片进行循环使用;整体结构的设计有效减少因外延管的牵拉导致的输液港港针脱离输液港港体,从而提高使用输液港港针输液安全,减少输液外渗的发生;而且本技术结构新颖,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中图2的仰视图;图4是本技术中图2的后视图。图中:1-固定贴片、11-离型纸、2-更换机构、21-魔术贴毛面、22-魔术贴钩面、3-固定机构、31-固定板、32-内卡扣板、33-外卡扣板、4-外延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输液港无损伤针外延管固定器,包括固定贴片1,固定贴片1的顶部中部通过更换机构2连接有固定机构3,固定机构3内卡接有外延管4;固定机构3呈倒三角结构设置,且固定机构3由前至后的垂直长度为2cm,固定机构3的前端宽度为0.5cm,后端宽度为1.5cm,宽度由前至后在0.5-1.5cm范围内逐渐递增。具体的,固定贴片1为带有黏胶层的抗过敏硅胶材质制成,且固定贴片1的黏胶层下侧设有离型纸11;固定贴片1的规格为5*5cm。具体的,更换机构2包括魔术贴毛面21和魔术贴钩面22,固定贴片1的顶部中部设有魔术贴毛面21,固定机构3的底部设有魔术贴钩面22,魔术贴毛面21和魔术贴钩面22之间相互粘合。具体的,固定机构3包括固定板31、内卡扣板32和外卡扣板33,固定板31的顶部右侧设有内卡扣板32,固定板31的顶部左侧设有外卡扣板33,且内卡扣板32位于外卡扣板33的内侧;内卡扣板32和固定板31之间的前端高度与外延管4的口径相匹配设置,位于前端后侧的高度由前至后逐渐递增。具体的,内卡扣板32和外卡扣板33均为弹性板材质制成,且内卡扣板32和外卡扣板33均呈倒L型结构交错设置,内卡扣板32和外卡扣板33的末端位置处均呈弧度结构设置。工作原理:本技术进行使用时,当病人接受输液港针穿刺后,需要对输液港针外延管4进行固定时,外延管4管路可经医护人员的外力作用进入至内卡扣板32内,经内卡扣板32的弹性作用下,可以达到对外延管4管路进行固定的目的,而且通过内卡扣板32的末端位置处呈弧度结构设置,防止了管路脱出现象;通过固定机构3呈倒三角结构设置,且固定机构3由前至后的垂直长度为2cm,固定机构3的前端宽度为0.5cm,后端宽度为1.5cm,宽度由前至后在0.5-1.5cm范围内逐渐递增,内卡扣板32和固定板31之间的前端高度与外延管4的口径相匹配设置,位于前端后侧的高度由前至后逐渐递增,进而固定机构3的前侧端内卡扣板32处口径可以达到对外延管4管路进行固定,固定机构3的后侧端内卡扣板32处口径可以在对外延管4管路使用时移动,防止牵拉痛;而且通过更换机构2包括魔术贴毛面21和魔术贴钩面22,固定贴片1的顶部中部设有魔术贴毛面21,固定机构3的底部设有魔术贴钩面22,魔术贴毛面21和魔术贴钩面22之间相互粘合,可以达到在对固定器清洗后继续使用,只需更换上新的固定贴片1,节省费用,达到了循环和环保使用的目的;而且通过固定贴片1为带有黏胶层的抗过敏硅胶材质制成,且固定贴片1的黏胶层下侧设有离型纸11;固定贴片1的规格为5*5cm,进一步增大了背胶面积,增加受力面积,减少脱落,采用抗过敏、硅胶材质,柔软适合各类患者,达到保护皮肤的效果。本技术采用交错卡扣的设计,方便操作,倒三角设计,既可以有效固定,又可以在使用时移动,防止牵拉痛,而且在使用后可以通过更换固定贴片进行循环使用;整体结构的设计有效减少因外延管的牵拉导致的输液港港针脱离输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液港无损伤针外延管固定器,包括固定贴片(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贴片(1)的顶部中部通过更换机构(2)连接有固定机构(3),所述固定机构(3)内卡接有外延管(4);/n所述固定机构(3)呈倒三角结构设置,且所述固定机构(3)由前至后的垂直长度为2cm,所述固定机构(3)的前端宽度为0.5cm,后端宽度为1.5cm,宽度由前至后在0.5-1.5cm范围内逐渐递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液港无损伤针外延管固定器,包括固定贴片(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贴片(1)的顶部中部通过更换机构(2)连接有固定机构(3),所述固定机构(3)内卡接有外延管(4);
所述固定机构(3)呈倒三角结构设置,且所述固定机构(3)由前至后的垂直长度为2cm,所述固定机构(3)的前端宽度为0.5cm,后端宽度为1.5cm,宽度由前至后在0.5-1.5cm范围内逐渐递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液港无损伤针外延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贴片(1)为带有黏胶层的抗过敏硅胶材质制成,且所述固定贴片(1)的黏胶层下侧设有离型纸(11);所述固定贴片(1)的规格为5*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液港无损伤针外延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换机构(2)包括魔术贴毛面(21)和魔术贴钩面(22),所述固定贴片(1)的顶部中部设有所述魔术贴毛面(21),所述固定机构(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翠刁继伟房萍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儿科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