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泳良专利>正文

蒸笼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6724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蒸笼架,包含一架体和一握持元件。该架体具有一周壁,和一连接于该周壁的底壁。该周壁与该底壁共同界定出一适用于容纳蒸笼的内部空间。该底壁形成有至少一个通孔,以容许该内部空间经由该通孔与外界气体连通。该握持元件被固定于该周壁且朝外延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容许服务人员将蒸制完成的食品菜肴连同蒸笼一起置入所述内部空间,直接端上餐桌完成上菜,无需再将滚烫的蒸笼取出,避免发生人员被烫伤或者菜肴翻落的意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蒸笼架
本技术关于一种蒸笼架的结构改良,尤其是关于一种蒸笼架,适用于上菜和用餐时容纳滚烫的蒸笼,以避免发生人员被烫伤或者菜肴翻落的意外。
技术介绍
蒸笼是经常用来蒸制食品或点心的惯用厨具,传统上是以竹子编制而成,为了简化蒸笼的制作程序、降低其制造成本和提升其耐用度,市面上也出现了由不锈钢或硅胶材质制成。运用蒸笼来蒸制食品的原理是借由加热使水沸腾而产生大量水蒸汽,水蒸汽往上通过蒸笼的细孔,在蒸笼顶部冷凝成水后又往下滴落,借此使水蒸汽反复对流而将热量传导至食品。除此之外,蒸笼还有保温的效果,因而蒸制完成的食品菜肴经常伴随着蒸笼直接端上饭桌,热气蒸腾的食品看起来新鲜也引人食欲。然而,刚起锅的蒸笼非常烫,导致以蒸笼直接上菜成为一项需要高度技巧的作业。举例来说,享用港式茶点时经常可见以蒸笼直接上菜,服务人员为避免蒸笼烫手,一般是使用夹具来固持蒸笼的边缘进行上菜,一不小心就会发生菜肴翻落甚至烫伤用餐者的意外。因此,相关领域对于蒸笼上菜的辅助装置仍然具有高度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于提供一种蒸笼架。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所述。为了解决上述产业需求,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蒸笼架,其包含:一架体,其具有一周壁,以及一连接于该周壁的底壁,其中该周壁与该底壁共同界定出一适用于容纳一蒸笼的内部空间,且该底壁形成有至少一个通孔,以容许该内部空间经由该通孔与外界呈气体连通;以及一握持元件,其被固定于该周壁且由该周壁朝外延伸。在一个较佳的具体例中,该通孔是与该底壁实质上共心的单一个通孔。在更佳的具体例中,该底壁被连接于该周壁而形成一适于支持该蒸笼的环形凸缘。在另一个较佳的具体例中,该通孔包含被均匀地分布在该底壁上的复数个通孔。在较佳的具体例中,其中该握持元件基本上呈一纵长构形,且该握持元件包含有一被固定于该周壁的约束端,和一相对于该约束端且被构形成适于以手端持的自由端。在一个更佳的具体例中,该约束端固定于该周壁上,且该约束端与周壁的连接方式为焊接、螺接、铆接、黏着、卡合和前述连接方式的组合所构成的群组中的一种。在另一个更佳的具体例中,该握持元件与该架体一体成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设置有适于容纳蒸笼的内部空间,容许服务人员将蒸制完成的食品菜肴连同蒸笼一起置入所述内部空间中,直接将盛装有蒸笼的本技术直接端置于餐桌上,即完成上菜作业,无需再将滚烫的蒸笼取出。透过本技术,上菜时不容易发生服务人员因操作不慎被烫伤,甚至菜肴翻落而烫伤用餐者的意外。2、本技术设置有一或多个通孔,容许内部空间经由所述通孔与外界气体连通。据此,在上菜和用餐过程中,盛装有食品的蒸笼得以透过通孔散出多余的水蒸汽,避免食品菜肴因长时间受热而变质走味。附图说明图1是依据本技术第一较佳具体例的蒸笼架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依据本技术第一较佳具体例的蒸笼架的侧视示意图。图3是依据本技术第一较佳具体例的局部放大图,其显示握持元件的构形。图4是依据本技术第二较佳具体例的蒸笼架的立体示意图。图号说明:10架体11周壁12底壁121环形凸缘13内部空间14开口15通孔20握持元件22约束端24自由端30蒸笼。具体实施方式图1-图2是依据本技术第一较佳具体例的示意图,其显示本案蒸笼架包含架体10,以及握持元件20。架体10适用于容纳蒸笼30并且提供蒸笼30物理性支持。因此,架体10可以由任何足以提供蒸笼30物理性支持且能够耐受水蒸汽温度的刚性材料所制成,这些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金属、塑料、木料、竹材、陶瓷、耐热玻璃、石英等。在较佳的具体例中,架体10是由不锈钢、铸铁、熟铁、铜合金、铝合金等金属材料,借由惯用的金属锻造、冲压或浇铸工序所制成。更佳为架体10一体成型。如图1-图2所示,架体10包含一周壁11,以及一连接于周壁11的底壁12,而周壁11与底壁12共同界定出一内部空间13,以便容纳一蒸笼30。周壁11相对于底壁12的另一侧通常被构形成一开口14,以便用餐者从掀开的蒸笼中取用食品。有需要时,可另以盖体(图未示)覆盖开口14,以利于保持食物温度或防止食物污染。底壁12形成有至少一个通孔15,以容许内部空间13经由通孔15与外界呈气体连通,借此容许盛装有食品的蒸笼30得以透过通孔15散出多余的水蒸汽,避免食品因长时间受热而变质走味。架体10的外观造形和深浅不拘,只要能够达成容纳和支持蒸笼30的目的即可。在较佳的具体例中,架体10被构形成圆柱形,以便配合蒸笼30惯常的圆柱造型。如果经常需要同时端上数个蒸笼30时,则可以采用深度较高的架体10,以便容纳堆叠在一起的蒸笼30。在图1-图2所显示的第一较佳具体例中,架体10的底壁12被构形成只形成有单一个通孔15,其与底壁12实质上共心。在此例中,底壁12被连接于周壁11而形成一环形凸缘121,以供蒸笼30座落。在图4所显示的第二较佳具体例中,架体10的底壁12形成有复数个通孔15,它们较佳为均匀地分布在底壁12上,以容许盛装有食品的蒸笼30均匀地散出水蒸汽,不会导致食品菜肴因为位于蒸笼30中的位置有差异而有冷热不一的情形。虽然在上述图式中,通孔15被绘示成圆形,但相关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显然能够容易地知悉,通孔15也可以被构形成其他形状,只要能够容许内部空间13经由它们与外界呈气体连通,以便达成散出多余水蒸汽的目的即可。握持元件20基本上呈一纵长构形,包含有一约束端22,以及一相对于约束端22的自由端24。握持元件20借由约束端22被固定于周壁11上,并且由周壁11朝外延伸。自由端24则被构形成有利于以手端持,以便端送容纳有蒸笼的架体10。值得注意的是,自由端24可以在造型上多加变化,以增添本技术的趣味性和艺术性。如图3所示,自由端24是被构形成具有龙头造型,以便在上菜时搭配掀开蒸笼时所散发的水蒸汽白雾,展现出飞龙在天腾云驾雾的视觉效果。握持元件20是由刚性材料所制成,以提供架体10物理性支持。这些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金属、塑料、木料、竹材、陶瓷、玻璃、石英等。在较佳的具体例中,握持元件20是由不锈钢、铸铁、熟铁、铜合金、铝合金等金属材料,借由惯用的金属锻造、冲压或浇铸工序所制成。在图1-图2所显示的较佳具体例中,约束端22固定于周壁11上,且约束端22与周壁11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螺接、铆接、黏着、卡合等习用连接方式中的一种,或是前述连接方式的组合。在此例中,握持元件20可以由与架体10相同或相异的材料制成。在另一具体例中,握持元件20与架体10一体成型,较佳为由开口14的边缘处由径向朝外延伸而成(图未示)。值得注意的是,握持元件20的数目可以视架体10所欲容纳的蒸笼数量和重量、上菜的方便性和安全性等实际需求而进行调整。在图1-图2所显示的第一较佳具体例中,本技术设有单一个握持元件20,构形轻巧简约,不占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蒸笼架,其特征在于,包含:/n一架体,其具有一周壁,以及一连接于该周壁的底壁,其中该周壁与该底壁共同界定出一适用于容纳一蒸笼的内部空间,且其中该底壁形成有至少一个通孔,以容许该内部空间经由该通孔与外界呈气体连通;以及/n一握持元件,其被固定于该周壁且由该周壁朝外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笼架,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架体,其具有一周壁,以及一连接于该周壁的底壁,其中该周壁与该底壁共同界定出一适用于容纳一蒸笼的内部空间,且其中该底壁形成有至少一个通孔,以容许该内部空间经由该通孔与外界呈气体连通;以及
一握持元件,其被固定于该周壁且由该周壁朝外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笼架,其特征在于,该通孔是与该底壁共心的单一个通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笼架,其特征在于,该底壁被连接于该周壁而形成一适于支持该蒸笼的环形凸缘。


4.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泳良
申请(专利权)人:陈泳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